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英国脱欧对中国的经济影响

时间: 2016-10-02 23:15:34 来源: 中国银行业杂志  网友评论 0
  • 金融合作将成为中英合作优先事项。中英金融合作的重心或集中在进一步扩大伦敦发债市场,推进以“沪伦通”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开放以及国际金融治理合作等方面。

文/徐刚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所

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6年第8期

来源:中国银行业杂志


金融合作将成为中英合作优先事项。中英金融合作的重心或集中在进一步扩大伦敦发债市场,推进以“沪伦通”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开放以及国际金融治理合作等方面。


英国脱欧无疑是2016年度全球经济金融领域最重要的黑天鹅事件之一。当脱欧派赢得公投胜利,担忧的目光随之聚焦于世界经济前景:随着脱欧进程的启动,不确定性风险大增,如与美联储加息、新兴经济体增长困局形成共振,对本已陷入“新平庸增长”、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来说将是“不可承受之重”,或埋下新一轮危机爆发的隐患。


对中国而言,一万公里外的英国脱欧也并非“他人瓦上霜”,可以轻松作壁上观。2015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访英之旅被称为将开启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这是建立在双方愈发紧密的经贸联系和战略合作基础上的。当前中英双边贸易稳定在800亿美元左右,5年内翻了一番。英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投资目的国和第二大实际投资来源地,中国是英国在欧盟外第二大贸易伙伴。国际事务层面,英国不但在亚投行创立上率先打破美日反制的沉闷局面,还在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中欧投资协定谈判、IMF份额改革、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等方面给予中国坚定支持。英国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伦敦已建成除香港外最大的人民币境外交易中心,人民币和英镑实现直接挂牌交易,旨在联通彼此资本市场的“沪伦通”也在紧锣密鼓酝酿当中。此外,中英在科技、文化、教育领域的合作同样密切。当前英国是中国第二大科研合作伙伴和赴欧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得益于与中国的全方位合作,伦敦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获得较快发展,全球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英国也成为后危机时代率先走出衰退阴影、实现经济增长的发达国家之一。


因此,面对英国脱欧,中国既会遭受风险挑战,又将迎来破旧立新、雪中送炭的机遇之窗,影响复杂深刻,牵动着外贸、投资、金融等多方领域。


贸易领域:远水难解近渴


短期维稳,中长期将蒙受间接冲击。英国脱欧会导致英国与欧盟就彼此间自贸安排重新谈判,不会涉及中英、中欧既有经贸关系。整体看,2016年上半年中国外贸仍在继续萎缩,但回稳态势初显,月度进出口额环比保持升势。根据海关统计数据,1-7月,中英、中欧贸易仍分别保持了0.6%和1.8%的正增长,占中国总贸易额的1.3%和13.8%,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但受英国脱欧冲击,这种改善或在中长期难以持续,再度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从多家国际机构和投行陆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可以看到,尽管对英国、欧洲乃至世界经济过分悲观的增长预期正逐步得到修正,但基本结论都趋于一致,即脱欧对英国、欧洲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或在2017年集中显现:英国迎来温和衰退,欧洲也受到较大冲击,其他地区降幅相对有限。经济学人智库预测未来18个月,英国脱欧将给世界造成2000亿美元的损失。受此影响,本就疲弱的外需难以有效提振,阻碍外贸进一步回暖。


