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与管控分析

时间: 2016-03-16 22:22:22 来源: 银通智略  网友评论 0
  • 对银行来说,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基础资产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于资产池质量上。主要体现为原始债务人不能按时或不能对资产池进行清偿,使得投资者可能无法获得约定的投资收益。

来源:银通智略


风险分析:银行内外部风险并存


1来自银行内部的风险


基础资产信用风险 特别警惕地方债务风险


对银行来说,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基础资产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于资产池质量上。主要体现为原始债务人不能按时或不能对资产池进行清偿,使得投资者可能无法获得约定的投资收益。


大量不合格的次级贷款被作为基础资产可以说是美国次贷危机在微观层面上最直接的原因,泡沫的破灭直接导致了以雷曼兄弟为代表的一批银行倒闭,更引发了全球的金融海啸。根基不稳,何来高台。


结合目前我国的国情,银行在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选择基础资产时要尤为警惕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2014年年末,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的报告。该报告指出:地方债务增长较快,风险防范不可掉以轻心,但符合预期,总体可控。


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债总量高达到17.9万亿,2010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务扩张速度远远超过经济增长率。2010——2012年,地方政府债务平均每年增长21.9%,超过同期GDP名义增速8.3个百分点;2013年上半年,地方政府性债务增长12.6%,年化增长26.8%,超过GDP名义增长17.9个百分点。从未来偿债年度看,2013年7月至12月、2014年到期需偿还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分别占22.92%和21.89%,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到期需偿还的分别占17.06%、11.85%和7.79%,2018年及以后到期需偿还的占18.76%。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报告指出总体可控,但由于增长速度过快、政府担保过度、债务结构也不尽合理,很多的地方融资最后又流入房地产行业中,快速发展背后隐藏着很大的危机。


银行通过对地方债务的证券化后,背负巨额债务的地方政府却通过证券化后成了局外人。因为一旦将其证券化后,就成了银行的行为,所以与地方政府成了间接关系。银行只是转移了该债务的高信用风险,将其转移到投资人身上。另外从收益上来说,商业银行要赚取一部分利润,投资人还要获得收益,这就要使得地方债务的收益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这无疑是比较困难的。


目前信贷资产证券化主要集中在银行间市场发行,风险还是相对集中在这些银行金融机构上。同时,银行在收回现金之后,再一次扩大信贷规模和投资规模,更加会导致风险扩大。


综上所述,信贷资产证券化本身是为了转移风险和增强银行流动性,但如果基础资产池质量不够,反而会将风险更加集中并扩大。


2银行自身动机扭曲风险


目前从监管的角度讲,出台的相关制度已经注意到了信息不对称环境下,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会带来商业银行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例如,2013年12月31日,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规范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机构风险自留比例的21号文件,要求发起机构持有由其发起资产证券化产品不得低于该单证券化产品全部发行规模的5%;持有最低档次资产支持证券的比例不得低于该档次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的5%;若持有除最低档次之外的资产支持证券,各档次证券均应持有,且应以占各档次证券发行规模的相同比例持有。2013年8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虽然决定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但对风险较大的资产不纳入试点范围,不搞再证券化。另外提高金融机构信息披露要求,遏制金融机构参与高风险业务的动机;要求银行分别披露资产负债表内证券化风险暴露和表外证券化风险暴露等等。


目前已经有很多的研究指出,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会诱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动机扭曲,增大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水平。主要诱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资产证券化会降低银行对贷款的审核和监督的积极性。因为证券化后将其信用风险进行了转移,所以银行对借款人投资项目的监督将会减弱,并且有更大的动机将不良贷款证券化,即会出现逆向选择问题;同时,银行对借款人的贷款申请审核的详细程度也会下降,甚至降低一些贷款标准而出现道德风险问题。


二是资产证券化会引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盲目风险承担。银行通过证券化后出售资产时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更加方便容易。这就使得进行证券化的银行愿意提高自身的风险承担水平,愿意持有高风险的贷款,提高杠杆率增加了风险。


