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法治改变中国

时间: 2007-09-12 16:25:49 来源: 人民网  网友评论 0
  •  

 

    
法治,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编者的话

  在党的十七大即将召开之际,我们迎来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10周年。

  这是一个值得纪念和总结的历史跨度。依法执政、民主立法、依法行政、保障人权……10年,我们见证了法治的进步和成就,见证了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成就值得珍惜,教训必须汲取,经验需要总结。实践证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民主法治人权的时代精神,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是决定当代法治发展和进步的根本动力。抬头向前,我们坚定而清醒,实现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务将十分繁重而艰巨。

  当法治成为一种必须,

  当法治成为一种习惯,

  当法治成为一种价值,

  当法治成为一种信念……

  法治,正用其特有的方式,改变中国,改变13亿中国人的生活

  法治对中国的改变、对生活的改变,给了我们信心,给了我们希望,给了我们一个值得期许的法治明天

  10年前的今天,“依法治国”写入党的十五大报告,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弹指一挥间,法治走过10年。

 


  
依法治国 十年见证·感言


  一 抉择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法治,没有法治的进步

  风云变幻,潮起潮伏。21世纪,世界瞩目和平崛起的中国。

  13亿人口大国,底子薄、基础差。连续20多年经济高位增长和社会持续稳定,靠什么保持?共产党的领导、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有一个不容遗漏的答案――法治。

  1997年9月12日,党的十五大报告正式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1999年3月,“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成为其中最光辉的词句之一;2002年12月,在首都各界纪念宪法公布施行2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2007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讲话铿锵有力:“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弘扬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执政党选择了法治,人民选择了法治。

  回首来路,从人治到法治,中国走了几千年。

  几千年的封建中国,有君权无民权,有人治无法治,有臣民无公民,特权横行,权利不张,人民饱受奴役。古人把治国希望寄托于明君贤臣,却逃不过“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律。

  共和国的建立,让中国人民的法治梦看到了曙光。然而,法治之路,并不平坦。

  新中国成立早期,法制初创,却不幸经历“文革”,有了“人治导致灾难”的切肤之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目标,实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方针;而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法制”变成了“法治”。

  从“制”到“治”,中国走了20年。许多人问,两者有何区别?

  数十载为法治鼓与呼,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李步云研究员的回答言简意赅:我们今天所要建设的法治,16字方针难以完全概括。例如,不仅要求有法可依,而且法律应当良好,符合时代精神;必须建立在民主基础上;主要“治官”而非“治民”;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出发点和落脚点等等。

  一个国家法治的路线和状态,执政党起决定性作用。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法治,没有法治的进步。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授孙国华所说,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引下,依法治国服务于社会主义,走上了保障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金光大道;社会主义实行依法治国,就找到了人类文明积累的最佳治国方略。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阔步迈入法治时代。

  法治,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依法治国 十年见证·影像(组图)


  二 人权

  □人权入宪,将“人权”由一个政治概念提升为法定权利

  □法律保护所有公民,更要保护弱者!让人人都能照到法律的阳光

  2004年3月14日,“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短短九个字,人权一大步。宪法,成为人权的最高“保护伞”。

  曾几何时,对人权,我们闭口不谈、讳莫如深,认为这是资产阶级的“专利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禁区早已打破:1991年,《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将中国的人权状况和人权政策昭告天下;党的十五大报告、十六大报告中,“尊重和保障人权”闪耀其间……

  人权入宪,标志着人权由一个政治概念提升为法定权利。

  呵护人权,法治快马加鞭。

  让我们看看这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草案初审,各界大呼“保护公民权利”,限制过于强大的警察权。此后,“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成为新增原则;并增设“执法监督”一章。

  参与立法的人大常委会委员们说,如此大的修改,在以往审议法律草案时并不多见。

  立法多了人权理念,法律多了人文关怀:《劳动合同法》加大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物权法》细致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农业法》专设“农民权益保护”一章;孙志刚事件,催生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让我们听听来自司法的声音――死刑核准权统一收回最高人民法院。这是尊重生命、保障人权的又一标志性事件。继去年死刑案件数量成为近10年来的最低点之后,2007年上半年同比继续明显降低。法官们说,生命权,堪称最重要的人权。统一行使死刑核准权,体现了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

  超期羁押,曾是司法“老大难”,久治不绝、反复发作。在2003年开始的这场规模最大的清理超期羁押“风暴”后,更完善的长效机制启用。2003年,全国刑事案件超期羁押24921人次;今年截至目前,锐减至43人次……

  让我们说说法律的温度――“农民工维权中心”、“少年法庭”、“残疾人权益保护中心”,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国家赔偿……法律保护所有公民,更要保护弱者!让人人都能照到法律的阳光。

  让我们回眸这些普通人――状告公务员录用存在歧视的乙肝病原携带者张先著;为家乡征地批复状告省政府的浙江农民张召良;因拒开发票状告“铁老大”的法律硕士郝劲松;质疑地方法规与国家法律不一致而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河北老太太王淑荣;15年与高速公路不合理收费不懈斗争的北京市人大代表李淑媛……

  在法律的平台上,为保护普通人的权利,他们执著先行。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人民网 作者: (责任编辑:bizcom)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