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首页 >> 国际结算 >> 实务 >> 列表

成思危:十年左右基本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时间: 2014-02-28 17:16:00 来源: 上海商报  网友评论 0
  • 在国际形势有利、国内改革顺利的情况下,十年左右可以基本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中国应当努力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适度开放资本项目,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必要的条件。
  在国际形势有利、国内改革顺利的情况下,十年左右可以基本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具体而言,就是使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和支付中仅次于美元及欧元的第三大货币,在特别提款权中占有5%以上的份额,在世界储备货币总量中占有10%左右的份额,人民币国际化指数达到15%以上。人民币国际化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拥有与美元及欧元并驾齐驱的地位。这个最终目标的实现可能需要二三十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努力。

人民币国际化研究是汇率问题研究的延续。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后,本人提出中国汇率制度改革三步走的方案,即首先钉住美元,随后钉住一篮子货币,最后实现完全可兑换。其中前两步已经实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本人建议实行双重汇率目标区制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在大家的支持下,完成了《人民币国际化之路》一书。

人民币绝不应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而应有助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从而实现发展战略目标,也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是指该国的主权货币能在国际市场上发挥货币职能,即可以作为记账单位、交易媒介和价值储藏工具。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多半是以上述概念为基础的。不过,从管理科学的视角来看,人民币国际化既是一个目标,又是一个手段和过程。

首先,人民币国际化的中级目标与最终目标。

中国目前的经济总量为全球第二位,但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很低。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2012年美元的国际化指数为52.34,欧元为23.60,而人民币仅为0.87。人民币目前的国际地位与我国的经济体量以及国际经济事务中的话语权远不能匹配。

在国际形势有利、国内改革顺利的情况下,十年左右可以基本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具体而言,就是使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和支付中仅次于美元及欧元的第三大货币,在特别提款权中占有5%以上的份额,在世界储备货币总量中占有10%左右的份额,人民币国际化指数达到15%以上。人民币国际化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拥有与美元及欧元并驾齐驱的地位。这个最终目标的实现可能需要二三十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努力。

其次,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实现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人民币绝不应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而应有助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从而实现发展战略目标,也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将有助于增强中国的国际金融竞争力,逐步摆脱目前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规则的桎梏,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在国际经济的竞争与合作中掌握主动权。除此之外,人民币国际化还可以起到促进国内金融改革、推动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作用。具体而言,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促进汇率制度的改革、利率市朝的改革、商业银行的改革、资本市场的改革,增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自住性,提高金融监管的水平。

人民币国际化作为一种手段,肯定是利弊共存的。当前,国内也确实存在反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声音。其中大部分人是出于对风险的担忧。应当说这些担忧都是有理由的,但是需要从总体上权衡。只要坚持改革开放,以改革利开放,以开放促改革,积极而慎重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还是利大于弊的。此外,还应当警惕少数人出于害怕竞争、保护既得利益,甚至企图继续利用中国金融体系的缺陷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动机,危言耸听,反对人民币国际化。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