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中国允许银行破产?谁在下一盘大棋!

时间: 2016-06-14 13:32:29 来源:   网友评论 0
  • 什么是稳定的金融秩序?不是保护金融行业的每一个机构都不失败,都不出任何风险;而是对出现经营风险、或者经营失败的金融机构,要允许它们破产,实现市场的优胜劣汰。

来源:财金阅读编辑整理,文章综合自凤凰财经(finance_ifeng)天天说钱(liuxb0929)、网易财经


什么是稳定的金融秩序?不是保护金融行业的每一个机构都不失败,都不出任何风险;而是对出现经营风险、或者经营失败的金融机构,要允许它们破产,实现市场的优胜劣汰。


“2016陆家嘴论坛”于6月12日至13日在上海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挑战与金融变革”。央行副行长张涛在演讲的最后,重点阐述了“市场退出”的问题,他说了一段堪称严厉的话:

 

制度设计的目标之一是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维护整体金融稳定,而不是保护业内每一个机构都不失败、都不出任何风险。对于经营出现风险、经营出现失败的金融机构,要建立有序的处置和退出框架,允许金融机构有序破产。该重组的重组,该倒闭的倒闭,增强市场的约束。一个没有优胜劣汰机制的行业是不可能健康持续发展的。


这段代表央行的表态,其实跟5月9日“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开局首季问大势》的精神一脉相承。那篇文章在谈到金融风险的时候,是这样说的:

 

目前银行坏账处于上升趋势,是经济问题在金融部门的必然反映。只要我们勇于面对,主动应对,不掩盖和拖延风险,结果就没那么可怕。


“不掩盖和拖延风险”,就是“允许金融机构有序破产”,就是“该重组的重组,该倒闭的倒闭”。

 

在现代经济体系里,金融业的确比较特殊,也比较敏感。但如果国家因此就保护所有的金融企业,什么都兜底,那么道德风险就会急剧上升,小灾祸会拖延、集聚成为大灾祸。


央行发出警告!这些机构有风险



1、首当其冲的是P2P行业。P2P一度是金融行业创新的热点,也是风险投资追逐的重要目标。但转眼之间,行业泡沫就开始破裂,大量企业面临被淘汰出局。目前这个行业仍在运作的平台有将近2400家,未来能有十分之一生存下来就很不错了。

 

因此,投资者对P2P要非常谨慎。如果非要投资,可以选择大股东实力雄厚的,或者拿过多轮风险投资的,而且资金一定要分散,不能集中在一两家平台。

 

2、私募行业风险可能不亚于P2P。最新的数据显示,目前办理过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接近2.4万家,是“还活着”的P2P平台的10倍。去年11月以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过至少6批“失联私募”的名单,涉及的私募机构多达54家。至于发生巨额亏损的私募,更是不计其数。

 

目前私募存在的一大风险是“散户化”。按照国家规定,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应该拥有300万元以上的金融资产,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但一些私募基金为了拉客户,把门槛降低,引入了大量风险识别能力较低的散户。

 

3、小型的银行、保险和信托机构,也蕴含着非常大的风险。尤其是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房地产泡沫较大的地区的这类机构,风险更大。以银行为例,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上市银行基本上都属于“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机构,但众多的小型城商行、农村合作银行,问题就可能比较大。比如在矿区的、房地产泡沫比较严重地区的,很可能几单大的坏账就足以击倒一家小银行。

 

对于上述类型的金融机构,投资者要非常小心,尽量不要把自己的钱集中存储、投资在其间。一般来说,越是承诺高回报的机构,你越要打个问号。现在实体经济这么不景气,怎么可能长期支撑高的理财、投资回报呢。


这不是官方第一次提及金融行业破产的话题了,尤其银行也有可能会破产,更是牵动亿万储户的心,央行副行长张涛的表态,涉及以下几个意思:

 

第一,宣告允许银行业破产的时代即将到来。银行业经营的好坏,全交给市场去裁定。金融行业之下,政府罩着的“保险箱”要被打破了!

