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解析经济半年报背后五大关键词

时间: 2011-07-14 09:29:50 来源: 北京商报  网友评论 0
  • 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昨日出炉的中国经济半年报,给了未来是保增长还是控通胀一个明确的答案:控制通胀为先。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当前物价水平和去年消费增速高基数下,今年的社会消费增长将以稳定为主基调。
 调楼市

  任重而道远

  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101.75,环比降低1.45个百分点,同比回落3.31个百分点,这是国房景气指数在连续四个月微幅上调之后,重新步入下行轨道,但未来调控依然任重道远。

  虽然景气指数再度创下5个月以来新低,貌似楼市调控已初见成效,但无论是开发投资额对经济拉动增速的超预期,还是开发商的资本金来源增幅重回理想线,均在说明:楼市调控任重道远。

  根据昨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101.75,环比降低1.45个百分点,同比回落3.31个百分点,这是国房景气指数在连续四个月微幅上调之后,重新步入下行轨道,且下降幅度超过前面四个月的增长幅度,下降幅度较大。

  “国房景气指标尚未完成筑底,在严厉的调控之下,未来国房景气指标虽然将持续处于下行通道,且下半年有可能跌至100点以下的不景气区间,但低点很难超过2009年初。”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认为,由于保障房投资量及开工量的拉升,整个房地产景气指数并不会过多地受到调控的影响。这一点从昨日发布的数据也可以看出。

  统计显示,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6250亿元,同比增长32.9%。其中,住宅投资18641亿元,增长36.1%,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依然明显。数据显示,在房地产投资增长的拉动下,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达到124567亿元,同比增长25.6%。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为53.2%,超过最终消费对GDP增长47.5%的贡献率。

  其中,在上半年的各月中,房地产投资也一直保持高位,其中一季度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为34.1%,1-4月份为34.3%,1-5月份更是达到34.6%。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保障性住房投资的加大对整个房地产投资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除了保障性住房建设速度的加快,年内国家对土地使用监管的强化也力促开发商加大了开发投入的速度。同时,业内人士认为,前期较高的房地产价格带来的高利润也促使开发企业继续加大对房地产的开发投资。在投资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房地产销售面积近月来也有明显回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4441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2.1%,比1-4月份的同比增长5.8%和1-5月份的同比增长8.5%高出不少。

  “一方面,受严厉调控政策的影响,接下来数月,开发商的投资热情将会继续降温,尤其是购地规模较去年明显下滑;另一方面,今年新开工1000万套保障房是政治任务,投资规模快速增加。两个因素对冲后,预计今年房地产开发增幅将保持在30%以上的较高水平。”杨红旭分析表示。

  “这里面最需要关注的一个数据便是开发商的资本金来源,目前开发商自有资金的筹集以及在信贷收紧的情况下借用外资的额度非常大,这使得开发商的资金量重新站到了一个比较理想的位置上。”杨红旭告诉记者,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40991亿元,同比增长21.6%,增幅虽然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24个百分点,但比1-5月份提高3.1个百分点,资金增幅有企稳迹象,这对于调控的进一步进行是极大的挑战。

  “未来信贷环境不太可能会放开,因此楼市的更多政策应该放在调控外资方面。”北京中原地产三级市场部研究总监张大伟认为,从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上半年,开发企业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7023亿元,增长6.8%;利用外资438亿元,增长75.5%,可见随着人民币升值,外资进入房地产业的热情很高,未来如果控制外资不借机抄底楼市影响调控效果,应成为监管层考虑的重点。

  促消费

  居民消费意愿待释放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833亿元,同比增长16.8%,增速较去年同期下滑了1.4个百分点。

  如果说猪肉直接影响CPI创下新高,那么是什么在影响着消费,令其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显得动力不足?备受关注的个税改革能否助力后续消费潜能释放?专家分析认为,消费肩负着拉动内需的重任,但在当前“两高一少”高基数背景、高通胀预期、少刺激政策的大环境下,今年消费增速恐难有惊喜。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短期刺激消费政策会带动消费增速进入快速通道,一旦政策退出,其同比增速将会慢慢回落。若剔除价格因素,上半年消费增速已跌至2009年以来的一个低谷。

  其中,刺激消费政策退出等因素,让原本担任拉动消费增速主力的汽车上半年表现平平,甚至连续两月出现销量同比负增长。另外,在调控楼市的政策组合拳下,尽管楼市价格坚挺,但上半年成交量增速放缓,与其相关联的家具、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消费也都表现得较为“暗淡”。

  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汽车类增长1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2.1个百分点;家具类增长30%,回落8.5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1.5%,回落7.3个百分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认为,下半年国内汽车市场发展仍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短期内整体发展环境难有较大改观。中汽协对全年汽车产销增长预期已由年初的10%-15%大幅下调至5%。

  齐鲁证券宏观分析师刘启元指出,由于汽车对消费增速的贡献权重大,在2010年车市火爆时,贡献率曾一度达到70%左右,由此可以预期,今年汽车销量增速的放缓将令消费增速的上升空间受限。

  央行公布的储户调查显示,一季度和二季度分别有85.8%和83%的城镇居民倾向于储蓄,其中二季度中有42%的居民偏好“储蓄存款”,环比上升0.4个百分点,41%的居民偏好“投资债券、股票、基金等”变相储蓄。

  就职于建设银行上海一家支行营业厅柜面的徐先生告诉记者,当前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5%,远低于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6.4%,但今年央行每加一次息,营业厅内便会有一大批居民等候办理储蓄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老百姓捂紧“钱袋子”的同时,房地产和汽车却依然是居民的投资首选和消费热点。央行调查显示,二季度选择“房地产投资”的居民占22.2%,环比减少2.8个百分点;居民购车意愿达到13.2%,中小城市成购车主力。

  另外,放缓汽车产销增长的主要因素也正在改善。其中,占汽车市场份额近三成的日系车从6月份起开始大面积复产,业内预计到传统的“金九银十”旺季将基本恢复正常水平,届时汽车消费增速有望重新步入稳定增长轨道。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影响消费增速的环节有很多,但收入历来是与消费直接挂钩的要素之一。所以,促进消费的关键仍得从深层次的体制方面进行完善,包括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等。这也将有助于消费本身在经济结构转型期中依靠其自主增长,而非完全依赖政策刺激。

  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工资薪金所得应缴个税的免征额从2000元上调至3500元。

  海通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明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个税免征额提高对于中低端收入人群利好,可以增加购买力,但对于消费整体而言增幅有限。”

  刘煜辉认为,一方面当前个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较低,2010年仅占税收总收入的6.6%;另一方面,这次个税修改法调整的是工薪收入和个体户生产经营所得这两项,不会对当前社会财富存量产生明显变化,也不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当前收入分配不均、两极分化的格局,因此,对扩大消费的改善力度就较为有限。

  刘元春指出,除了个税改革,进一步下调进口关税包括部分中高档商品的关税或许能带来一部分消费回流,短期有望对消费增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长期而言,还需通过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等实际有效地释放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当前物价水平和去年消费增速高基数下,今年的社会消费增长将以稳定为主基调。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齐琳 丁开艳 张慧敏 (责任编辑:赵静)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