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首页 >> 国际结算 >> 实务 >> 列表

【走出去智库】人民币国际化的四重挑战

时间: 2015-08-24 08:06:09 来源: 和讯网  网友评论 0
  • 编者按|2015年的人民币令全球瞩目。第一,人民币正临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审议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之考,第二,突遭央行急贬超过4%,并直接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震荡。在“一带一路”的宏大战略图景中,人民币国际化可谓其灵魂。全球财经界人士无不关注人民币如何推进国际化进程。

编者按 | 2015年的人民币令全球瞩目。第一,人民币正临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审议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之考,第二,突遭央行急贬超过4%,并直接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震荡。

在“一带一路”的宏大战略图景中,人民币国际化可谓其灵魂。全球财经界人士无不关注人民币如何推进国际化进程。

日前,由美国大西洋(600558,股吧)理事会,伦敦金融城、汤森路透、渣打银行共同撰写的《人民币崛起》报告深度研究了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环境、推进的过程、取得的效果,以及人民币国际化未来所应采取的必要措施。

报告重点指出人民币国际化将面临的种种挑战,不过,最终的落脚在投资机遇挖掘上,报告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将给大西洋两岸的投资者及全球金融系统带来一系列潜在益处。”

文章要点

1、人民币国际化将促使中国货币政策的改革加快步伐,如汇率和利率市场化、国企改革等。

2、人民币国际化将受到美元的强劲竞争。

3、人民币国际化将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4、人民币国际化对现有国际外交环境具有一定的溢出效应。

文章正文

“虽然围绕人民币的发展前景存在诸多猜测,但一般来说,人民币国际化将给大西洋两岸的投资者及全球金融系统带来一系列潜在益处。”这是由美国大西洋理事会,伦敦金融城、汤森路透、渣打银行共同撰写的《人民币崛起》报告的一个观点。

这种看法大大出乎国内人士的预料,这几家外国金融研究、投资机构从人民币国际化中看到了国际经济未来新的平衡和新的发展契机。

这份报告认为,如果安排妥当,人民币国际化预示着中国市场化改革,以及更加可持续增长的全球经济再平衡。同时,美国和欧洲的公司和投资者以及中国不断壮大的投资者阵营,将能享受投资组合多元化的新途径。

不过这份数万字的报告在简要回顾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过程、采取措施、取得成果以及未来可能前景的基础上,也指出了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下,中国政府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

比如,中国政府仍需为在岸和离岸投资开放更多途径;还应加强审慎监管,并放松对汇率的控制。但这不仅涉及经济改革,甚至在国际政治和外交上,都需要一定的转变和灵活性。

第一个挑战:中国的市场化改革

人民币国际化将促使中国在利率和汇率政策上更加市场化,甚至对国有企业的改革都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虽然经济改革势在必行,但中国的经济大背景决定其开放资本项目具有难度和代价。

中国人民银行一贯规定银行的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这对支持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起到良好效果。官方利率政策成为中国国有资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指导和控制经济增长的工具。

开放资本项目则会带来相反的效果,将削弱中国政府向其所偏爱的借款人转移资本的能力。

由于补贴资金减少,国有企业将被迫现代化,并可能接受更多民间资本,并放弃部分所有权。

一些专家认为,中国应尽快放松汇率控制,让投资者自行处理跨境资本流动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之后人民币将能够以更快速度升值或贬值,走势取决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竞争性,以及美国在未来几年升息前景导致的“热钱”外流。

中国人民银行将面临更多外部压力,需要展示自身能力,并对决策做出解释。

与西方央行作为独立机构(虽然它们可能在政治考量下行事)不同,中国人民银行在中国国务院的管理下运行。中国央行由于并非完全独立,因此更难向投资者做出有关货币价值的可信承诺。

更加重要的是,人民币国际化会令外界期望中国实行市场改革。例如,国内银行资产负债表必须得到加强,银行及表外子公司需接受国际认可的监督。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效果将被削弱,这是因为境内经济机构可以通过离岸人民币市场,规避原本要受到的国内紧缩货币政策和流动性管控的影响。

一些政治代价影响着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和形式。很大程度上来说,中国正继续推进改革进程,这是由于中国大部分就业由中小企业创造。

但因国有企业需要资金,而且有强大的国内利益群体抵制改革,可以想象,资本项目改革的步伐将会非常缓慢。而且,如果中国国内经济增速大幅降低,那么通过扩大汇率波幅来使人民币升值的激励也会减弱。

第二大挑战:欧元和美元不同的反应

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可能影响欧盟和美国的经济和政策变革,但方式不同。对欧盟而言,人民币是欧元在全球范围内的潜在竞争对手。简而言之,各国央行和全球投资者有了一个进行投资和储蓄的新选择。

尽管如此,由于欧元的应用范围比美元(以及英镑和日元)要窄,且不属于避险资产,再引入一种主要货币对欧元的影响相对较小,至少从长期看来是如此。

欧元与美元的地位大相径庭,美元是国际金融和贸易交易的传统锚定货币。鉴于美元的效应及美国长期的霸主地位,世界对美国债务的需求弹性相对较小。实际上在危机时期,美元享有避险地位,即使在美国经济状况欠佳时仍是如此。

