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华西村家族式管理模式引争议 推广或存法律障碍

时间: 2013-03-28 12:48:57 来源: 法治周末  网友评论 0
  • 在今年3月2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华西村党委副书记孙海燕回应称,老书记(吴仁宝)全家在华西集团的股份连一个零头都不到。以华西中心村为中心,带动周边村迅速走向城镇化,把华西村的产业做大做强,曾经是吴仁宝的宏伟梦想。

资料图。转自法治周末

资料图。转自法治周末

  吴仁宝走了。这个中国最著名的“村官”,因为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建成了“天下第一村”,赢得赞誉无数;却也因其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及独特的约束法则,饱受质疑

  后吴仁宝时代,其功过评说仍在继续,但争论更多的却是其用毕生精力缔造的“华西模式”,到底是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样本,还是难以复制的孤本

  有专家认为,虽然华西村发展轨迹对我国推行农村城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华西村是典型的“以工补农”“苏南模式”,在后乡镇企业时期,推广或遇法律障碍

  法治周末记者 刘希平 发自江苏江阴

  3月23日清晨,微风轻拂。

  在送别了老书记吴仁宝的第一个清晨,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村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上午9点,5辆旅游大巴鱼贯而入,停在了华西村龙凤广场,百余名上海游客在导游的带领下,游览着华西村的各个“人造景点”。

  “如今再也听不到吴仁宝书记的报告了,有点遗憾!”在游览到华西民族宫景点时,带队导游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此前在华西民族宫听吴仁宝作报告,是华西村最知名的“旅游项目”。

  斯人已逝,绝唱谁随?3月18日,随着85岁的华西村“老当家”吴仁宝因病离世,华西村再次成为上百家媒体聚焦之地。人们在追思吴仁宝辉煌创业史的同时,又为后吴仁宝时代的华西村未来走向深感担忧。

  而这个“中国第一村”近50年来摸索出的农村城镇化建设模式,到底是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样本,还是难以复制推广的孤本,更是成为各界热议的话题。

  吴仁宝生前总结自己三大缺点

  吴仁宝的一生,有着太多的传奇。

  有村民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吴仁宝出生在江南吴家基一户农民家庭。14岁那年,吴仁宝家里突然断粮,他只好扛起鱼网到河里摸鱼捉虾,然后拿到集市上去卖。

  之后,他又挑起担子做起了小本生意。虽然吴仁宝只上过几天私塾,但他对政治却非常感兴趣。22岁时,他开始担任华西村支部书记,后来升任江阴县委书记。从县委书记位置退下后,吴仁宝返回到华西村,又开始做村支书。到他退休时,他担任村书记职务已近50年。

  在华西民族宫后面,有一个大华西党员馆。馆内墙上张贴着华西村党委成员的家庭成员情况以及各位村干部对老书记和华西村评价的表格。

  记者看到,吴仁宝在表格中写下了如下文字的自我评价。“在80岁时,我曾说自己要干到85岁。为啥呢?我不是为了地位名利。因为我工作中还有缺点,如果不工作,我的缺点就没有机会纠正了。”

  吴仁宝总结出自己的“三大缺点”:一是犯过“教条主义”;二是搞过“形式主义”;三是犯过“官僚主义”。并概括为四个字,上世纪50年代“听”、60年代“顶”、70年代“拼”,到80年代才“醒”。

  如何解释上述四个字,吴仁宝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作了详细说明。

  50年代是“听”,上面说的只要我们听。上面“浮夸风”我也听了,“浮夸风”的时候我也是积极分子,我也报过一亩地收3700斤粮食。旁边的一个乡说,他收一万斤,我就说你一万斤是假的,我不相信,实际我自己3700斤也是假的。自己假了还说人家假。后来毛主席召开7000人大会,到那时我才坚决纠正“浮夸风”。

  60年代是“顶”。60年代又有领导来叫我怎么搞、怎么搞,我说我不听了,领导不满意,说吴仁宝是骄傲自满,目中无人,独立王国。我后来想想不对,明着顶是要吃亏的,我就想暗着顶。从此以后,不管哪个领导来指导什么,我都当面答应:谢谢领导关心。领导走了以后,不符合华西实际的绝不执行。

  70年代是“拼”,拼命大干社会主义,以粮为纲,旱田改水田,两熟改三熟。农民搞得辛辛苦苦还只是温饱。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