 

第二,此举有利于整顿金融行业的秩序,银行业“大而不倒、僵而不死”的怪圈将不复存在。既然传统行业,尤其是钢铁、煤炭等行业能大刀阔斧去产能,银行业为什么不能去去低效的产能呢?淘汰僵尸企业应将金融行业纳入其中,不能沦落为一句空话。

 

在中国,金融业准入门槛上比较低,一些存在经营问题的金融机构也“混迹”其中,只有使出破产的杀手锏,将一些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金融企业实现“安乐死”,才能释放出市场活力,将有限的金融资源让位给具有创新意识的金融机构,才能实现优胜劣汰。那些还企图躺着挣钱的银行们,赶紧醒醒吧!

 

第三,给金融行业敲响了市场化竞争的警钟。尽管中国的很多商业银行陆续实现了上市,但仍残留着政府的“烙印”,出了问题,还指望着政府来兜底。


于是,一些银行肆无忌惮地在信贷上片面追求高风险、高回报产业项目,甚至是拯救僵尸国企,导致继续推高产能过剩,银行坏账频出,可能引发潜在的金融风险。还有一些银行打着政府机构的金字招牌,四处推销高回报率的理财产品,殊不知背后暗藏着不可预测的“跑路”风险。


请各大国有银行,放下高冷的架子,亲民一回吧,认认真真做好金融服务,要不就会被储户抛弃了。

 

第四,银行也能破产,有利于打开社会融资的有效渠道。数据显示民间投资下降,实体经济缺乏资金,这是最近几个季度甚至是最近几年中国经济都在面临的大问题。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老板为贷款跑断腿,银行也爱搭不理。


如今一旦金融机构允许破产了,断了政府救济的后路,那些“不差钱”的银行就会紧张起来,而不是把钱源源不断输血给有权有势的产能过剩的国企央企们,造成坏账一大把的;银行也不会把资金大把撒给央企去买地当地王,要知道一旦楼市泡沫破碎了,多米诺骨牌倒下,银行才是最大的受害者,最终难逃自身难保的命运。


所以,银行会从利润角度出发,更多考虑把钱投给最有回报率的行业和企业,一些发展势头正猛的民企才有机会获得银行的贷款。这对缺钱的实体经济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银行市场化,老百姓的钱靠谁来保障?



在全球范围内,银行破产不是什么稀奇的新鲜事,但是在中国却无疑投下一颗炸弹。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银行批量倒闭。雷曼兄弟这家超过150年的金融“巨鳄”在风雨飘摇之中,也支撑不住了,落得“破产申请”惨淡下场。连美国的超级大银行都能申请破产,中国的银行业为什么就不能破产呢?中央允许银行破产是相当有魄力的举措。


中国人那么热爱存钱,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储蓄来源。可还是有很多银行存在经营不善的风险,这能怪谁呢?只能怪自己了,不被市场淘汰才怪。


据2016年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老百姓的储蓄率位居世界第三。中国人为啥爱存钱呢?

 

首先是中国人有存钱的习惯,从来都是未雨绸缪,不像西方很多国家的居民都是月光族。

 

其次是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很多人储蓄是为了应对未来不时之需,例如生病、失业之类的问题。可见,中国人的危机意识非常强。

 

再次,中国人有严重的买房情结,挣的辛苦钱都舍不得消费,攒起来,为啥呢?举全家之力买一套大城市的房子。有了房,才安心。

 

连央行行长周小川都感叹,亚洲金融风暴以后,中国的储蓄率不降反增,近10年增加了约10个百分点,占GDP总额一半左右。

 

这也是个头疼的问题,这么高的储蓄率,如果不能用来拉动国内投资消费,实在太可惜了。以至于前段时间有人提出,中国居民储蓄率那么高,可以挪点去股市搞搞投资。开玩笑,中国真正懂股市的股民能有多少呢?大多数都是盲目炒股,在这种情况下把钱投到股市,还不如放在银行里稳妥呢,至少不会来一场股灾就赔个精光,还有点微薄的利息可赚。

 

中国人就是这么保守的储蓄一族,如果一旦银行经营不善破产了,你可以预料,那对中国人的打击有多大,所以央行一发话允许银行可以破产了,储户们将有多担心自己资金的安全,那几乎是很多人一辈子的身家财产。

 

如果有银行破产了,储户的存款是否会血本无归?银行市场化,老百姓的钱靠谁来保障?

