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银行大转折:新金融秩序拐点已到来

时间: 2016-01-24 22:00:41 来源: 零壹财经  网友评论 0
  • 一段时间以来,常看到有两种不同观点的争论。一种说法是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新生力量,将取代以银行为代表的旧有势力;还有一种说法是,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新生力量根本不值一提

一段时间以来,常看到有两种不同观点的争论。一种说法是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新生力量,将取代以银行为代表的旧有势力;还有一种说法是,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新生力量根本不值一提,仅占金融行业微不足道的比重,对于银行的冲击如蚍蜉撼树。互联网金融面对的只是低端的屌丝用户,而银行面对的是高大上的用户,互联网的屌丝用户,本来也不是银行所希望争取的人群。


文章来源:零壹财经  作者:李晓东


随着监管机构开始对P2P监管力度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第一种看法的可能性。我们先不忙下结论,先来仔细看看两方力量的实际情况。


我先来回顾一组数据,根据央行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银行业占市场总融资的73%;银行总资产占金融总资产的90%;银行信贷占企业负债一半以上。


我国是银行大国,而非金融大国。


银行目前有两个最主要的职能,货币、信贷。货币就是贯彻执行国家的货币政策;而信贷赚取利差是目前银行主要的获利手段。在银行的业务中,还细分为对公,对私。对公是对企业,对私是对个人,当然很多小微企业也混在对私业务中。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可能有点抽象,我再来举一个例子展开说明。2015年12月23日,杭州钢铁厂正式关停。杭州钢铁厂虽然不如鞍钢、宝钢那么有名,但也是我国钢铁企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型钢铁企业的领头羊。也是在2015年,新创办的企业有400多万家左右,而其中60%均属第三产业,这就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在上个阶段辉煌的企业要转型,要从原有的发展轨道上终止,切换到新的轨道上来;而另一些原来不被人关注的行业要兴起。


客户的需求变了,金融机构就需要改变。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是简单地客户需求转变,而是一批行业客户的转变,银行需要从原有的轨道上退出,切换到新的轨道上来,这是一次大的转折!


大转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时间去消化。


另一方面,银行也确实跟其他传统行业一样,受到了来自互联网的冲击(尽管多数的银行人还不这样认为)。与其说是来自互联网的冲击,不如说是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来自新的需求的挑战。互联网只是个工具,它只是解决了银行不屑或者不好解决的某一方面的问题。在这里,也确实不用把互联网神话。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是金融,只是运用互联网的手段,很好地满足了用户的某种需求,或者解决了实体银行网点不方便解决的问题,给客户更多、更方便的选择。


业界经常喜欢把银行划分成传统银行和互联网银行,个人认为大可不必。未来的银行,互联网元素都会渗透到每个单元,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关键还是看业务。


我们先不去考虑P2P的负面因素,看优点。一个新生事物一定有很多不完善的东西,但也一定有其独特的优点,否则无法存在并吸引如此众多的用户。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到底带给我们什么?


能力,从无法满足银行贷款条件的高危用户中挑出能控制风险的部分客户;换句话说,比银行更高驾驭风险的能力,更大的工作量,更小的单笔生意;这里有个人客户,也有小微企业客户;


快捷,P2P企业讲求快速地审批,用互联网大数据的方式结合原有的模型快速审批,极致可到秒批。用户体验好,不用再像银行那样等上几天甚至数月;很多互联网绑定的产品,如果等待数天,其商业模型可能就不存在了(这就是我说的银行缺乏场景化的能力);


方便,足不出户,就可以利用互联网搞定一切,不用反复多次到有限柜面网店提交复杂的文件;


差异化的产品,P2P只是一个平台(当然不是唯一的平台,只是举例),它可以容纳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需求;这一点是银行做不到的,倒不是完全因为银行能力不够,而是银行受到的监管和限制比P2P要多。从积极的一面来讲,未来的银行,应该具备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并推出满足差异化需求的能力,因为,市场需要!


综上所述,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吸引客户最主要的原因无外乎上面四点,而这四点归根结底都是能力。客户变了,需求变了,银行需要新的能力。


反观银行,在原有风控体系下的企业信贷几近饱和,已经开始注意到个金业务(就是针对个人用户的金融服务)的发展。下一步,银行的发展空间,要么是建立一套新的适应市场形势的风控体系,以加强自己在这方面能力的不足;要么就是在个人业务领域大展拳脚。


在个人业务领域,本人并不看好银行。因为银行长期以来都以企业信贷为主,对个人市场不敏感,距离客户的需求比较远。用句时髦的话,没有业务场景。另一方面,还是涉及到监管,很多业务不可能像互联网金融那样灵活。所以,银行的个金业务还只能局限在简单的理财部分。当然,这部分银行具有一些先天的优势,因为国人喜欢储蓄,把钱放在银行。但随着80、90后资产的增加,这一优势恐怕会逐渐丧失。互联网上的,未必只有屌丝类低端用户。屌丝也终究会成长,财富也会增加。互联网金融机构服务大客户的能力也绝不会比银行差,煽情的招多了,并不是非要有个网点贵宾室才能体现对客户的尊重。简单地说,互联网金融机构,距离个人客户更近,更了解他们的需求,更了解他们的偏好,更有共同的话题。互联网金融的新生力量已经把客户都培育好了,这部分人群已经逐渐从银行流失。


同样,对于小微,甚至中小企业,是原有银行风控体系中的短板,如果银行不能短时间内完成转变,加强自身这部分能力的话,这部分用户也将被第三方金融机构所瓦解分化。


当然,我也并不认为银行就会因此而死掉,它依旧会跟随国家的脚步去完成货币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中新生企业的金融扶植作用。只是在这个结构调整中,会带动整个金融业的一次大的变化,衍生出很多新的机会。在这一次大转折中,势必银行业会进一步细分,很多业务将会有新生力量去接手,而银行业,也会进一步将精力集中在自己优势明显的地方。无论怎样,银行业躺着赚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它们终将走下神坛,又一个行业的垄断终将被打破。


所以我说,这是一次大转折,也是建立未来新的金融秩序的拐点。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零壹财经 作者:李晓东 (责任编辑:七夕)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