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首页 >> 国际结算 >> 实务 >> 列表

中国银行天津分行行长车德宇

时间: 2008-08-13 22:19:24 来源: 人民网·天津视窗  网友评论 0
  • 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银行合作伙伴, 通过奥运门票的销售,中国银行在奥运年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明星银行。中国银行在全球27个国家的地区设有600多间分行、子公司及代表处,在国内也拥有32家一级分行、288家二级分行及10698家分支机构。正是凭借在对外业务方面的突出优势以及布局合理的营业网点,中国银行不但承担着奥运门票的销售,而且独家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提供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领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今天我们就请到了中国银行天津分行行长车德宇。听他讲一讲中国银行奥运年里的生意经。


主持人:这个是奥运带给中国银行的一笔财富,那么中国银行之所以能够开发出如此多的奥运产品,提供如此丰富的奥运服务是不是也和中国银行一直强调的创新理念有关呢?

车德宇:刚才谈到了许多产品和渠道,这些方面我觉得都是在奥运服务过程当中体现出来的创新思想和实际的行动。但深层次的创新,我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够成为奥运的合作伙伴,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活动,体现在了对中国银行战略决策,包括对奥运价值,对中国银行承载奥运服务及将来带来的影响和价值成长的决策。另一方面就是观念,奥运服务的过程本身就是奥林匹克的精神体现,能够把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与奥运结合在一起,这一种创新,思想层面的变化,工作作风的调整,这是对于我们发展来说最大的财富。

主持人:2008年除了奥运之外,还有一个词很关键就是全球经济的阴霾,这样一个大背景,包括中国同去年开始货币从紧的政策,这样使银行利润都出现了拐点,很多银行纷纷寻求拓展一个中间业务,包括很多外资银行也加进中间业务争夺当中。我知道国际结算是中国银行优势的业务,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面对这样一个竞争,很多银行争抢的市场,咱们国际结算业务受没受到影响?咱们又有什么创新呢?

车德宇:国际结算业务对中国银行来说确实是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业务,但是现在外资银行、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都比较趋同,大家都来做这个业务。市场竞争确实比较激烈,特别是在人才方面的竞争,我们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尽管如此,我们仍在国际结算领域当中保持了一个相对领先的市场份额,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和整体竞争力和竞争优势进一步的提高有关,特别是能够为客户提供一些复杂的、高端业务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就是持续的创新能力,近几年来我们围绕着国际结算业务,特别是在融资渠道方面,我们创造了许多新的产品。另外,我们的特色还表现在诸如比较稳定的客户群、比较成熟的国际结算的人才和服务网络等方面。

主持人:我知道中国银行天津分行一直在国际结算业务方面做的很领先,包括在外汇改革创新方面一直做努力,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些创新了哪些产品和服务吗?

车德宇:谈到中国银行天津分行的创新,这是和天津目前的整体环境是有关的。在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批准的天津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中,允许金融行业先行先试,这为我们的金融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也正是凭借着这样一个机遇,我们中国银行作了一定的创新尝试。

一是在参与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的创建过程中,中国银行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是第一家参与,目前,中国银行是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的股东之一,同时也是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成员,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的董事长就是现任中国银行的行长李礼辉先生,这是我们参与天津渤海金融创新方面做的第一件事情,也是填补国内空白的一件事情。

第二我想大家不会陌生,就是我们利用外汇改革的时机,适应中国金融在国际化进程中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形势,开发了港股直通车的产品,当时这个产品成了很重要的经济热点。尽管这个产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正式开通,但是天津市相关部门,以及人民银行、外管局、银监局,都给予我们极大的支持。前期的准备工作也非常的成熟,我相信,一旦条件具备,这将是一个非常好的产品,是能够推得出,叫得响,卖得好的金融产品。

三是国务院20号文件下发之后,我们中国银行在金融和土地创新结合方面,做了第一笔土地储备金融解决方案,或者叫做融资解决方案。这是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通过这个方案,解决了土地储备过程中所有的金融需求,这本身就是一种运营模式上的创新。我想强调的是,运营模式方面的创新,这给我们银行业带来的价值是非常巨大的,这种创新所产生的效果可能会持续三年、五年,很难被同业复制,这是很重要的比较优势,而一个产品的创新,可能只能持续半年或者一年,非常容易被复制。

第四件事情就是在探讨综合经营方面,今年年初,中国银行总行在滨海新区专门召开了“三业并举”工作座谈会,除国内几家分行参加外,还包括中银集团旗下的中银投、中银保险、中银国际等子公司。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人民网·天津视窗 作者: (责任编辑:bizcom)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