 

之前人们的观念认为,在中国,银行破产是一件几乎不能想象的事情。而现在,银行破产即将来临了。据先前的报道称,银监会正加快推出银行破产条例,意味着一旦有银行破产,储户的存款将由存款保险机构赔偿。目前,世界上已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

 

中国的具体条例是这样的: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银行所有存款账户的本金和利息加起来在50万元以内的,全额赔付;超过50万元的部分,从该存款银行清算财产中受偿。央行测算,50万元的偿付上限可以覆盖99.63%的存款人的全部存款。

 

什么意思呢?换句话说就是国家不再为储户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兜底,允许银行破产倒闭,一旦有银行破产,储户的存款将由存款保险机构赔偿,但赔偿有一定限额。储户在单个银行的存款,最大赔付额度将是50万元,超过这一限额的存款部分,将得不到赔偿。


而且,请注意,下列三类情况是无法获得赔偿的,核心解释是:只赔存款,不赔理财产品。

 

1、存款丢失,你的钱存在银行里存丢了,是不负责赔偿的,自己去和银行协商索赔吧。


2、银行理财产品本金亏损、收益不达标、变身为保险的,统统不赔付。注意,以后银行向你推销理财产品或保险时,要留个心眼,说不定是个坑。


3、银行代售理财产品出现兑付危机、资金亏损的情况,也是不赔付的。一句话,购买理财产品,擦亮你的眼睛,P2P跑路的事情没少看吧。

 

人民币国际化已成必然趋势



如今,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情况下,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已经势不可挡了。目前人民币与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一起成为IMF新篮子五种货币中的一员。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是国际货币系统一个重大发展,反映了人民币作为贸易和投资结算货币的用途日益扩大。


但是要实现人民币资本项下的可自由兑换,必须有一个前提:汇率必须市场化。而在汇率市场之前,存款利率必须市场化(央行对存款利率已经有所松动了),否则会在人民币与其它币种之间,形成一个稳定的、由国家买单的套利空间。而存款利率市场化,必须有存款保险制度做强大的保证,保证老百姓的财产不受到损害。正是有了这个存款保险的保护套,中国政府更有底气大刀阔斧地推进金融改革,允许金融机构破产,接受市场化激烈的竞争洗礼。

 

由此可见,允许银行破产是中国庞大的金融改革重要的一环,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下行压力较大,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情况下,中国的金融改革大幕已经启动,并正在迅速推动,让我们拭目以待。


附央行副行长张涛在“2016陆家嘴论坛”的演讲全文:



谢谢屠光绍副市长!尊敬的韩正书记,杨雄市长,项俊波主席,各位嘉宾、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年的陆家嘴论坛,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着各种复杂的挑战,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明显。此次陆家嘴论坛把主题确定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挑战与金融变革”,我认为十分恰当,紧贴当前的现实。结合这次大会的主题,我想就如何增加和完善金融供给,充分发挥金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的作用,与大家做一个简单交流。


去年以来,党中央着眼于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大势,面对我国经济下行压力,特别是针对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与符合市场需求的有效供给不足同时并存的现实状况,科学地分析了制约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提出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强调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


根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重点任务,国务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一些地区也发布了本省、本市、本地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案。其中也包括上海近期推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27项重点任务。作为中央银行,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会同相关部门也加大了对“三去一降一补”的金融支持力度,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我举几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扩大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融资渠道,方便他们利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低成本资金。又比如,通过执行《关于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措施,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大对“三农”养老、服务业的支持,推动经济补短板。目前来看,这些措施正在取得初步成效。


未来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完成五大重点任务都需要在制度、体制、改革和系统设计上下大功夫。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必须疏通血管,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统性地落到实处。在这方面,我认为金融体制改革在整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需要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的看法是,金融体制改革需要通过丰富金融机构体系、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完善金融治理体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从而进一步增加和完善金融供给,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供给的效率,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整体上来看,我国金融业目前已经形成了多样化的金融机构体系、比较复杂的金融产品体系、信息化的交易体系和不断开放的金融市场。但是总体而言金融服务的总体水平还有上升的空间,也还存在着一些短板的领域。


