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农商行转型案例及建议

时间: 2016-11-08 11:15:47 来源: 银通智略  网友评论 0
  • 为了应对越来越严峻的金融形势,国有四大行、各股份制银行、各城商行纷纷开始转型,农信系统也在这股大潮中探索自己的转型之路,其中浙江普陀农商行成功转型为社区银行
一、普陀农商行转型经验


为了应对越来越严峻的金融形势,国有四大行、各股份制银行、各城商行纷纷开始转型,农信系统也在这股大潮中探索自己的转型之路,其中浙江普陀农商行成功转型为社区银行,成为转型的经典案例。普陀农商行成功转型的经验总共有四点:向下经营,铸造“机制钥匙”,贴近民生,铸造“产品钥匙”,普惠大众,铸造“渠道钥匙”,探索模式,铸造“试点钥匙”。 

(一)向下经营,铸造“机制钥匙”

为进一步提升主动营销理念,该行举办营销技能、业务知识、法律法规等培训,累计培训400余人次。同时积极推进客户经理周会制,建立客户经理“3+2”工作机制。此外,该行还邀请培训公司对辖内支行开展5期网点综合营销技能提升培训,将厅堂营销、外拓营销、夜晚点评和辅导相结合,逐步建立主动营销机制。

(二)贴近民生,铸造“产品钥匙”

 

该行结合区域特点,围绕“海岛+民生”主题,根据“百姓需要什么,企业需要什么,我们提供什么”的经营思路,创新推出包括幸福阳光系列贷款、远洋渔业产业链贷款、支农系列贷款等独具特色的金融产品。其中,“银渔通”贷款产品获评浙江银行业第三届服务三农双十佳金融产品,“银渔信”专项信用贷款获省农信联社第三届产品与服务创新奖三等奖。此外,该行还推出一系列民生产品,如多样化水电煤代扣优惠推广活动、“丰收季•贵金属品鉴会”等。

(三)普惠大众,铸造“渠道钥匙” 

该行贯彻线上线下“两手抓”方针,全面拓展金融渠道。截至2月末,该行共计自助银行44家、ATM机87台、传统POS机520台、助农机具54台,线下金融服务覆盖行政村数已达86个,提前实现村村通全覆盖。通过助力冠素堂、渔婆婆等舟山特色商户入驻“丰收购”平台,优化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渠道建设,该行个人网银及手机银行用户达50263户,企业网银有效客户服务覆盖率达34.03%,电子银行替代率达57.85%。

(四)探索模式,铸造“试点钥匙” 

为确保社区银行试点建设工作有序开展,该行成立社区银行试点建设领导小组,并制订试点建设方案和薪酬考核制度。同时,围绕社区银行创特色、树标杆的目标,在全行范围内择优选聘6名员工为试点社区银行的业务经理并入驻“试验田”,与社区干部、居民和商户开展社区共建互动工作。目前,6名业务经理已走访社区、居民、商户741户2035余人次,实现建档587户,占区域总户数30%。

二、农商行发展建议


(一)巩固基础阵地 强化主力银行 

农商行应更加注重巩固基础阵地,持续强化主力银行地位。一是紧紧扭住存款立行根本。充分发挥贴近农村,贴近农户的人缘、地缘和情缘优势,完善营销措施,强化任务考核,抓好“农户小额存款万户工程”和“系统大单源头工程”,发挥对公业务连接个人客户、带动零售业务的作用。全面开办协商利率定期存款,以利率定价的优势拉动储蓄存款快速增长。

二是全面夯实信贷支农根基。全力推动农户(社区居民)、个体工商户、公职人员、劳务经济大户和中小企业建档“增户”,授信“增度”。细分信贷市场目标客户,推行贷款精准营销和精细管理,加大实体贷款投放力度,支持地方特色主导产业发展。顺应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全方位切入“三农”市场,打造“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消费”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支持农村发展、农业增收、农民致富。

三是加快推进智能网点建设。紧紧围绕转型发展,扎实推进网点“三位一体”建设,着力构建“人工网点+电子银行+客户经理”的服务模式,推动网点人员配置由中后台向前台转型、网点服务渠道由人工柜台向电子渠道转型、网点服务方式由被动服务向主动营销转型,协同发挥人工网点的基础作用、电子渠道的分流作用和客户经理的桥梁作用,促进网点服务的全面提升。借鉴“银行+书店+咖啡店+超市”的跨界合作服务模式,打造“体验式银行”,提升客户服务体验、产品体验、渠道体验和环境体验,为金融服务赋予更加立体、更加丰富、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内涵。

(二)创新引领驱动 推进提质转型 

农商行应更加注重创新引领驱动,加快推进发展提质转型。一是紧扣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线。继续深耕农村市场,将传统优势业务做精、做专。同时顺应经济发展和外部环境变化,加快推进资产结构、负债结构、客户结构、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全方位优化调整,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加快经营结构向资本约束型和成本节约型转变,实施集约化经营,不贪大求全,有的放矢服务好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是持续激发机制创新这一活力。创新管理机制,健全完善内控制度,推动管理向服务转变、重心向一线下沉,持续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创新服务机制,不断健全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一次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五项机制”,实施业务流程、服务承诺、监督电话、收费标准“四公开”,实行“一揽子”、“一站式”、全流程、全天候亲情微笑服务,拉紧联系城乡群众金融纽带。完善考核机制,考核体系指标设置要体现战略导向,兼顾长远发展,引导全员紧紧围绕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落实工作措施,强化实施推进。

