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执掌京行二十载,闫冰竹的坚守与深情

时间: 2017-02-16 22:57:27 来源: 21财闻汇  网友评论 0
  • 英国《银行家》杂志联合世界知名品牌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近期发布“2017全球银行品牌500强”榜单,共有43家中资银行上榜。其中,北京银行的排名,从2016年的109位,大幅上升至62位。

作者:黄斌/王晓 来源:21财闻汇


英国《银行家》杂志联合世界知名品牌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近期发布“2017全球银行品牌500强”榜单,共有43家中资银行上榜。其中,北京银行的排名,从2016年的109位,大幅上升至62位。


一家排在50名之后的银行,似乎难以像动辄占据前5名的国有大行那样抓人眼球。但若多从几个角度透视,又很容易发现:其实,北京银行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


在中国银行业的监管体系中,尽管北京银行被归在“城市商业银行”的梯队里,但其资产规模如今已逾2万亿元,综合实力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商行,甚至超过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它拥有国内上市银行里最低的成本收入比和最高的人均创利;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它的资产质量依旧位居上市银行前列,去年三季度末仅1.2%,亦远好于1.76%的行业水平。


更值得一提的是,北京银行的国际化水平亦超出大多数国内同行:第一大股东为国际金融巨头荷兰ING集团;近500家分支机构,覆盖十余个大中型城市和香港、荷兰;代理行关系遍布全球122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化机构。


若将时钟拨回1996年1月8日,人们看到的,则会是一副云泥之别的景象:在“捆绑”了90家城市信用社后,北京银行(彼时名为“北京城市合作银行”)在北京南城一栋五层小楼前宣告成立;成立之初总资产200亿元,且不良率高企。


任何一个理性之人,面对这样的烂摊子,恐怕穷尽想象也难以预料,20年后北京银行能成长为中国银行业中的佼佼者。而让这一切发生的,就是在那个寒冬里,站在那栋五层小楼前临危受命的闫冰竹。接受这一重任时,他才43岁。


闫冰竹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就进入银行工作,从当时“大一统”的人民银行到第一家专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从基层会计、出纳到营业部总经理、分行总稽核,见证了中国金融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探索。


从1996年临危受命组建北京银行起,闫冰竹陪伴并执掌北京银行达20年。北京银行已深深烙下了闫冰竹的印迹。


“北京银行就像我的另一个孩子,北京银行就是我生命的一部分,融入了我全部的智慧和心血。”他不止一次地这样描述他对北京银行的感情。


实际上,在金融业耕耘的三十多年间,闫冰竹亦获得多个引人瞩目的身份标签:他是为北京银行鞠躬尽瘁的领导者,是稳健中进取的银行家,也是为小微企业和中小银行发展摇旗呐喊的“两小委员”。


“事无巨细,不敢有丝毫懈怠。”这是他对自己的评价,也是对他工作的最好注解。

1、“火坑”里走出的创业者


对金融业而言,1995年是个特别的年份。


这一年,全国人大陆续通过了中国首部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票据法等重要法案;


这一年,影响深远的财政分税制改革起航不久,它将在日后成为中国经济快车的关键燃料。


也正是这一年,为化解城市信用社积累的金融风险,国务院决定在北京、天津、上海等5个城市试点组建城市合作银行。


彼时,闫冰竹凭借扎实的表现,在工行体系内打下了良好基础,刚过不惑之年的他,已是工行北京分行总稽核。在他受北京市委市政府之托组建北京城市合作银行(北京银行前身)时,他或许没有预料到,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将全部贡献给这家银行,并与它一起走过人生中最激荡的二十余年。


1996年1月8日,由90家城市信用社整合而来的北京城市合作银行,在北京南城一座五层小楼前宣告成立,闫冰竹出任党组书记、首任行长。成立之初,该行注册资本金仅10亿元,总资产为200亿元,同时却承接了城市信用社积累的大量金融风险。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是一场“零起点”,乃至“负起点”的创业。


上任伊始,90家城市信用社各自为政、水平参差、规章制度不全的局面,成为这家整合后有6000多名员工、150多个网点的银行,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对此,闫冰竹和他的团队开出的药方是:从根部在全行开展一系列改革,例如推行一级法人体制,统一全行财务管理,上收贷款权力。


