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各大银行2016工作会议都说了啥?

时间: 2016-02-17 17:24:53 来源: 金融时报  网友评论 0
  • 由于金融改革深化、利差收窄、不良反弹,中国银行业面临的经营压力持续加大。在银行业人士看来,2016年“仍将是困难的一年”。

五大银行:创新、转型、管控成发展关键词


由于金融改革深化、利差收窄、不良反弹,中国银行业面临的经营压力持续加大。在银行业人士看来,2016年“仍将是困难的一年”。


与此同时,银行业承担的支持实体经济的任务也更加艰巨。如何在自身转型发展的同时,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注入正能量和新动力,成为2016年摆在商业银行面前的重要课题。


近期,各家大型银行2016年工作会议相继召开,在部署今年的重点工作时,“创新”、“转型”、“管控”成为三大关键词。


创新:以“新金融”助力供给侧改革


2016年伊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经济领域中最受关注的词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意味着我国宏观调控思路将从偏重“三驾马车”的需求管理,向供给和需求双重管理的转变——即在保证有效需求的情况下,增加社会的供给能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作为我国经济命脉的银行业,如何发挥对经济的引领作用,加快创新金融支持和服务方式,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动力,成为多家银行2016年的工作重点。


以工行为例,该行在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体经济上将着力突出五个方面的举措。


一是突出统筹运用信贷增量与存量、信贷与非信贷融资服务,及时有效地支持企业融资需求和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


二是突出加强对实体经济发展重点产业、重要领域的金融服务,主动适应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需要,重点支持“十三五”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重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制造2025”、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新型消费等领域,突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信贷服务模式的构建;


三是突出以创新方式支持小微企业和居民消费融资需求;


四是突出加强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金融服务,本着区别对待、有扶有控原则,稳步压缩部分高过剩、高库存、高杠杆行业融资,促进行业内结构调整;


五是突出以国际化发展新优势支持企业“走出去”。


中行则表示,在经济转型时期,要突破抵押信贷等传统业务模式,主动提供当前众多创新型企业、并购重组企业需要的各类咨询、结构化融资等金融服务。做银行,难的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要与那些管理水平好、产品有市场前景的企业共度时艰。而对于那些与时代发展背离、应该被淘汰的“僵尸企业”要坚决处置。


转型:综合化和大数据化成主要趋势


在分析2016年银行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时,多家银行表示,在增长速度放缓的同时,世界经济正在经历深度调整,外部环境充满了风险和挑战。国内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也面临产能过剩等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必须在战略上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面对困难与挑战,银行业的根本出路在于转型发展。


中行董事长田国立表示,要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加快业务转型,在结构调整上实现新突破。值得关注的是,中行将互联网金融摆在了重要位置。中行强调,网络金融已经深刻改变了传统的竞争格局。中行的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要并行发展,一方面要让传统的金融业务配上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另一方面,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把握金融服务本质,通过场景融合和数据洞察,重新整理固有业务,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数据驱动发展”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共识。要把大数据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抓紧抓实,大力塑造数据导向型的企业文化,善于用数据分析结果指导决策,深入挖掘客户的多元化金融需求。


在转型发展战略中,建行提出了加快向综合性银行集团、多功能服务、集约化发展、创新型银行和智慧型银行五个方向转型的目标。针对如何准确、深刻地理解和认识战略转型,建行董事长王洪章着重强调了五个方面:


一是战略转型规划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为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所有制的境内外客户提供服务;


二是要切实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坚持为客户提供综合性、多功能服务;


三是要充分认识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和风险,实现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变;


四是要严格遵守金融审慎监管要求,由注重信贷管理向信贷管理和资产管理并重转型,加快向资本集约化转型;


五是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激烈竞争中,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为全面战略转型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管控:全力化解风险 完善风控体系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头戏”,随着这项改革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加大。一方面表现为利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对商业银行自主定价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如何全力化解风险、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仍是未来一年五大行必须攻克的难题。


中行强调,加快完善风险管理体系,要做到“四个适应”:一是适应经济新常态,二是适应中行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地位,三是适应中行“跨境、跨业、跨界”的经营模式,四是适应监管要求。


此外,中行还特别提出,要重视大数据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应用,通过现代管理工具,实现中行风险管理能力和效果质的飞跃。


事实上,2015年以来,银行业完善和推进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例如,建行根据战略发展需求,确立了集团、全面、全流程的风控目标,形成了涵盖银行各项业务的风险评估、控制。交行则设立“1+3+2”风险管理委员会,建立了“全覆盖、全流程、责任制、风险文化”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内控体系。


有关银行业人士表示,2016年,商业银行需进一步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尤其要关注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及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资产,提前预防和解决各类潜在的风险;建立包括利率风险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利率走势和波动的预测和研判,提升对利率敏感资产和负债的管理水平。


