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中国制造业优势趋弱

时间: 2012-09-18 13:06:45 来源: 金融时报  网友评论 0
  • 中国领导层正在经历异常不平稳的权力交接之痛,而中国经济同样也在艰难转型。随着中国人口趋于老龄化,以及劳动力和资本积累逐渐达到极限,其增长模式将不得不转向依赖于具有革命性的技术和创新。

  中国领导层正在经历异常不平稳的权力交接之痛,而中国经济同样也在艰难转型。不管是“硬着陆”还是“软着陆”,中国经济对投资和信贷的依赖都将减少。

  随着中国人口趋于老龄化,以及劳动力和资本积累逐渐达到极限,其增长模式将不得不转向依赖于具有革命性的技术和创新。

  众所周知,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存在种种压力,如今这些压力越来越明显,包括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增长中极为重要而又难以计量的部分,主要源于技术变革和制度效率。转变增长模式要求进行艰难的***以及有效应对先进制造技术带来的竞争威胁,先进制造技术是美国正在慢慢重拾制造业优势的一个主要因素。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吸引力还在,但一些发展趋势正在逐渐削弱这种优势。国内方面包括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技术的短缺,以及自主创新政策的歧视性适用、知识产权得不到保障、法治基础薄弱、国有实体对企业的抑制。

  相比之下,在高端制造业、创建“智能型”公司、复杂触摸屏技术等领域,美国明显处于领先地位。更重要的是,在新的页岩油气开采技术,以及所谓的快速成型制造(或称3D印刷技术)方面,美国都具有竞争优势。快速成型技术将改变我们关于制造业的思维模式。

  快速成型制造使公司可以进行本地化生产,并根据需求的变化快速做出反应,而不用预备大量库存。灵活以及靠近市场和先进技术中心这些优势的重要性,在今后可能超过海外生产和大规模加工制造的优势。正是凭借后一种优势中国成为了全球制造业中心,但中国的这一地位正面临威胁。

  即使中国在快速成型制造方面可以与发达经济体相媲美,外国公司花费成本远距离地输入原材料和部件、输出产品的做法已经不再有其合理性。深圳的装配线、供应链、规模经济将过时;硅谷的专业技术、研发与生产的整合,以及重视营销、销售和价值创造的做法将成为主流。

  中国在劳动力成本低廉方面的竞争优势正在受到侵蚀,而如果中国经济成功实现再平衡,由于金融自由化,中国人为的资金和贷款低成本现象将告终结。

  由于快速成型制造技术降低了各项生产成本,包括资金、劳动力、以及包装和配送等其他环节的投入,“反向外包”(Reverse offshoring)将流行起来。公司将希望在靠近设计环节和消费者的地方进行生产。质量控制、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咨询和维修等售后服务等将变得更加重要,这些并不是中国的优势。

  中国必须制定更加明智的制造业战略。中国研发投入占全球的13%,并且擅长于渐进的工艺创新,但今后中国将不得不更加关注产品创新、组织管理,以及对新型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材料技术的融合。中国在专利注册上的名声掩盖了其在被引专利等指标上的薄弱。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产能高,但他们的工作往往被看做重量不重质,质量有时是值得怀疑的。

  要克服这些不足可能比较困难,因为它们根源于一种传统,在这种传统中,优秀的行政管理人员比自由思想的创新者更加吃香,这导致个体之间难以进行思想交流。这种传统也抑制人们的好奇心、批判精神和合作态度,而这些正是高端制造业的特征。

  这些问题不会永远阻碍中国的创新和技术竞争力。但要适应形势变化,中国需要进行广泛的***,加强制度建设,使政府的角色朝着支持企业的方向倾斜。围绕中国经济放缓性质以及领导层换届结果的不确定性不会对此有所帮助。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乔治 马格努斯 (责任编辑:黄克琼)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