商业银行通过过度证券化增加了流动性并赚取更多的利润,但因此也会超出自己的风险承担水平,未来给自身带来更大的损失。


3提前偿付风险


基础资产债务人还款期有提前还款)准时还款)延迟还款或违约,由于证券化的特性,准时则是最佳,延迟则属于上述提到的信用风险,而提前还款则会出现提前偿付风险,它是指资产池中基础资产债务人未按先前约定的还款计划进行还款,提前还贷而所产生的风险集合。当市场利率下降时,借款人就可以借新还旧以减少债务负担,提前偿还部分或全部贷款。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提前偿付带来的风险主要有:


第一,提前偿还后,银行的现金流量改变,给流动性管理增加一定困难;


第二,利率下降时,银行面临收回现金的再投资风险;


第三,约定的偿还期直接影响着债券的价格,因为偿还期表明了债券的存在时间以及预期可获得的利息收益,提前偿还使得债券的增值空间收窄,价格的上涨空间很小。


由于基础资产债务人有提前偿还债务的权利,这种现象是比较常见的。然而一旦提前还款,对银行、中间机构、投资人都产生较大的影响,造成投资损失。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的一些大券商开始对外公布各资产池的历史早偿报告,报告中主要采用条件早偿率(CPR)和单月死亡率(SMM)作为基本测度指标。CPR将早偿额测量为其占测量期初本金余额的百分比,一个资产池的早偿率是以基础资产的特征(包括历史早偿经历)及当前和未来经济环境为基础来预测的。CPR以资产池中剩余的本金余额为条件,可用来表示多个时期的平均或复合早偿比率,也可用来表示单个期间的早偿比率。计算收益时,投资者可使用“恒定”的或反映历史经验变动的CPR假设来预测整个投资期的现金流。


4定价风险


在证券化过程中,定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定价是否合理将直接决定证券能否成功发行,以及所蕴涵的风险。然而由于证券化的本身具有复杂性和创新性,同时证券化的信贷资产特性、信用增级方式、市场利率变化等因素使得定价方法和过程不尽相同,容易造成定价风险。


合理的风险测定及定价需要整合大量详尽可靠的数据,这就使得一方面需要建立合理的数量计算模型,另一方面需要对复杂数据的处理、运算、分析。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研究还比较少,还未能形成一套符合国情实际的数据处理方法)风险测量及定价方法,同时缺乏相应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支持。国外很多商业银行在信贷资产证券化定价过程中运用了很多的统计模型,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


目前较为基础的定价模型有久期定价、资本资产定价、期权定价等模型,但每一种都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成立的,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很多的模型中假设不考虑或不存在的因素恰恰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模型中的因子也是不断变化的。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及银行的自身技术水平,这些都将使得商业银行面临这较大的定价风险。


5操作过程中法律漏洞风险


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从基础资产选择一直到形成证券化资产予以出售,中间信用链条较长,涉及的专业机构众多,加上真实销售、信用增级、破产隔离等一系列复杂交易结构的设计运用,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必然导致专业性契约合同的增多,同时新业务、新模式的法律约定也有可能存在漏洞,银行面临的法律风险也会不断加大。


来自银行外部的风险


1
利率风险


资金利率价格的变化,会直接引起银行存贷款之间的利差变化及期限错配风险。利率的不稳定可能会诱发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


第一,利率的波动会直接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兴衰。当利率降低时,刺激了消费,投资房地产增加,使得房地产需求增大,增加了地产泡沫,聚集了风险。当利率上升时,投资减少,购买房地产的成本也提高,房地产下行,房价下降,风险开始释放。


第二,利率波动会导致资本价格波动,因为资本的定价是根据未来预期取得现金流的折现值来确定的,折现值由折现率确定,大多情况下,折现率就由利率确定。因此,利率的波动直接影响资本定价的波动,给证券化产品定价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提升风险水平。


第三,在出现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将更加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通过市场将更加顺畅而迅速。利率的波动通过证券化的杠杆放大其作用,这就使得利率对生产消费产生更显著的影响,从而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和宏观经济的调整。


第四,利率的波动将会影响汇率波动,信贷资产证券化将会逐渐走上全球交易、跨国交易,而交易的币种与资产池中的现金流币种将会不一样,汇率的波动将直接影响证券化产品的收益情况,进而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从这个角度讲,在此次次贷危机发生之前,美国联邦基金利率较大波动对危机的到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
第三方参与机构导致的风险


