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首页 >> 国际结算 >> 实务 >> 列表

让人民币"南"飞

时间: 2011-06-10 11:00:28 来源: 《金融世界》  网友评论 0
  • 云南"桥头堡"发展战略与昆明打造泛亚金融中心,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打开新的突破口。与此同时,云南还将积极加快周边国家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边贸合作、跨境合作、边境经济区合作步伐,夯实人民币从贸易结算扩大到投资结算、信贷结算、储备结算的基础。

  云南"桥头堡"发展战略与昆明打造泛亚金融中心,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打开新的突破口。

  位于缅甸北部的边境城市木姐市与云南省瑞丽市隔江相望。

  从这里走陆路经由缅甸抵达泰缅边境;或经由水路走澜沧江接湄公河,是中国货物进入东南亚进行边贸交易的两条命脉通道。

  在与中国边境贸易的缅甸、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人民币几已"畅行无阻";沿湄公河顺流直下,在泰国北部大港清盛市,悬挂五星红旗的中国货船随处可见,不少商家的店门前皆贴有"欢迎使用人民币"的标识。

  "基于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市场需求、政策优势等方面综合考虑--向南,才是人民币国际化前期中期的最佳选择。"云南金融办主任刘光溪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

  刘光溪认为,种种迹象表明,人民币向中南半岛和南亚次大陆推进,是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最佳选择,因为云南正以其边贸人民币结算的巨大成效,推动着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国际化的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四部曲"

  《金融世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走到今天,它的内在驱动力是什么?

  刘光溪:人民币国际化的正式提出是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出于为可能因危机而陷入困境的国家和地区提供调整余缺有效机制的考虑,东南亚、南亚、东亚地区的24个国家认为有创建亚洲共同外汇储备的必要。为此,亚洲地区的"10+1"、"10+3"区域合作组织紧锣密鼓地讨论,如何推动人民币、日元成为泛亚地区的主要区域货币的议题。

  纵观世界上主要货币的发展路径,在货币从金本位制走向信用货币本位制之后,货币发行归根结底以国家信用作为根本基础。因此,一国货币能否成为周边区域广泛采用的区域性货币,需要地缘经济、政治、技术作为强有力的支撑。

  具体到日本而言,日元的国际化进程始于1970年,其发展过程一波三折、步履维艰。究其原因,日本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岛国经济的局限,难以在周边国家形成较为广泛的影响力。此时,人民币的优势得以体现出来,中国作为大国经济体,其地缘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水平,在亚洲地区的优势无人可撼动。

  如果说改革开放30年的前15年,是市场化、货币化的过程,那么后15年,则是产权和资产的资本化和证券化过程,产权和资产流动起来就是货币,流动起来就能产生巨大的资源配置功能。

  因此,我们看到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人民币的区域化进程明显加快。入世为中国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在内需尚未扩大到与供给相匹配的大环境下,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强劲增势,2002年,中国外贸增长达到27%;2004年增幅则达到45%。

  随着外贸交易总量的激增,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外交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人民币在边境贸易中日益得到周边国家的追捧,这一点在云南、广西等地区的边境贸易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实践表示,任何一种货币,只要长期保持增长、长期盈余,国内外投资者均积极追逐此国货币。当社会财富盈余远超出货币增长速度时,一国货币必然出现升值趋势。2004年,人民币币值反超港币,这从侧面反映出人民币的区域化、国际化,其本质是社会发展、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贸易体、第三大对外投资体。随着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必然趋势。

  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提出不是刻意而为之,而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必然产物;是基于人民币货币符号价值提升、综合国力提升等种种现实应运而生的。

  《金融世界》:人民币国际化应采取什么样的步骤?

  刘光溪:总结起来,人民币国际化在货币职能上应采取"四步走"战略,即坚持由人民币执行贸易结算职能、投资职能、信贷融资职能,以及储备货币职能的路径。

  首先推进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逐步增加人民币在全球贸易结算中的份额;下一步,应尽快实现资本项下人民币可兑换,推动人民币成为投资货币,使人民币逐步成为主要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主要投资结算币种;然后,使人民币成为主要国际信贷融资市场上的主要结算货币;在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以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最后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金融世界》:您认为推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目前,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中的可接受程度如何?

  刘光溪:人民币国际化,其实质是以人民币为依托的金融体系、金融机构、金融交易的对外开放,最终形成人民币的定价权、离岸市场,实现人民币在中国以外境外市场的自由兑换与交易。

  在当前形势下,影响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两大因素是需求和供给。

  从需求角度而言,主要影响因素是周边国家是否有需求、有意愿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

  对于国内外企业而言,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好处,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可以有效避免汇率波动对企业经营造成的损失;其次,在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升至3万亿美元的节点上,使用人民币结算可适当降低外汇储备规模;最后,人民币作为区域货币崛起,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作为美元的有益补充,可以有效分散美元投资风险。

  但从实际结算货币的选择来看,虽然我国已与越南、俄罗斯等国家的中央银行签署了边境贸易本币结算协定,但受周边国家具体国情和政策、维护本币主权,以及我国的贸易结构等因素影响,人民币在对方国家的接受程度呈现出较大差异。

  在越南、缅甸、老挝等国家,人民币作为支付和结算货币具有一定接受度。而在中俄边境贸易结算中,首选结算货币仍为美元,第二选择则是卢布,使用人民币结算的较少。在中国与朝鲜、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印度,以及尼泊尔等国家的边贸中,人民币结算率也较低。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金融世界》 作者:孙弢 (责任编辑:赵静)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