自贸布局迎来突破,战略意义大于实际效果。面对脱欧公投引发外界对英国经济信心的动摇,新任英国政府对自由贸易和外来投资表现出更加开放的态度,中国成为其首选对象。上任不足10天的英国新任财政大臣哈蒙德旋即访华,释放出试图推动双边自贸协定谈判的积极信号。从双方的战略需要、经济需求和政治意愿看,中英自贸协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可行性。但需要注意,自贸谈判往往旷日持久,从中国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达成的自贸协定可以看到,中澳自贸谈判用了10年,中新自贸谈判较快也用了4年。与英国这样一个体量更大,科技、金融领域发达的国家展开谈判,预计短时间内难以达成。且脱欧谈判尚未启动,英国如要获得欧盟“量身定制”的待遇要付出何种代价尚不清楚,将是影响中英自贸谈判的重要变量。因此,对中国而言,和这样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启动自贸谈判,实际经济利益短中期内难以见效。从战略角度看,这是中国致力推进的自贸区战略一次重大突破,将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和先手优势,面对实力大减的欧盟,有助于提高中国对尚处于僵持中的中欧投资协定的要价和筹码,并促使尚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中欧自贸区尽早提上议程,但不利影响也显而易见,当前英国将脱未脱,却已被逐渐排除在欧盟决策层外,沟通中国与欧盟的枢纽作用减弱,难以在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钢铁过剩产能等问题上平衡欧盟内部的保护主义力量,中国或将面临欧盟更多的刁难和反对。


投资领域:调整中将迎来新的合作机遇


中国对英投资将面临调整。近年来,英国成为不少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优选,对英投资规模呈现跨越式增长,投资领域广泛涉及金融、贸易、电信、医药、石化、高端制造、研发中心、商业与住宅地产等部门。对英投资的迅速增长既是对英国长期增长前景的看好,也不乏有选择将英国作为通向欧洲的跳板之意。因此,英欧脱欧和随之而来英镑贬值无疑使不少投资落地的中国企业受到冲击。当前英镑兑美元跌至31年来低位,相对脱欧前已下跌13.5%,企业资产估值面临缩水。面对英国或将失去欧盟5亿人口的巨大共同市场,自身经济也受到冲击的不确定性前景,将欧洲总部设在英国的企业不得不考虑“B计划”,暂停在英大规模投资,谋求在欧洲大陆重新布局。《日本经济新闻》8月称,中国企业对于英国脱欧正逐渐显示出危机感,很多大型企业开始调整基建和金融等业务计划,但仍打算继续接近英国。


英国市场新机遇涌现。英国政府高调宣布要“敞开大门做生意”,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稳定投资者信心。英国央行已在8月如约降息,并扩大资产购买规模。外媒称英国拟大幅减税应对冲击,大规模财政刺激有望在秋季报告时出台。中国企业将迎来更为自由开放的英国市场,很多投资领域有望摆脱欧盟约束。英镑贬值和资产价格下降被不少企业视为抄底良机。脱欧公投一月内,已有近20亿英镑的中国资本涌入英国,商业地产成为投资热点。前任政府提出的旨在振兴英格兰北部的“北方经济增长区”计划也受到大力推介,谋求继续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接,积极吸引中国投资者加入基建改造。值得注意的是,英国脱欧反映出的国内保守民粹主义倾向或成为中国企业在英面临的新挑战。近期,英国政府突然临时决定暂缓批准欣克利角核电站项目这一去年习近平主席访英的标志性成果,或是受制于国内舆论对“国家安全”因素的鼓噪。


金融领域:中英合作的优先事项


短期平稳难言风险解除,不确定性将持续发酵。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公布已近两月,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金融市场反应看,直接冲击都相对有限,呈现鲜明的“一过性”特点。在短暂暴跌后欧美主要股指迅速反弹,冲至历史新高,中国股市受到的影响更加轻微。脱欧后一个月内,随着美元指数走高,人民币出现一轮快速贬值,兑美元汇率一度突破6.7,贬值近2%,但6-7月中国外汇储备保持基本稳定,甚至略有上升,外管局称跨境资金流动保持基本稳定。尽管面对此次冲击中国平安过关,但风险并未因此消解。IMF在7月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中指出,英国脱欧导致了经济、政治、制度的不确定性大幅增加,且仍在发酵,潜在影响难以量化。外部环境看,脱欧至今,全球仍未走出避险模式,金融市场剧烈震荡可能仍存。黄金重回1300美元/盎司上方,一度涨逾8%。美、日、欧各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下挫至记录低位,瑞士、德国国债收益率跌入负值,避险货币日元创下两年多来新高。向内看,各项经济指标坏多于好,当前中国经济难言真正见底。面对愈发脆弱的市场信心,不利的经济表现极易与外部不确定性风险形成联动,加剧中国股汇震荡。需要指出,当前对英国脱欧的多数研究都是建立在相对乐观的假设之上,一旦出现英欧谈判失败、脱欧公投向其他国家蔓延等情形,金融市场压力也将再度上升,对我国影响程度不容低估。


