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中国航运业何去何从?

时间: 2013-08-22 14:19:55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网友评论 0
  • 业内认为,航运“苦日子”好转短期难现,企业已经极限“自救”,急需国家“出手”。由于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不振,近年来世界海运市场深陷调整期。当前,中国航运业正处于几十年一遇的特别困难时期,运力出现严重过剩,价格持续低迷、整个行业面临生存艰难的局面。

  各显其能:航运企业极限“自救”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的持续低迷,深圳航运业运力出现严重过剩,不少航运公司亏损日益严重,整个行业面临生存艰难的局面。深圳有不少船只目前处于半停运状态。“一些航运公司为了维持船只的良好性能,宁愿把船只以零租金的形式提供给合作伙伴使用。”

  为了在“寒冬”里求得一席生存之地,航运企业各显其能。根据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梳理,目前航运企业“自救”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卖子求生”。比如,深陷巨亏泥沼的中国远洋,先后出售多项资产以期改善盈利状况。

  第二类是“以此补彼”。比如,亚通股份(600692,股吧)2013年将加大房地产促销力度,以求改善公司经营情况。

  第三类是“勤俭持家”。中海海盛的人士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称:“尽量去揽货或者节约成本。买一些低价油、降低转速或者航速。反正采取各种各样的经营措施,尽量去减少亏损。”

  第四类是“背靠大树”。“我们采取增收节支的办法去应对。不过,有些运输成本是降不了的,比如油的成本降低起来很不容易。目前,我们已经跟大股东浙能集团在合作,关联交易的合同量增加很多,保证了公司业务和收入,帮助公司解困不少。”宁波海运的人士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中投顾问交通行业研究员蔡建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国内大部分航企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前期高速扩张租赁的高价船。就目前而言,国内航企成本控制更多需要通过运营管理和运力闲置等方式进行。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郭锦辉 (责任编辑:lixuezhen)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