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首页 >> 国际结算 >> 实务 >> 列表

人民币10年内将成国际储备货币

时间: 2012-02-08 16:34:43 来源: 国际财经时报  网友评论 0
  • 随着中国经济规模以及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日益加大,人民币也在逐步走向国际化。
  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且在国际贸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中国的货币人民币则是全球六大经济体中唯一不被用来作为国际储备资产的货币。有关专家预计,人民币在今后10年将会成为一种储备货币,削弱美元的地位,但是不会取而代之。

  随着中国经济规模以及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日益加大,人民币也在逐步走向国际化。

  人民币的国际使用有限

  尽管中国政府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推动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包括允许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允许在香港以及允许外国投资者在大陆发行人民币债券以及同其他中央银行进行货币掉期业务等等,但是由于北京对资本项目施加的控制以及人民币的不可兑换性,在目前阶段,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无论在金额还是使用国家的数量上都还是有限的。

  人们日益关注的一个问题是,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最终是否会赶上中国经济在国际上的地位。美国康奈尔大学贸易政策资深教授、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部金融研究处以及中国处负责人普拉萨德认为,尽管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将有助于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但是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是限制人民币获得储备货币地位的主要因素。不过他认为,在5年的时间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货币篮中将包括人民币。

  10年内成为储备货币

  这位同时也是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的经济学家甚至大胆的预言,人民币将在10年的时间里对美元的主导地位构成挑战。他星期二在布鲁金斯学会举行的有关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的研讨会上表示:“在今后10年的时间里,我的看法是人民币将非常接近于可以自由兑换而且将成为一种储备货币。我强烈认为,尤其是鉴于中国金融市场目前的发展程度以及这些市场得到发展所需要的时间,可能发生的是,人民币将开始影响甚至削弱美元的主导地位,但是不会取而代之。”

  人民币国际化是逐步的过程

  摩根士丹利亚洲区非执行董事长罗奇在研讨会上表示,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他同时强调,人民币的改革既是中国国内议程的一个关键议题,也不可避免的被看成是国际再平衡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他说,我们现在不知道今后的国际金融体系究竟会是一个什么样子,但是他认同普拉萨德的看法。

  他说:“完全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储备体系的日子,在某个时候,也许在今后5到10年的时间里会走到尽头。”

  人民币国际化符合美国的利益

  原美联储副主席、英国央行金融委员会委员科恩认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对于中国和美国来说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尽管这是一个漫长和困难的过渡。

  他说:“我的理论是,中国继续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上取得进展,符合美国以及全球经济的利益。美国应该积极地鼓励中国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实现这个目标。它不会完全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将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

  储备货币也有代价

  不过科恩也指出,作为全球的储备货币,有些时候根本不是什么特权。他说,美元作为全球的储备货币可以减少交易成本、降低国内企业的利率风险,同时可能使得美国可以以较低成本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借贷,但是这些都是以较高的利率和经常项目逆差为代价的。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国际财经时报 作者: (责任编辑:于跃)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