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首页 >> 国际结算 >> 案例 >> 列表

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进展|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

时间: 2015-08-21 09:24:55 来源: 《中国金融》2015年第16期  网友评论 0
  • 继续完善优化现有人民币国际使用的政策框架,积极推广人民币国际使用的有益尝试,开拓创新人民币国际使用的有效路径,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作者|邢毓静 曾园园(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邢毓静系司长)

文章|《中国金融》2015年第16期


导读

继续完善优化现有人民币国际使用的政策框架,积极推广人民币国际使用的有益尝试,开拓创新人民币国际使用的有效路径,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2015年上半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银行继续按照“低调务实有效推动、尊重市场顺应需求、循序渐进风险可控”的原则,上下一心,攻坚克难,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政策框架进一步优化,人民币国际使用规模稳步增长,人民币国际化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



与其他货币的国际使用相比,人民币国际化进展迅速。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统计,2015年第二季度,人民币保持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第六大外汇交易货币、第六大国际银行间贷款货币地位。上半年,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支付、外汇交易以及银行间贷款中的占比分别为7.9%、2%、2.8%和2.7%,人民币作为国际银行间贷款货币占比已超日元。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报告显示,至2015年第一季度末,全球国际新发债券金额和债券余额中,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债券分别占比1.4%和0.6%,位居第六名和第八名。IMF近期公布的《SDR定值方法审查——初步考虑》报告中指出,人民币国际使用基数虽然比较低,但与同期其他货币相比,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显著进步。

人民币在中国跨境收付货币中排名第二。2015年上半年跨境人民币收付额近5.67万亿元,同比增长18%,占本外币跨境收支的比重达28.5%,比2014年全年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人民币已连续五年成为中国第二大跨境收付货币。上半年货物贸易人民币收付金额3万亿元,占货物贸易海关进出口总额的26%,比2014年提高4个百分点。


主要经验



顺应市场需求


自2003年开始,中资银行开始全面改革,入围全球1000大银行榜单的银行逐年增加,中资银行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愿望和实力逐步增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主要国际储备货币汇率大幅波动,国际社会对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很高,新兴市场货币,特别是人民币受到广泛关注,人民币国际化迎来难得的历史契机。为降低汇兑成本、获得稳定的融资,国内进出口企业提出了在跨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需求。在国际国内环境对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总体有利的情况下,人民银行积极顺应市场需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逐步解除了人民币跨境使用和国际使用的限制,人民币用于跨境结算的业务范围不断拓宽,受到境内外市场主体普遍欢迎。截至目前,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境内企业已达17万家,约占参与国际收支申报企业数量的34%;新兴市场跨境人民币业务快速增长,与中国大陆之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占人民币跨境收付总额的比例逾70%。

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统一战线


一是金融机构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的动力十足,人民币国际化为金融机构国际化创造了主场优势,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全球布局加快,境外网点业务质量提升,证券机构境外分支机构离岸人民币业务大幅增长。二是政府部门大力支持。2013年以前,我国涉外经济统计和管理以美元计价为主,随着人民币国际使用规模的逐步扩大,2013年以来,海关总署、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陆续开始公布以人民币计价的统计数据。2015年第一季度,国家外汇管理局首次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公布特殊标准(SDDS)公布全口径外债数据,其中人民币外债占比约60%,表明非居民持有和使用人民币的意愿持续增强,外债总体规模统计更加全面,人民币已成为中国政府部门涉外经济统计、核算、管理中的计价货币。三是地方政府积极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点。现已在义乌、昆山、前海、郑州、云南等全国15个试点地区开展个人其他经常项目、双向贷款、企业境外借款等跨境人民币试点业务,覆盖沿海、沿边和内陆。四是国际机构态度积极。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人民币币值稳定,利率较主要国际储备货币更高,为提高特别提款权(SDR)的吸引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早在2010年就开始研究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的可行性。为分散风险、提高收益,世界银行下属机构国际金融公司(IFC)于2015年5月首次发行了人民币计价的结构性证券。五是人民银行与境外央行间货币合作进展顺利,货币合作目标已从危机应对逐步转为促进双边贸易投资。截至目前,人民银行已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总规模约3.1万亿元人民币。为支持离岸人民币业务开展,人民银行先后在1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覆盖东南亚、西欧、中东、北美、南美、中欧、大洋洲和非洲等地。

完善开放格局下的金融市场合作机制


一是离岸、在岸合作,人民币国际债券业务不断拓宽。香港点心债、新加坡狮城债、台湾宝岛债、德国歌德债、法国凯旋债等离岸人民币债券业务发展迅速,国际开发机构、德国奔驰戴姆勒公司先后在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在岸人民币债券(熊猫债),在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发行主体日趋多元化。二是人民币跨境金融交易不断深化。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DII)、沪港通等业务陆续推出。RQFII试点已从中国香港扩大至新加坡、英国、德国、法国、韩国、加拿大、卡塔尔和澳大利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总额度达9700亿元。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进一步便利,截至2015年6月末,共有240多家机构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机构范围从三类扩大到八类,交易品种从现券扩大到回购等多种产品,准入程序从严格的额度审核到放松额度要求、探索备案管理,准入范围从二级市场到一级市场。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有序进入,提高了市场开放度和发展水平,丰富了国内资本市场的投资主体,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市场基础。三是政策协调进一步增强。跨境人民币业务从贸易领域开始试点,顺应市场需求扩展到直接投资等资本项目,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重心转向更多资本项目,人民币国际化政策将与货币政策操作、金融市场开放、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等结合得更加紧密。

下一步工作思想



人民币国际化现已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优化现有人民币国际使用的政策框架,积极推广人民币国际使用的有益尝试,开拓创新人民币国际使用的有效路径,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完善优化人民币国际使用的政策框架


简化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办理流程,优化对外人民币项目贷款管理,放宽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准入门槛及资金净流入额上限,提高企业境内外统筹配置资金的便利性。推动简化境外银行、保险等境外机构投资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资格审核程序,扩大投资规模。继续完善沪港通的相关机制,配合推出深港通,支持证券市场进一步双向开放。加强对人民币跨境流动资金的监测、分析和预警,有效防范风险。坚持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并重,加强跨境人民币各项业务的监测预警和调查研究。

积极推广人民币国际使用的有益尝试


进一步扩大经常项下人民币跨境使用。推动市场主体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推动允许境外上市公司(H股等)向境外股东支付股息、红利使用人民币结算。将其他经常项下个人跨境人民币业务扩大到全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活动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进一步提高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在进出口中的比例。

稳步放宽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业务。支持企业使用人民币“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并购投资等业务。配合“一带一路”建设,鼓励境内机构使用人民币对外贷款、投资。研究将境内企业人民币境外借款业务扩展到全国。继续支持自贸区跨境人民币投融资创新试点。

加强央行间货币合作。继续开展与其他国家的货币互换,支持境外央行将人民币纳入储备。

开拓创新人民币国际使用的有效路径


以国际原油期货跨境人民币结算为起点,推动人民币在国际大宗商品定价和结算中的使用。在现有试点基础上,研究允许更多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推动建立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制度(QDII2),确立个人对外投资自主权。

展望未来,国内外环境整体依然有利于人民币国际使用。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实施将激发更多市场需求,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有序推进,“天时地利人和”,人民币国际使用的范围和规模有望继续稳步发展。■(责任编辑 纪 崴)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中国金融》2015年第16期 作者:邢毓静 曾园园 (责任编辑:lixuezhen)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