但是如果人民币成为可以替代美元的可靠货币,美元的很多特权都将被削弱,而且美国政府愈发需要在国内消化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成本,因为储户将可以选择作为价值储存手段及投资的币种。

因此,许多专家认为,美国对于中国优先考虑的一些事项的支持程度—包括把人民币纳入SDR,反映了美国政府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推进速度及其对美国长期金融利益影响的看法。但美国官员却咬定,这类担心没有影响当前的货币外交。

第三个挑战:适当的地位和话语权

人民币国际化还将以不同方式影响中国和美国的监管政策。

对中国而言,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建立相关基础设施以支持人民币交易,将需要增强对本地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还需要加强对证券发行人的监督,积极打造一个并非银行一家独大的资本市场。

另外,中国境内有能力处理更复杂金融交易的支付系统,也须适应国际标准。为人民币金融产品及服务而强化国际市场需要经历艰难的过程才能逐步变得可操作。

然而,一旦参与者数量达到临界水平,中国监管机构和市场管理当局将拥有能影响全球监管政策的新手段。

随着更多的外国投资者参与到中国国内银行间市场以及与大陆的汇兑交易中,国内的管理规定将对境外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同时,人民币国际化将会导致中国监管者与欧美同行在监管政策的重要方面发生冲突。

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市场结构不同,政府和市场主体间的关系也有差异,因此,所侧重的领域和监管的偏重也不尽相同。

此外,中美在监管与经济风险容忍度上的差异,也会在监管方法中有所体现。但随着资本项目开放以及中国大陆资本市场的成长,各国监管方将不得不就国际政策展开更多协商。

过去,由美国(在某种程度上还有欧盟)来确定世界金融规则,但未来西方国家将不仅仅是全球金融监管政策的“制定者”,同时也是“接受者”。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美联储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等机构将不仅需要努力维持国内市场稳定、并积极保护本国投资者利益,有时为了履行自己的职责,还不得不给予中国政策特权,在某些情况下还要居中协调。

美国若不能有效地这样做,不仅有可能加剧市场分裂,还会削弱人民币国际化可能推动实现的经济平衡发展,并导致市场震荡及金融不稳的风险升高。

第四个挑战:重塑外交环境和政策框架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政府外交政策总体战略”的一部分,它也将影响到中国如何扩大其整体战略利益。

人民币币国际化进程已经在帮助中国改善与其邻国和贸易伙伴的关系。例如,中国根据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CMIM),并与其他国家签订了人民币双边互换协议,并力推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及其相关倡议;这些举措不仅仅对中国有利。上述组织都会针对成员经济体的短期流动性危机作出回应。

中国有超过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自身经常项目出现危机的可能性很小。

事实上,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外援助力度,提升了该国在亚洲乃至全球作为一个善意参与者的声望,并促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这样的多边机构对新兴经济体及其货币更加包容。

这种局面不仅迫使多边机构重新思考各种政策工具(如IMF特别提款权)的基准货币,同时也要再次考虑这些机构的管理问题,因为经济权重的重新划分,最终会要求投票权也作出相应调整。

同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是有利可图的。中国政府有更多的工具为现有和潜在的经济合作伙伴带来回报,并增强与他们之间的关系。

传统的贸易谈判核心是出售商品,而现在的贸易谈判中通常还包括清算银行、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以及银行间额度分配等事宜的磋商。

通过在传统经济对话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中国政府不仅提升了人民币国际地位,加强了与贸易伙伴的关系,甚至还支持了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从长远来看,更被外界所接受的人民币基础设施将使中国能够发挥更“强硬”的影响力。

例如,中国将有能力通过货币和银行渠道,更有效的实施经济制裁,也可以限制对手国家的企业使用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工具。同时,那些遭遇欧美制裁和限制的国家,则可通过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来规避或减轻制裁的负面冲击。

面对这些新形势,主要欧美国家采取的外交政策回应不尽相同。欧洲国家积极欢迎中国在那里建设离岸中心,欧盟各成员国之间也为了争取让人民币清算银行落在本国,以及获得更多的RQFII与QFII配额而展开竞争。

的确,欧洲似乎更倾向于支持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实际上就是承认人民币的官方储备货币地位。

而另一方面,美国对参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却并不热心,不将其看作一个外交政策问题(也不认为这将给美国国内资本市场带来机遇),即便人民币国际化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美国长期以来对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的指责。

美国当局反而倾向于强调要保持谨慎,并对中国企业在美融资规模表示关切。而且,美国还越来越多地指责其传统盟友,尤其是英国,认为他们不该将人民币作为主要的交易和储备货币。

即便如此,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加拿大也与其他主要经济体一样,认为参与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契机,可以深化其与中国的双边经济关系,并推动该国成为北美的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

(本文节选自美国大西洋理事会、伦敦金融城、汤森路透及渣打银行联合推出的《人民币崛起》报告)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