货币政策迎来较大腾挪空间。英国脱欧在推升世界经济不确定性的同时,也对主要国家央行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全球新一轮宽松浪潮已然袭来:美联储加息步伐明确放缓,英国央行时隔7年首度降息并扩大量宽,日本考虑“直升机撒钱”并推出新一轮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欧洲央行放宽货币政策预期高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高涨与流动性宽松的叠加使中国央行一直以来在努力协调维稳人民币汇率和提振经济增长之间的两难困境有所改善,迎来更大施政空间。由于主要货币尤其是美元相对疲软,加之外部世界相对动荡,人民币贬值和资本外流的压力减弱,使得央行可反其道行之,较少顾忌贬值对资本外流的影响,利用全球避险资金增持美元资产的机会适当释放积蓄已久的贬值压力,并以相对宽松的流动性支持经济增长。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难受干扰。英国脱欧或使伦敦金融中心地位受到冲击,面临丧失欧盟“护照特权”的风险,即金融机构不能再凭英国经营牌照对整个欧洲经济区开展业务。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而言,伦敦作为全球第二大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扮演了人民币通往欧洲的门户,地位重要但并非不可替代。欧洲金融中心密集分布,中国在法国巴黎、德国法兰克福、卢森堡、瑞士苏黎世都建有人民币清算中心,即使伦敦开展业务受限,在付出一定调整成本后也可较快转移至欧洲大陆。中国银行驻英高管称,中资银行在欧多以分行形式开展业务,实际使用“护照特权”不多,对现有业务影响不大。伦敦作为全球最重要金融中心,竞争优势短期难以替代,英国政府也不会坐视其竞争力滑落,在与欧盟谈判中金融“护照特权”将是双方谈判焦点,即使丧失特权也必有替代方案出台。因此,英国脱欧将不会对人民币国际化带来实质性影响。相反,由于英国脱欧导致的英镑和欧元的不确定性,人民币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有望进一步提升。脱欧后英国摆脱欧盟金融监管束缚,为巩固伦敦金融中心地位,将会投入更多精力和更大热情发展人民币离岸业务。归根结底,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综合国力相关,更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有充足时间消化脱欧带来的冲击。


中英金融合作有望进一步加强。英国财政大臣哈蒙德在访华期间拜访了多家中方金融机构高管,提出“同中国进行金融服务合作是英国政府一个明确的优先事项”。从历史看,英国在人民币国际化和吸引中国金融业走出去方面态度积极,布局完备,人民币国债、央行票据首次海外试水都是在伦敦。除高层互访频繁外,中英之间还建有副总理级的经济财金对话机制,迄今已运行七年有余。从对话成果看,中英双边金融合作既有在G20、IMF、新老多边开发银行等国际平台的展开,也有在金融监管部门、金融市场基建、金融产品设置等政策层面的运行,还有对具体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业务推动,覆盖银行、证券、保险等宽广领域。展望未来,笔者认为,对英国而言,中英金融合作的重心或集中在鼓励中国政府和企业进一步扩大在伦敦市场的发债规模和种类,同时推进以“沪伦通”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开放。在英国脱欧的背景下,这种合作对巩固伦敦金融中心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对中国而言,中英金融合作更具宏观战略色彩,在国际金融治理层面的合作有望继续升温。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学者杜大伟在英国脱欧后曾发文称中国或是最大的赢家。仔细评估脱欧影响可以发现,脱欧也许能给中国带来一定战略层面的优势,但在中长期对中国实体经济运行的风险不容小视。面对英国脱欧,风险与机遇交织,中国宜审时度势,谋定后动,既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也要有兢兢业业、如履薄冰的行事态度。


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6年第8期。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