“由于触动了个别人的利益,多名中高层管理人员遭受恐吓、棒打、刀砍、硫酸毁容等极端报复和生命威胁。”在日后回忆起“创业”之难时,闫冰竹或许依旧心有余悸。他本人甚至收到了一些人寄给他的子弹。


但种种困难并没有让闫冰竹退缩,而是继续坚定推进机制变革,过程中,机构、队伍均平稳过渡,业务亦进入稳定发展的车道。1998年6月6日,北京城市合作银行更名为北京市商业银行。


就在北京银行逐步进入平稳过渡期之际,1998年原中关村城市信用社违法账外经营案爆发,案件发生额达229亿元,最终造成损失67亿元。这将当时资本金仅10亿元、总资产仅200亿元的北京银行推到生死边缘。


生存,还是死亡?闫冰竹的决定并不“哈姆雷特”。


“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在加快发展中化解历史遗留问题。” 闫冰竹决定,稳定人心的同时,带领全行抢救资产。


闫冰竹和团队成员开始马不停蹄,数十次拜会市政府、政法委、法院、工商部门寻求帮助和支持;数十次带领工作组去海南、深圳、山东、大连等地,调查与案件有关的公司、人员情况,工作车上常备一台复印机,走哪儿复印到哪儿。有一次在杭州出差,闫冰竹因过度劳累而发烧病倒,几近虚脱,第二天却又打着点滴继续工作。


“那段时间的故事太多了,我和班子成员常常工作到深夜,没有节假日和休息时间,晚上加班也只是简单地吃一碗面。” 闫冰竹如是回忆创业期。


闫冰竹曾在自述中提到,父亲给他取名“冰竹”,是希望他像一丛冬天的竹子,经得起风霜雨雪,在生活中百折不回。而他也确实与父亲的期盼名副其实:性格坚韧、不服输,同时勇于担当。


在没有政府注资和资产剥离的情况下,北京银行连续十年从所有者权益和税后利润中拿出资金,逐步化解核销了67亿元的历史遗留不良资产。


对于这样的绩效,一位监管领导曾这样评价:北京银行化解历史遗留不良资产,没有靠吃“降压药”,而是依靠体制机制的完善,逐步增强“体质”,实现稳健发展,这是对金融改革的贡献。


“大多数企业都是‘平地起高楼’,而北京银行可以说是在‘火坑’里重生,走上了从死到生、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征程。”闫冰竹这样总结北京银行历史进程。


如今,北京银行不但从废墟里站起来,而且还长成了行业里的佼佼者。


截至2016年9月末,北京银行资产规模突破2.04万亿元,净利润150亿元,增幅6.06%,综合实力稳居城商行首位,超过数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率1.20%,在上市银行中处于较好水平;人均创利超过150万元,居上市银行榜首。

1996年1月8日,北京城市合作银行(北京银行前身)成立,闫冰竹(右二)出任首任行长

2、抓住“引战”和“上市”东风


在经过67亿元坏账带来的存亡考验后,北京银行面临的挑战依旧很多。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2年起,闫冰竹担任北京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根据入世承诺,中国将在5年后实现金融领域的开放,银行业也必须在5年过渡期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力,以应对开放竞争带来的冲击。


“引狼入室”的初衷之一,就是提升国内企业的竞争力,而北京银行也顺应了这股浪潮。


2003年,时任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对北京银行提出“更名、引资、改制、上市”的希望,并指明了“市场化、股权结构多元化、区域化、资本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2004年9月28日,北京市商业银行获批更名为北京银行,很快,北京银行便启动了引资工作。


经过多番寻找、反复权衡后,北京银行于2005年确定引入世界最大金融集团荷兰ING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国际金融公司IFC作为财务投资者。同时北京银行推进区域化布局,在天津、上海、南京、长沙等区域中心城市设立分行,并逐步构建起覆盖十余大中心城市和香港、荷兰的500多家分支机构。


在与ING“相亲”的阶段,大量尽职调查工作夜以继日地进行,谈判工作也曾多次陷入僵局。


“那段时间闫董事长经常带领团队工作到深夜。有一次,经过一夜谈判后,双方走出会议室时,天已经亮了。”一位曾经参与谈判的北京银行人士称。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闫冰竹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在北京银行与ING集团、国际金融公司正式签署协议的那一刻,“引资过程中所有的焦虑、所有的彷徨、所有的忙碌,都在成功的喜悦中随风而去。”