大家知道互联网金融在国外,包括英美等国早有发展,P2P、众筹、网络银行、网络保险、第三方支付都出现过。但是规模与他们庞大的传统金融行业相比还比较有限。美国有互联网、也有金融市场,而且互联网和金融市场都比较发达,但没有出现互联网金融爆发式增长的态势。这是为什么?有种意见认为,美国直接融资市场发达是导致其互联网金融没有办法爆发式增长的基本原因。


德国呢?德国的金融市场与我国的金融市场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比如说那里也是以间接融资为主,资本市场相对也不是那么发达,企业大多数仍然依靠银行获取资金,这些与我们的状况比较相似。


然而德国互联网金融业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我认为原因有多方面,其中有一点就是德国银行体系提供的服务已经能够比较好的满足德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有研究表明,德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属于解决的比较好的。从机构上来看,除了德意志银行等少数大型银行以外,德国从储蓄银行到州立银行,都把中小企业的业务当做重点。受到监管的正规金融供给比较充足,缩小了替代性金融的发展空间。


在我国,近年来一些没有受到监管的非传统金融业务发展比较迅速,其中有一个原因可能是传统的受到监管的金融服务供给还不够充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各地区、各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有针对性地面对小微企业、三农、贫困地区等金融产品和服务,仍然存在短板。这种情况实际上为我们互联网金融包括其他形式的民间融资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土壤和空间。这些我们看起来比较丰富的金融机构,仍然有结构性的短板。这是当前金融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无论是传统金融还是其他一些新兴的金融业态,只要依法合规,立足服务实体经济,满足经济主体合理的融资需求,就应该得到认可和鼓励。金融机构应该利用新的技术,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为更广泛的服务人群提供金融服务。另一方面,近年来兴起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业务,比如说互联网支付、个体网络借贷、股权融资、股权众筹融资等都拓展了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半径,改善了基本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这些新的金融业态发展潜力值得充分肯定。但是近期一些新的金融业态包括互联网金融领域,也暴露出一些风险,也表明这个领域的问题已经不容忽视。尤其是需要把包括互联网金融在内的所有金融业务纳入全方位的金融监管框架,不忽视监管空白,不留下监管死角。相对而言,目前我国为大中型企业服务的大型金融机构发展还是比较充分,但是以“三农”小微企业为服务重点的中小型金融机构特别是社区型金融机构发展相对滞后。而小微企业是我国吸纳就业的主力,是推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样就出现了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之间出现了一定的结构性矛盾,下一步改革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要解决这个平衡,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意。


我国经济体量是非常庞大的,地区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中小企业的数量也非常众多。培育与之相适应的多元化金融体系,满足多层次、多样性的金融服务需求,应当放宽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利用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多种形式,发展普惠金融,促进市场充分竞争,增加金融市场有效供给。中小型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有信息、服务成本方面的优势,这一类金融机构应当有自身的市场定位,寻求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满足市场的不同的需求。


美国社区银行之所以能够在当地如此庞大的金融市场里扮演重要的角色,就是有很好的市场定位,利用个体优势。但培育多元化的金融机构、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并不是闭门造车,人为划分——这些都应该在充分竞争环境下市场主体相互竞争、优胜劣汰,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而不是人为的差别对待的结果。没有充分的市场竞争,就无法倒逼金融机构提高金融竞争力,改善服务效率,创新服务方式。所以,要鼓励竞争、鼓励创新,建立开放性的金融体系,这一点至关重要。


我还想强调一点,在充分的竞争条件下,今后我国的信贷市场发展方向应该是多层次、多元化的。既有全国性的金融机构也有区域性的和社区型的金融机构;既有存款类的金融机构也有非存款类的金融机构,还有政府支持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的信贷需求,克服市场失灵,扩大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


除了市场准入要更加放开以外,我还想强调一点,就是市场退出的配套体系建设问题。制度设计的目标之一是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维护整体金融稳定而不是保护业内每一个机构都不失败、都不出任何风险。对于经营出现风险、经营出现失败的金融机构,要建立有序的处置和退出框架,允许金融机构有序破产。


该重组的重组,该倒闭的倒闭,增强市场的纪律约束。一个没有优胜劣汰机制的行业是不可能健康持续发展的。所以,必须要建立健全一系列配套的制度设计,包括存款保险制度、征信体系建设、金融机构市场处置与退出机制等等。为金融产品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和市场充分竞争提供一个完整的制度环境,从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