信贷资产证券化参与主体多,涉及到商业银行、借款人、特设结构、信用增级机构、受托人、投资者等多个当事人,除了操作环节风险增加以外,银行也将传统融资模式面临的信用风险分摊到相关机构,服务管理机构、信用增级机构等每一参与主体都有可能影响证券化资产的质量。如承担基础资产组合日常管理的服务机构自身出现问题,导致对证券投资者还本付息的延误;为证券提供信用支持的第三方如果资信状况发生恶化,就需要有更大规模的信用支持,才能使证券维持在某个信用等级;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律师出具的法律意见等均有可能导致资产证券化业务新的风险产生。


业务风险防范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在优化结构、提升管理水平等方面有着显著作用,同时随着我国监管政策不断调整、完善,此项业务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机遇。商业银行应该结合市场机遇,在防控风险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完善制度,设计具有竞争力的证券化产品,积极稳步推进此项业务,提升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1
做好顶层设计和业务规划


随着监管制度的逐渐放开,商业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将会从以前的单个项目推动向常态化、系统化的业务模式改变。为此,商业银行首先要深入研究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特点和功能,从自身实际出发做好证券化业务的战略布局;结合自身资产业务特点、市场规划以及资产负债管理需要,确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目标和总体规模;依据信贷结构调整的目标,确定入池基础资产的选择标准(如资产类型、行业分布、地区分布等);依据监管要求和银行的风险理念,确定证券化产品风险自留的比例等,提前制定预案,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声誉风险。通过总体规划的设计,满足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常态化发展的要求。


2
实施专业化管理


一是完善专业化的推动模式。资产证券化业务在银行内部涉及了总分行和前中后台多个部门,试点阶段以单个项目组成的项目团队模式在当初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业务的常态化发展,银行将面临多个项目同时操作、持续滚动发行的局面,为此,银行必须完善业务推动模式和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实现总行整体规划、分行有序推动、利益共享、成本共担机制,并建立常态化的基础资产池制度,提高业务效率。


二是形成标准化的操作规则及模板。在统一规划、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完善与证券化业务、复杂的交易结构相适应的操作规则,形成符合监管要求和业务需要的标准化模板。


三是建立专业化的人员队伍。资产证券化业务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商业银行要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业务团队,做到既了解银行内部资产状况和管理要求,又熟悉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特点、监管要求和操作流程,做到高效设计、发行满足银行自身和市场需要的证券化产品,确保业务的持续稳健推进。


3
规避提前偿付风险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建立一些买权保护的方法,例如收取贷款提前偿付的罚金,借款人需要支付一定的罚金以补充商业银行由此带来的风险及损失。在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提前偿付风险贯穿始末并影响着各方的利益,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我国的国情,建立适合自身证券化特点的提前偿付风险防范措施。例如实施买权保护,优化交易结构,完善并联网征信系统,借鉴欧美先进经验,积累历史数据及经验,选取关键指标,建立提前偿付测算模型等。


4
规避定价风险


定价模型上技术性的突破需要商业银行长时期的历史数据积累,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不断探索符合实际的数据统计方法、建立可定量计算的模型以及对无法量化因素的定性分析方法。


5
规避利率风险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银行的竞争日趋激烈,本身就面临着流动性紧张,期限错配等风险,在证券化的过程中更应保持积极而不失审慎的态度,避免利率宽幅波动下进行过多证券化。同时,作为商业银行要对贷款进行审慎的审核监督,严控贷款的发放标准,严格限制证券化的基础资产质量。同时加强流动性指标的管理。


6
积极参与外部市场环境培育


商业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除了自身需要进行各种改进、完善以外,还需要积极配合、参与证券化市场的培育工作。从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参与者的角度来说,涉及了法律、会计、税收、担保、评估等多个专业领域,需要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进行规范;从发行需求来说,需要一个相对成熟的资本市场来提供大量的长期资金;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需要有一个规范、公正、透明的信用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各类证券化产品进行风险分析的能力;从规范业务发展的角度来说,需要明确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和监管权限,做到协同、有效监管。


注:本文摘自银通智略报告《银行风险管控实务》(2016年1月)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银通智略 作者: (责任编辑:七夕)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