三是抓牢产品服务创新这一核心。大力推进移动金融、智能终端、新一代IC卡应用等方面和民生服务、消费金融、小微企业等领域的产品创新,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加强同业主动负债管理,大力拓展理财咨询和财务管理等新型中间业务。有效整合现有产品和服务,创新客户关系管理,构建客户关系网,提示客户风险度,分析客户贡献度,对不同客户类型进行分类,实现差别化服务,提高客户忠诚度及品牌认知度。

四是不断强化流程创新这一保障。大力推进前中后台分离与业务集中处理,把独立完成业务的长流程,切割成前中后台清晰分离、有效衔接且相对较短的流程,实现流程无缝衔接。围绕客户需求,通过流程合并、调序、删减和分解等优化手段,实现业务流程便利化、信息化、自动化、标准化和智能化,在市场末端与决策高端之间架设起“定制化”、“直通式”的服务流程。

五是加大信息科技创新这一支撑。加强线下业务向线上转移,不断完善产品信息系统及客户管理体系,运用“大数据”对客户交易行为、经营状况、资金流向、信用水平等进行分析挖掘,推进信息系统整合,使产品与市场更加紧密衔接。拓宽平台思维,积极探索“互联网+金融”创新应用,与成熟电商就服务点共享、线上线下融合、大数据信息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对客户日益多元的金融需求进行介入、引导和重构,加强利率自主定价和全面风险管理,寻求新的发展突破口。

(三)推进普惠金融

农商行还应更加注重推进普惠金融,全力满足金融服务需求。一是全力支持精准扶贫脱贫。对贫困户单独开展评级授信并建立专档,准确掌握扶贫信贷资金的需求规模、对象和实施计划,推出精准扶贫“产业贷”、“建房贷”、“扶智贷”和“健康贷”,大力扶持产业脱贫、积极支持易地搬迁脱贫、积极开展教育脱贫。建立金融扶贫考核奖惩机制,严格落实扶贫贷款管理责任,确保贫困户贷得到、用得好、还得上、逐步富,扶贫贷款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

二是优化升级金融便民服务。丰富完善助农E终端服务功能和服务方式,以村组、社区为中心,加快构建线上购买、线下体验的O2O服务平台。线上搭建电商,提供农副产品超市、特惠商品、金融产品、积分兑换等服务;线下发展商圈和金融,依托金融便民服务站打造线下服务中心,开展社区银行业务,实现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流合一”,为群众提供更为便民、利民、惠民的生活与金融服务。

三是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打造“开放、共享、共赢”的互联网化金融服务平台,提升客户体验水平。全面推进传统电子银行业务升级和新型重点业务拓展,不断扩大辐射面和影响力、提升市场覆盖率及产品使用率,形成与实体网点相互结合、覆盖城乡的电子服务网络。继续深化与第三方合作范围,推广金融IC 卡多行业应用。

四是持续提升客户服务效能。建立高效响应、层层反馈、闭环运行的投诉处理机制,规范客户投诉处理流程,提高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质量和效率。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客户关怀,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

三、农商行核心竞争力构建


更新发展理念,精准市场拓展内涵。一是立足持续发展,更新发展理念。树立以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实现从“存款立行”向“资产立行”转变,强化“核心负债+主动负债”的资金组织理念,稳定负债构成、控制负债成本,提高负债质量。二是抓好主导产业,服务地方区域经济。以大客户为龙头,围绕其上下游中小企业,实施“产业链条式”营销服务。以专业市场为依托,突出抓好专业市场商户的综合营销工作。根据区域产业集群的特点,集中营销成片优质客户。三是面向小微企业,创新小微金融服务营销模式。引进小微贷技术,以批量标准化为重点,提高小微金融服务效率。创新推出互联网金融服务,向综合服务商转变。开展跨界拓展合作,提供“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投行+商行”等多元化融资支持。四是面向社区居民和高端客户,大力发展消费贷款。推进社区信用工程建设,支持社区改造项目,深挖社区客户资源。打造高端客户信贷品牌,有效满足高端客户个性化需求。五是面向“三农”,重点扶持新型农业组织。着重在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农业电子商务、产后处理产业四大领域做好金融服务,重点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四大农业主体。

稳定被动负债,增强主动负债能力。一是壮大被动负债业务。加强零售存款揽存力度,积极营销财政资金,强化综合营销,加强集团客户存款拓展,深化银企合作,促进贷款客户资金沉淀,做强被动负债业务。二是增强主动负债能力。要审慎筛选比较成熟的、有潜力的主动负债业务品种,促进主动负债形式的多样化。目前,大额存单发行开启了商业银行实施主动负债的新时代,农商行可适应形势,应用大额存单等市场化手段,筹集所需资金,以此为资金基础发展对应资产业务,拓宽差异化经营的空间。