引入战略投资者后,北京银行于2007年启动上市进程。最终用一个月时间完成3万名股东股权清理,两个月完成尽职调查,4天完成138家机构路演推介,6个月后即在上交所上市,成为北京市首家市值超过千亿元的上市公司。


北京银行上市募资150亿元,IPO网上网下冻结资金额达1.9万亿元,创造了股权清理最难、上市进程最快、融资效率最高、冻结资金最多等多项记录。半年多的筹备过程中,闫冰竹和上市团队吃住都在银行,手机24小时开机。


辛劳没有白费,北京银行赶上了关键窗口机遇期,此后长达9年的空白后,A股中才再次出现城商行的身影。


上市使得北京银行建立起规范的外部监管约束机制,同时也获得了持续的资本金补充,为北京银行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更名、引资、改制、上市”这一路径被北京银行的发展实践证明,也成为此后中小银行发展的经典模式。 


“引战”与“上市”,直接开辟了北京银行资本化、国际化的新篇章,可谓意义重大。


通过与ING的合作,北京银行做了多项新型尝试:首家推出“直销银行”,首家引入社区银行模式,首家实施风险压力测试,首家设立私人银行部的城商行。这些创新尝试以及与国际接轨的经营方式,与引入ING集团的外资银行“基因”密不可分。


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外资相继退出中资银行,但北京银行与ING的合作依旧紧密。2016年9月,ING集团董事会和监事会全体成员首次集体来华时表示,将与北京银行继续扩大合作。这段“联姻”,被荷兰首相誉为“中荷乃至中欧金融合作的典范”。


2005年3月25日,在时任北京市市长王岐山的见证下,北京银行与荷兰ING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3、稳健中变革打造“百年老店”


作为一家中小银行,又以金融资源最为集中、竞争最为激烈的北京作为主要据点,北京银行的经营考验着掌舵者的智慧和对金融的理解。


在北京银行创立之初,区域内的大型企业已经被国有大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开发殆尽。多年来,商业银行一直对大型企业趋之若鹜,大企业不仅业务规模大,而且管理相对方便,成本很低。开发小微企业付出的精力和成本并不比大企业少太多。


“中小银行就应该与中小企业唇齿相依!”面对此形势,闫冰竹大胆提出,重点运作中小企业业务,并将科技、文化领域列为重中之重。


早在2001年,北京银行推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小巨人发展计划”,此后也成为北京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专属品牌。同期,北京银行还设立“中关村示范区管理部”,重点服务中关村地区的创新型企业,该管理部在2011年还升级成为中关村分行,创造了同一区域内存在两家法人机构的创举。


“在首都,每4家中小微企业中,就有1家是北京银行客户。”闫冰竹曾这样呈现北京银行的经营成果。


北京银行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末,全行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2880亿元,累计为11万家小微企业提供贷款近2万亿元。


在科技领域,北京银行累计为 2 万家科技 型小微企业提供资金超过 3000 亿元,服务北京 100%创业板上市企业、80%中小板上市企业、 50%“新三板”挂牌企业。2015年,还设立银行业首家创客中心,为创客提供投、贷、孵一体化服务。在文化领域,北京银行累计为4000余家文创企业提供资金1300亿元,在北京市场占有率超过50%。


正是有了这样的积淀,与中小企业有关的政策,自然少不了北京银行的身影。


2016年4月,人民银行、科技部和银监会公布首批十家投贷联动试点银行名单,北京银行在列。


“北京银行很早就开始在中关村地区耕耘,并坚定持续地在科技、文化领域进行投入,其中闫董事长预见性的判断和决策至关重要。”北京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曾这样表示。


在一系列战略举措的引导下,“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绿色金融”、“惠民金融”等特色化经营渠道已经成为北京银行的名片。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银行眼中香饽饽的社保、医疗类业务,在十几年前并不受待见,因为这类业务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而且看似很难盈利。


人嫌细微,我宁繁琐。出于责任担当,北京银行接下这一任务。随着刷卡、转账等技术的成熟,此类业务综合效益逐步显现。而且庞大的用户群体,也为北京银行提炼用户需求开发信用卡、消费金融等业务打下基础。


当下,北京银行依旧行驶在稳健、快速发展的车道上,但闫冰竹并未放松警惕。他指出,中国银行业“黄金十年”已经远去,普遍性增长机会退出历史舞台,同质化经营模式不可持续。但他认为,北京银行未来在遭受跨周期经营的严峻考验的同时,亦迎来全球化布局的广阔空间、颠覆式变革的历史机遇。


