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中国银行业转型进入攻坚期

时间: 2016-07-12 15:55:30 来源: 金融时报  网友评论 0
  • 实际上,国内银行业的转型探索早已开始,但针对不同规模的银行到底如何转型,每家银行都有自己的差异化定位。大行更加注重金融综合化和国际化,中小银行更加关注基于自身业务的特色化发展。

来源:金融时报


实际上,国内银行业的转型探索早已开始,但针对不同规模的银行到底如何转型,每家银行都有自己的差异化定位。大行更加注重金融综合化和国际化,中小银行更加关注基于自身业务的特色化发展。不过,强化创新能力已成为各家银行掌舵者的共识。


“我觉得比转型似乎更紧迫一些,已经不是你要不要转型的问题,而是你不转型恐怕就很难生存了。”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7月7日在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针对银行业转型的迫切性如此表示。


实际上,国内银行业的转型探索早已开始,但针对不同规模的银行到底如何转型,每家银行都有自己的差异化定位。大行更加注重金融综合化和国际化,中小银行更加关注基于自身业务的特色化发展。不过,强化创新能力已成为各家银行掌舵者的共识。


创新能力成必备条件


在经济进入L型增长、国家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对银行的精细化、特色化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透过数字化与智能化的科技创新,金融已经渗透到客户的衣食住行、养老、健康等领域,并形成了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了客户追求的数字化个性体验。因而,特色化的创新尤其是金融科技创新成为国内众多银行家的共识。


“如何利用互联网+数字化的后发优势重塑差异化的轻资产价值创造模式,是银行业需要深入考虑的课题。”渤海银行董事长李伏安表示,生态圈的建立首先需要精准定位行业客户,应用数字技术重塑客户体验。


对此,浦发银行行长刘信义表示,提升数字化的经营管理能力,才能构建互联网银行的商业模式。实际上,目前商业银行无不加大了对科技资源的投入力度,使用了大量的数字化设备。但刘信义强调,“数字化设备并不是数字化的经营能力,商业银行需要构建以数据为核心的生态体系,发挥数字化经营平台的倍增效应,提升数字化经营管理的能力。”


如何更好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包括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把科技运用和金融创新更加深入地融合起来,不断提高银行经营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也成为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的重要关注点。


此外,在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方面,陶以平表示,当前,如何准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创新推出有较强针对性的供给侧金融服务方案;如何把握客户需求综合化发展趋势,大胆推进综合金融、跨界金融、跨境金融的创新,都亟待推进。


不仅如此,风控模式的创新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更是格外紧迫。如何建立与轻资本、轻资产以及科创型企业特点相适应的新型风险管控体系,如何立足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差别,建立健全更加差异化的风险管控模式都已成为当前银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挑战。


资管突破成角力点


经济的增长带动了居民财富的快速积累和投资需求的显著增强。近两年,居民新增财富的40%以上已经成为各种形式的金融资产,而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更引发居民全球配置资产的冲动。因而将传统资产配置模式向以包括银行理财、债券、股票、资产管理等金融资产投资在内的多元化配置模式转移,通过综合化服务更好地满足居民和企业财富配置多元化的需求已经迫在眉睫。


“协同行内外的各产品条线、部门和供应商(尤其是非银金融合作伙伴,如证券、信托、基金等),形成涵盖融资、投资、交易、避险、跨境及其他增值服务的全产品价值链,整合实际情境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一站式的体验服务,让客户体会的不仅是满意,而是感动,并通过客户衍生吸引更多潜在客户。”李伏安对于综合化下的资管业务如此定位。


实际上,近年来,以五大行为代表,包括招商、兴业、浦发等股份制银行都在全面推进资管业务再造。但真正发挥好协同效应,有效挖掘综合化的经营能力仍是银行转型的大考验。


“银行业的综合化、国际化已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主要的商业银行正在加快向多牌照、战略合作、综合化转变,浦发银行也加快了综合化银行发展的步伐,现在我们有七大类的经营牌照,但我们也深深感觉到银行本体的协同效应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刘信义坦言。


此外,浦发银行资管部副总经理杨再斌表示,做资产管理一定得用投资的理念来取代信贷的理念,向投资理念的转化过程可能是商业银行在传统风险控制以及在人才储备等机制建设上需要迈出的一步。


国际化也需差异化


我国企业“走出去”正取得显著的进展。数据显示,2016年前5个月,中国对外新签对外承包合同达到391亿美元。截至2016年5月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累计已突破26万亿元,1至5月人民币直接投资同比增长89%。而且,随着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更有利于中资银行以人民币业务为切入,拓展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


与此同时,作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第三大对外直接投资大国,中国未来将更紧密地融入全球产业链的分工。加之“一带一路”所带来的国际基础设施和产能合作机遇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新商机,这些无不倒逼我国的商业银行提速国际化进程。


然而,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在海外的机构设立数量迅速增加,但国际化发展同国际同业仍有差距。


“中资银行的海外金融服务仍以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为主,虽然设有众多的非商业银行子公司,但国际化竞争能力仍然偏弱。目前还没有一家真正国际化的银行和国际化的保险公司。中资银行也已经出现了成长的烦恼,海外利润率偏低,资本和资金来源过渡依赖于集团,零售业务一直难以取得突破。有的银行在监管合规领域还面临较大的挑战。”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坦言。


对此,刘信义也表示,虽然我国银行业海外的资产和收入贡献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与国际同业相比,国内商业银行国际化的业务和收入占比仍然是较低的,还没有达到国际惯例认为的洲际银行标准。刘信义强调,“海外业务的收入占比至少是40%,这是通用的标准,我们还远远的没有达到。因而在国家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总体部署下,中国银行业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水平,加快海外网点的布局,完善全球服务能力。”


此外,田国立建议,商业银行要服务国家战略,适应大国崛起的跨境金融需求。坚持差异化的发展,形成国际化发展的梯队。田国立强调,“中国银行业要实现国际化发展的跨越,并不意味着所有银行都要"走出去",实际上并不是设了机构就叫国际化,要解决的是国际化的思维、理念,大家要攥成一个拳头,优势互补之后共同拓展市场。要坚持差异化的发展之路,避免过度竞争。”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 (责任编辑:七夕)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