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重装上阵 湛江港集装箱业务强势启航

时间: 2013-12-27 14:35:08 来源: 湛江日报  网友评论 0
  • 今日,一艘运力为4250TEU(TEU即以20英尺为标准的货柜)的“新黄埔”轮将靠上湛江港宝满集装箱码头。今年上半年,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了800万标准箱,平均一秒钟,就有14吨货物通过青岛港,直达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

  今日,一艘运力为4250TEU(TEU即以20英尺为标准的货柜)的“新黄埔”轮将靠上湛江港宝满集装箱码头。

  “新黄埔”轮的到来,将刷新一项纪录:迄今为止挂靠湛江港口最大的集装箱船舶。它的到来,还标志着“湛江—华东”集装箱内贸干线的正式开通——此谓“双喜临门”。作为环北部湾地区唯一的国家级主枢纽港,湛江港与时俱进,拓展集装箱业务,朝着进入国内十大港口行列的目标迈进。

  卧薪尝胆,一朝图强。经历过漫长的蛰伏期后,湛江港的集装箱业务终于迎来了春天。

\

  11月8日,湛江港宝满集装箱码头试运行仪式在湛江港宝满集装箱码头举行。 本报记者李波 摄

  【尴尬】

  亿吨大港的硬件“短板”

  硬件上不去,集装箱业务发展就无从谈起,这成了湛江港发展的“短板”。

  “湛江港集装箱码头等级太小,后方场地也小,更没有保税物流港区。港口硬件已无法满足集装箱发展的需要。”湛江港集团董事长张翼直言不讳,他还表示,集装箱之所以是“短板”,还有历史原因:长期以来,湛江港业务以石油、铁矿石散杂货为主。本地三来一补、加工业和制造业很少,对集装箱运输需求不旺。

  集装箱业务是衡量港口城市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湛江港集装箱业务始于1983年,受多种因素制约,箱量徘徊不前,2003年才突破10万TEU,至2012年超过40万TEU,与亿吨大港地位极不相称。而湛江本地的物流链中,需要走集装箱运输的物流不断增长,尤其是糖、花卉、海产、电器等。

  数据显示,2011年,湛江港完成吞吐量31.67万TEU后,码头能力已处于饱和状态,难以适应集装箱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趋势,致使腹地大部分集装箱货物,不得不到深圳、广州、香港等港口装卸。

  根据“短板理论”(又称“木桶定律”),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最高的木块,而取决于最短的。湛江港如果要寻求突破,必须补上集装箱业务这块“短板”。

  此时,湛江港亟待一个大型的集装箱专业码头来扭转局势。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路玉萍 张永幸 王则昕 肖胤 (责任编辑:lixuezhen)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