其勾勒的未来发展路径非常清晰:北京银行将坚定不移地实施品牌化发展、跨界化融合、数字化服务、国际化发展、并购型成长、资本节约型增长等“四化两型”战略;希望把北京银行打造成为中国金融业永续发展的百年老店。


在此蓝图的引导下,一系列新的增长矩阵正在形成。


北京银行先后设立国内第一家消费金融公司北银消费金融公司,第一批合资保险公司,以及基金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多家村镇银行,形成了综合化发展的版图。


在跨界合作上,北京银行先后与中国联通、腾讯公司、小米科技、同仁堂等开展战略合作,在移动支付、大数据应用以及互联网健康应用等领域开展合作探索。


在互联网领域,北京银行加大在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与金融服务的结合,计划打造以“移动银行、数据银行、O2O银行”为特色的全能智慧型银行。


在国际化上,北京银行将围绕国家开放型战略进行顶层设计,重点创新跨境人民币产品服务,积极参与跨境并购、跨境人民币结算、兑换和离岸金融业务,为境内企业“走出去”提供一体化跨境金融服务。

4、“主心骨”和“两小委员”


“连续多年人均创利最高的银行”——这是北京银行身上一个令同业艳羡的标签。


一位与北京银行有业务往来的人士评价称,接触到的北京银行员工对工作都充满激情。


这背后,与闫冰竹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情怀密不可分。


“员工是最宝贵的财富。”闫冰竹多次强调,关心员工成长、关爱员工生活,让每个人在北京银行平台上成长进步。闫冰竹对此也身体力行。


有北京银行员工回忆称,员工组织的一些交流活动,只要邀请了闫冰竹,“他都会挤出时间尽量参加,并且与员工面对面谈心交流,了解员工的职业规划、业务拓展的艰辛和工作生活上的困难。”


此外,北京银行还建立了开放竞争的选人育人用人机制,以激发全行的创新活力。


这种关怀入微,也让闫冰竹被看做是北京银行当之无愧的“主心骨”。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北京银行员工结构一直保持相对稳定。


“在董事长这个职位上工作多年,外人看似乎风光无限,但背后常常需要付出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 闫冰竹曾在自述中袒露内心,“作为‘一把手’,肩负着把握方向、用好人才、协调关系等重要职责,深感使命艰巨、责任重大;面对董事会上的激烈争论与交锋,深感驾驭、协调的艰难;面对股东的质询、监管的问责,深感每一天都如履薄冰、如临深渊;面对业务拓展的艰难、相关各方的反复沟通、干部的选拔任用、危机的正确应对,深感事无巨细,不敢有丝毫懈怠。”


或许,只有耐得住寂寞,方能守得住繁华。


担任北京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之外,自2008年起闫冰竹有了另一个身份——全国政协委员中唯一一个来自中小银行的代表,2013年闫冰竹连任,并当选第十二届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九年来,闫冰竹共提出83项政协提案,其中针对中小企业和中小银行生存与发展以及民生问题提案达50余项,媒体则对他冠以“两小委员”的称呼。


有北京银行人士透露,闫冰竹提交的每份提案,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深入调研,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得出的。


譬如,2015年,闫冰竹以调研组组长的身份赴重庆、广东围绕“促进中小银行健康发展”开展专题调研,之后提出促进中小银行健康发展作为缓解经济下行、推动经济转型等观点。这些观点后来得到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重要批示。


但在所有提案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多次呼吁的:银行分类监管不应“以出身定终身”。


他给出的理由是:当前按照历史出身进行机构类型划分并实施监管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银行业的发展现状,削弱了市场对金融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不利于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也不符合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


他建议,银行分类监管可以由目前的“出身法”逐步过渡为“以资产规模和监管评级为主要标准、能上能下”的动态监管方式,这样才能“引导商业银行走差异化、特色化、精细化的发展道路,以促进我国银行业持续稳健发展。”


“中小银行也是银行中的中小企业,要像关心中小企业一样关心中小银行。”他曾在公开场合如是说。


这是他对银行业改革方向的一份寄望,也如一个父亲希望社会善待自己孩子般的念想。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21财闻汇 作者:黄斌/王晓 (责任编辑:七夕)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