拓宽资产布局,推动资产驱动发展一是做强债券投资业务。债券投资符合农商行资产多元化发展趋势和适度分散投资原则,而且风险小、收益稳定,农商行应做强债券投资业务,提高债券业务综合收益率。二是做优同业投资业务。与保险、资管、基金、金融租赁公司等机构开展合作,积极拓宽营运合作渠道,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助推农商行向“轻资本”转型升级。三是做大理财业务。从战略转型、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规划好理财业务的发展,通过不断地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打造自身具有影响力的理财品牌,搭建种类丰富、风格稳健的理财产品线,满足客户多层次的理财业务需求。四是做活证券化资产业务。立足于“盘活存量、做大增量”,将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成为减少资本约束压力、融入金融市场、调整资产配置结构和优化收入结构的重要途径。

挖潜客户资金,创新交易银行业务。一是争取代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充分发挥“小法人、大平台”的系统优势,上下联动,拓宽代收付行政事业单位结算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代理财政资金份额。二是做好代理集团客户结算业务。依托科技平台,充分运用银企直联系统、企业网银等业务,积极营销公关行业性集团客户,实现对集团上下级、产业链上下游客户资金业务的结算服务。三是做强小微零售结算业务。 不断完善创新机制,改革创新方式,推陈出新,为小微客户提供账户管理、支付结算、资金信息、存款和理财服务。四是拓展社区居民交易结算业务。以银行卡和电子银行为载体,利用一级法人优势,积极拓展涉及民生的各类代缴费业务。全力推进自助银亭金融服务新业态,发挥自助银亭的基本金融服务功能。五是发展国际业务。着重在增加市场准入、争取更多同业授信额度、加强代理行网络建设、丰富国际业务产品、跨境人民币业务等方面加强国际业务服务能力。

加快网点转型,提升渠道竞争水平。一是整合优化网点布局,搭建多层次服务格局。做大城市中心精品旗舰店。抢抓城乡一体化战略机遇,做强城乡结合部网点。坚持特色经营,做小做精社区金融便利店。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探索成立子公司开展信用卡、理财、私人银行、直销银行等业务,强化差异化竞争能力。二是强化人工服务与自助服务的有机结合。注重电子银行、手机银行、自助渠道、人工渠道协同服务,创新引入自助发卡机、现金高速收纳机、远程智能柜员机等设备。设立全能型社区银行,实现业务营销无缝隙。三是加快电商平台和网络银行等新型线上渠道建设。加快微信银行、直销银行以及电商平台建设,打造网络社区服务新渠道。

强化合作共赢,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一是扩大金融牌照,加快综合化经营进程。通过设立子公司等形式,积极争取私募、国债、资本债、资产证券化等业务资格,扩大金融牌照,逐步形成以银行为主体,涵盖信托、基金、期货、金融租赁、消费金融、资产管理等在内的综合化金融服务。二是创新推出针对科技创新创业企业服务模式。对兼具传统信贷与股权投资属性的投贷联动业务进行探索,为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持续提供资金支持。三是加强同业合作,创新发展实现合作共赢。依托省联社科技平台和同业合作平台,找好自己的定位,加强同业合作,减少风险资本占用,扩大中间业务收入,改变高资本消耗的传统经营模式。四是与P2P平台合作,在合作中实现自我发展。升级改造网络平台,凭借自身的优质资产加大P2P平台的推广。

加强队伍建设,优化架构精细管理。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效智力保障。建立专业化人才引进机制,引进先进银行同业高素质人才,较快地实现经营管理理念更新。立足实际,建立自身的专业研发团队,为农商行的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智力支持。二是构建“大总部、小支行”的组织体系。强化总部的后台支持和内部控制功能,实施专业化、集约化管理。强化支行单一的市场营销职能,并通过成立小微贷中心加强对小微客户的开发营销,减少风险点。三是稳步推进事业部制改革。结合自身的规模体量、管理基础、业务资质等条件推进事业部制改革,选择与自身相符的实施路径与操作策略,实现在管理理念、流程、生产方式上的巨大变革。四是提升经济资本管理能力。加强资本管理,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和小微金融债等方式,突破资本约束“瓶颈”,扩充资产规模、优化资产结构,增加经营能力和抵抗风险的水平。五是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加强资金核算、成本控制和流动性管理,推进利率定价管理工具的开发和运用,建立面向市场的、符合农商行实际的利率定价机制。

增强风险防控,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一是强化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建立全业务、全过程的风险管理理念、营造以制度管人的全员风险管理文化。二是搭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相互独立、垂直的风险管理组织框架,完善公司治理,改进风险管理技术和工具,培养高素质风险管理人才。三是加大风险管理创新力度。以信息科技为依托,将创新业务与一般业务进行必要的风险隔离,构建与产品创新相适应的风险管理体系。

注:本文摘自银通智略报告《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研究》(20169月)

来源:银通智略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