来源:《金融时报》记者 孟扬


中小银行:加力创新驱动 抢抓结构性机遇


“抓住机遇,巩固成果;远近兼顾,稳中求进;防范风险,再上台阶。”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在该集团2016年工作会议上的这番表述,一定程度上勾勒出了我国中小银行业2016年的发展轮廓。


在经济新常态及诸多金融改革持续推进的大环境下,作为我国“十三五”开局之年,2016年对于中小银行业而言意味着什么?在2016年的战略规划中,各家中小银行又将如何取舍?近期,多位中小银行掌门人通过2016年工作会议等途径公开发声,正将谜底逐步揭晓。


抓住新机遇


进入2016年,在经济新常态的主旋律下,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将为中小银行业带来怎样的发展环境,成为各家中小银行“对症下药”谋求发展的前提。


在各中小银行看来,一方面,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将持续面临下行压力,银行业发展不可避免地进入盈利调整期和风险暴露期;另一方面,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也为银行业创造了新机遇。


“随着‘新四化’即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特别是产业结构升级、基础设施升级、现代服务业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环保产业发展、地区间协调发展、消费市场拓展、新型城镇化、对外投资发展等领域存在巨大发展空间,这将为银行业相关业务发展提供重要机遇。”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此前表示。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消费布局、供给侧改革、‘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等,正在为金融发展带来结构性机遇,必须深刻把握。”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在该行2016年工作会议上明确表示。


面对新常态下的新机遇,中小银行业将如何作为?


“新常态下,我国银行业将重塑竞争格局,商业银行要主动适应经济结构和金融业态发展的大趋势,寻找业务发展的平衡点、结构调整的着力点以及改革创新的动力点,充分释放金融活力,继续担当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继续做好企业转型升级的‘输血者’,继续做好居民全面消费升级的‘金管家’。”洪崎表示。


“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动脉,银行业要以‘十三五’规划为指导,加快改革转型,调整信贷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主动服务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大局,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基础上,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有效满足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金融需求。”闫冰竹认为。


紧跟战略新兴产业


在我国“十三五”规划引领下,加快培育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和着力点。在此大环境下,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优化信贷投放也成为2016年银行业的重要工作。


“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加大资源倾斜力度、创新服务模式,主动配合、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更多金融活水,使银行信贷行业结构调整与国家产业结构升级保持一致。”闫冰竹表示。


众所周知,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多属于科技创新型产业领域,其商业模式有别于传统产业,在传统信贷思维模式下,获取银行贷款存在一定难度。那么,中小银行该如何将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地执行?


从部分银行的发展规划来看,业务模式创新将成为重要突破口。“积极推动业务模式创新,加大与投资、担保、租赁等各类金融机构合作力度,建立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债权与股权、融资与融物多维结合的服务模式,完善信息共享和风险共担合作机制,建立‘投、保、贷、租’一体化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特别是,积极探索股权投资与债权融资相结合的‘投贷联动’业务模式,有效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模式由传统的‘信贷收益覆盖信贷风险的平衡’向‘以股权高溢价收益弥补信贷损失的高概率风险平衡’转变;从基于企业当期和短期的分析向兼顾企业长期高速发展分析转变。”闫冰竹说。


与此同时,紧贴产业特点的产品创新更加得到重视。闫冰竹表示,一方面要建立合理的信贷管理和评审制度,在设计内部评级体系时充分考虑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具体特点,充分认识到企业和项目的成长性;另一方面,要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既要积极利用保理、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供应链融资、融资租赁等弱化抵押的信贷产品,同时也要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


以创新谋发展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全新发展机遇以及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等金融变革的全新趋势下,制定创新驱动战略成为多家中小银行的发展共识。


多家银行表示,2016年,要加快自身组织架构、业务模式、产品服务等的全方位协同创新,不断适应和满足各种新战略、新业态、新模式提出的全新金融需求,实现金融创新与商业创新、科技创新等的高效对接,用金融的力量为我国在“十三五”期间的创新发展注入活力。


“随着经济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将是银行业的‘新常态’。要创新升级服务模式,适应各类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加快实现传统金融服务向金融增值服务转变。”洪崎表示。


“在增速换挡、产业转型和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银行必须不断提升战略管理能力、创新发展能力,并最终形成差异化的竞争能力,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才能开启中国银行业的新时代。”闫冰竹进一步表示,“未来依然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核心位置,探索公司治理的创新、探索管理机制的创新、探索业务模式的创新、探索信息科技的创新等等,让创新在北京银行蔚然成风。”


来源:《金融时报》记者 杜冰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孟扬 (责任编辑:七夕)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