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首页 >> 国际结算 >> 实务 >> 列表

人民币跨境业务快跑 有望晋升全球主导货币

时间: 2013-12-30 15:48:08 来源: 中财网  网友评论 0
  • 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最新数据显示,人民币在传统贸易融资工具——信用证和托收中作为计价及结算货币的比例今年10月已经达到8.66%,超过欧元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

  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正在显著上升。

  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最新数据显示,人民币在传统贸易融资工具——信用证和托收中作为计价及结算货币的比例今年10月已经达到8.66%,超过欧元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

  2009年开始中国央行推动人民币“走出去”战略,跨境人民币业务取得了长足发展,跨境人民币结算成为人民币跨境使用的主渠道,推动人民币进一步迈向国际结算货币的目标,也有利于推动对外贸易的便利化。与此同时,当前人民币在海外的跨境使用还处于培育和起步阶段,人民币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仍不高。

  有望晋升全球主导货币

  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基础工作,未来人民币国际化还要实现国际金融结算货币、最终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尽管今年以来全球投资仍然延续低迷态势,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的2912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56亿美元,同比增长29%。

  随着中资企业“走出去”不断增多,对人民币“走出去”的带动效应逐渐显性化。中行巴黎分行总经理潘诺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质应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企业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者和播种者”。

  从2009年7月开始央行开展了贸易项下跨境交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正式启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基础工作,未来人民币国际化还要实现国际金融结算货币、最终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7.7%。而同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量1~11月达到4.07万亿元,同比增长56%;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量达到4045亿元,同比增长83%,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使用水平继续提高。

  跨境人民币业务快速发展推动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显著上升。国际清算银行(BIS)报告显示,人民币交易地位从2010年的全球第17位跃升至第9位,日均成交额增长2.5倍,首次跃居全球外汇市场交易最活跃的十大货币之列。与此同时,中国已经与23个国家和地区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规模超过2.5万亿元,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此外,东南亚、东欧以及非洲的一些国家,已经或正在考虑将人民币作为官方的储备货币。

  在此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正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12月21日,中行行长李礼辉在2013~2014中国经济年会上指出,未来15~20年人民币有望成为全球主要的结算、支付、交易和储备货币之一。

  李礼辉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会在三个方面取得新的进展:首先人民币在贸易、投资结算中的比重将显著提高,预计2015年人民币在我国对外贸易、投资结算中占比将达15%左右,2025年有望超过30%。其次在岸、离岸人民币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未来上海会逐步形成成熟的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结算机制,有望发展成为重要的在岸人民币市场;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地位将进一步突出。再次,人民币国际地位将稳步提升。随着全球结算、清算、交易网络不断完善,未来人民币可能成为全球主要的交易货币,人民币在跨境结算、融资、避险和保值等领域将被更加广泛地使用。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到2025年人民币在全球官方外汇储备构成中的比重有望超过5%。

  未来随着人民币真正实现国际化,中国市场将更加开放,在便利中资企业进行对外贸易的同时,也意味着外资企业也将以更低成本进入中国市场与中资企业展开竞争。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中财网 作者:朱紫云 (责任编辑:lixuezhen)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