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朱民:中国金融改革必须面向实体经济

时间: 2013-05-13 11:11:11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网友评论 0
  • 中国金融改革在过去30多年特别是近15年来有了很大发展。当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背离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不但会产生金融危机,而且会误导实体经济,本轮全球危机始于美国“次贷危机”便是明证。

  金融业六大服务重点

  无数的经验教训和危机告诉我们,如果离开实体经济,金融业的发展便会走上弯路、歪路。中国金融业要继续推进创新发展,就要汲取经验教训。金融创新只有坚持为实体经济服务,才不会走偏。在中国当前的宏观背景下,金融业要着力为以下产业和领域提供服务。

  一是要为制造业服务。中国现在是,将来也还会是制造业大国。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中国制造业在上游缺少资源,在下游缺乏品牌。而发展这两端都需要金融业的支持,上游需要债券市场的支持,下游的品牌建设则需靠金融业加强对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支持。亚洲正在形成垂直的产业供应链,但中国尚未形成垂直的金融供应链,目前金融业对制造业的服务主要偏重于中间的生产过程,没有覆盖整个上下游链条。而没有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条,中国的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就不可能维持。所以,金融业支持制造业,打造完整产业链,有很多事情可做。应该支持的对象也不仅局限于国有企业,还包括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等。

  二是要支持农业和农村。中国同时还是农业大国。虽然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目前的人均GDP只有5000多美元,广大的农村农民收入依然很低。如果金融业不服务于农业,不将农村和农民的生活水平提上去,中国就不可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但农业与制造业不同,它需要微型、中型的,反周期的服务,这涉及到一个完全不同的服务系统。如何让农民享受金融的便利,更有效地进行生产,这是金融业普遍面临的很大问题。

  第三,金融业要为服务业服务。中国需要改变增长模式,从出口、投资拉动增长模式转向以内需为主的增长模式。如何扩大内需?负面的教训来自全球金融危机,即扩大内需不能靠政府借债刺激经济,因为高债务水平是不可持续的。同时,危机也证明,靠借贷支持的消费模式也是不可持续的。正面的经验则表明,转变增长模式需要将发展重心从制造业逐渐转向服务业。如此就能够增加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才能走向以内需为主、消费主导的增长模式。

  第四,金融业要为城市化服务。城市化不等于楼市化,城市化最根本的问题是城市给居民提供城市性的服务,包括水、电、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这些服务的特点是它的投资、经营周期比较长,利润比较薄但稳定。这也需要一个完全不同于普通企业贷款的公共事业金融服务体系。

  第五,金融业要为老龄化服务。中国面临着老龄化,尤其是未富先老的严峻挑战。如何使居民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把居民储蓄变成有效资产并使之增值,用这些储备的金融资产为未来的老龄化做好准备,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目前面临的巨大挑战。谁来做这事?金融业。金融业需要把居民的储蓄经营管理好,使得今天的储蓄在未来能得到很好的回报,使得居民能在将来过上很好的老年生活。

  最后,金融业还要建起金融防火墙,维护中国经济安全,阻止外界的金融冲击和危机冲击。中国现在已是世界上开放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是一个完全在国际体系中生存和发展的经济体。我们的研究发现,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大概是30%;危机后,中国经济的全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外部影响系数已升至65%。在此情况下,中国的金融业就必须在国内国际之间建立起安全的防火墙,防止外部冲击,维护中国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摄影记者/任玉明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