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资讯中心 | | | 贸金人物 | | | 政策法规 | | | 考试培训 | | | 供求信息 | | | 会议展览 | | | 汽车金融 | | | O2O实践 | | | CFO商学院 | | | 纺织服装 | | | 轻工工艺 | | | 五矿化工 | ||
贸易 |
| | 贸易税政 | | | 供 应 链 | | | 通关质检 | | | 物流金融 | | | 标准认证 | | | 贸易风险 | | | 贸金百科 | | | 贸易知识 | | | 中小企业 | | | 食品土畜 | | | 机械电子 | | | 医药保健 | ||
金融 |
| | 银行产品 | | | 贸易融资 | | | 财资管理 | | | 国际结算 | | | 外汇金融 | | | 信用保险 | | | 期货金融 | | | 信托投资 | | | 股票理财 | | | 承包劳务 | | | 外商投资 | | | 综合行业 | ||
推荐 |
| | 财资管理 | | | 交易银行 | | | 汽车金融 | | | 贸易投资 | | | 消费金融 | | | 自贸区通讯社 | | | 电子杂志 | | | 电子周刊 |
百年历史赋予中国银行弥足珍贵的百年老店的品牌价值。在世界金融的历史中,能历经数百年而保持其产权、机构、名称完整的银行可谓凤毛麟角。国际结算作为中国银行的核心业务与拳头产品,是中国银行的“金字招牌”,是中国银行国际结算的标杆与旗帜,也是中国连接世界经济的重要桥梁。要探寻中国国际结算业务发展的历史,不妨回顾一下中国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百年历史。
为国家而生
辛亥革命的枪林弹雨中,一场没有硝烟的金融革命也在悄悄酝酿。1911年11月18日,上海汉口路3号(现50号),大清银行上海分行大楼内,一群股东手持登载“召开特别大会”公告的14日《申报》急急赶来,热烈地议论着:革命了,大清银行该向何处去?“以中国之银,供中国之用”,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支持民族经济的使命感,使股东们毅然决然做出选择:将大清银行改组为南京临时政府的中央银行——中国银行。
1912年2月5日,中国银行在上海汉口路3号宣告诞生,成为维持南京临时政权的生命线。在号称“东方华尔街”的上海外滩,中国银行开始了与外资银行抗衡的征程。
外资银行垄断着中国的金融业,并不断设计圈套扼杀处于弱势的本土钱庄票号。外资银行贪婪与冷酷的本质在1910年“橡胶股票”全国金融危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南京临时政府财政部深刻认识到开展中国银行海外业务对于保持政权独立、促进实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于是仿照西方国家的银行制度,制定了规范银行海外业务的规章制度。中国银行在作为政府的中央银行的同时,还独家获得经营国际汇兑业务的资格,从经手国外票据、签发小额国外汇票等业务入手,国际业务逐步开展起来。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时任财政部长的宋子文试图将中国银行更名为“中央银行”,并增加政府在银行股本所占比重,以实现对其控制。这个提议被时任中国银行副总裁的张嘉璈婉言谢绝,因为经过数十年的经营,中国银行的“金字招牌”已经深入民心。碍于中国银行雄厚的经济实力,宋子文只得另行成立中央银行。
1928年10月,国民政府将中国银行改组为“特许国际汇兑银行”,实行专业化经营。政府“添官股500万股,商股仍为2000万股,合计2500万股”,并对中国银行进行一系列人事与治理结构方面的调整。此次改组,对中国银行最重要的意义,就是保全了中国银行独立经营的地位。当选中国银行总经理的张嘉璈,信心满满地写道:“自抗拒袁世凯停兑令起,至改组中国银行为特许国际汇兑银行止,经过十六年之奋斗,内则扩展业务,外则周旋抗御,兢兢业业,唯恐陨越,幸将中国银行之独立保全。”
作为国际汇兑银行,必须融入世界金融体系。张嘉璈对中国银行的理想蓝图一直都是“国际化的大银行”。他锐意改革,出任总经理仅半年,便于1929年5月启程出国考察,历时10个月,走访了苏、法、德、英、美等18个国家。在考察行程中,张嘉璈广泛了解国外银行的经营状况与成功的管理经验,与国外同行相商,如何进一步改进中国银行的管理与经营,使其真正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专业银行。出访德国期间,张嘉璈还与德国达姆斯特银行商定,聘请该行外汇部副部长罗德瓦尔德为中国银行业务顾问,专事指导中国银行的国际汇兑业务。
归国之后,张嘉璈对中国银行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总行增设国外部,负责掌管全行国外业务、审定国外业务代理契约、推设国外业务机关及代理店、管理及调拨全行国外业务基金、管理与稽核全行国外业务账表。
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是,1929年中国银行设立第一家海外分支机构——伦敦经理处。虽然伦敦经理处最初规模很小,只有7位职员,租赁两间办公用房,但这里成为中国银行庞大的海外机构的起点。其后,中国银行又陆续设立了日本大阪分行、新加坡分行、纽约经理处,使中国银行业务开始扩展到海外。
彼时,国际汇兑业务已拓展到进出口押汇、汇款、信用证、托收等。此外,国外部还代政府经理英德借款、英德续借款、善后大借款等外债的收付;并积极扩展侨汇业务,仅南洋一带的侨汇,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总额就已超过3000万元。国外部还陆续设立国外直接通汇行62家、特约代理行96家,逐渐使国际汇兑成为中国银行的主要业务,为中国银行外汇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