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彭文生:数字货币与金融供给侧改革

时间: 2019-06-25 00:00:44 来源:   网友评论 0
  • 一方面,大规模支付数据的应用降低信息不对称,降低信贷对政府信用、对房地产抵押品的依赖,所以支持普惠金融。另一方面,它的信用活动是否创造货币也就是流动性资产呢?在新的支付体系上是否形成吸收存款的传统银行呢?这对金融

一方面,大规模支付数据的应用降低信息不对称,降低信贷对政府信用、对房地产抵押品的依赖,所以支持普惠金融。另一方面,它的信用活动是否创造货币也就是流动性资产呢?在新的支付体系上是否形成吸收存款的传统银行呢?这对金融的结构和相应的监管要求有重要含义。

另外,蚂蚁金服、腾讯等新型金融机构,不仅仅经营信贷活动,依附其支付大数据也在发展保险、理财等其它金融服务。那要怎么来区分和隔离不同的金融服务的风险呢?我们要的是混业经营还是分业经营?

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成为一个很有争议性的问题。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中央提出规范综合经营,金融机构要聚焦主业。现实中,新型金融平台如何规范综合经营、聚焦主业,对相关行业和企业、对监管机构来讲都是挑战。我认为这是金融供给侧改革需要形成共识的一个关键问题。

就央行数字货币而言,讨论很多,关键问题是它到底要起什么作用?如果央行数字货币是要取代现金,提高支付的效率,它和微信支付、支付宝比有什么优势呢?单纯作为支付手段,似乎没有什么额外的必要性。

那么央行数字货币能否成为一种储值工具呢?这要看央行是否对数字货币支付利息。如果支付利息,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讲就是多了一种类似于银行存款的流动性资产。

这有几个含义,一是央行可以通过调整数字货币利率来影响人们的消费和投资行为,数字货币成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一个工具。二是付息的央行数字货币对银行存款可能产生挤压,这有利于限制银行信贷的过度扩张,但在市场信心大幅下降时,会不会加剧银行存款挤兑,带来金融不稳定风险?

还有一个根本问题,央行为什么要对非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持有的数字货币支付利息?商业银行对存款支付利息是因为其贷款利率更高,利差是对其信贷配置资源的补偿。央行付息数字货币实际上类似吸收公众(非金融企业与个人)存款,那吸收的存款发挥什么作用?我能想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和财政的关系。

首先,作为政府融资工具,央行数字货币和财政发的国债有什么区别?两者都付息,都是由非政府部门自愿持有,通过利息来吸引而不是强迫持有。那么财政赤字可否通过发行央行数字货币来弥补,而不是发行国债,或者不是完全依靠发行国债。

和国债相比,付息的央行数字货币也是市场化融资,不同于传统的财政赤字货币化,但央行数字货币的优势是更普及,企业和个人参与广,由此带来的优势是融资成本可能比国债低。

另一个相关问题是央行数字货币如果和财政有关系,这个数字货币应该怎么投放出去?是通过减税?增加政府支出?还是其它的形式?

就国际上最近提出的稳定币而言,我觉得类似电子货币,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支付的效率。国际层面有一个问题,就是现有的跨境支付效率低,我们怎么样来推动跨境支付的效率提升?Facebook推动stable coin,估计跨境支付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跨境支付涉及到反洗钱、资本账户管制,也是一个公共政策问题。

数字货币.jpg

总之,信息科技进步和互联网生态对金融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全球金融危机促使人们对现代货币体系的反思,和金融科技紧密相连的数字货币尤其受到关注。

我认为市场过度关注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资产,而没有重视建立在第三方支付体系之上的电子货币,其对信用创造模式、分业和混业经营之争、金融监管都有重要含义。

央行数字货币和现有的支付工具包括电子货币比较没有特别的优势,如果央行对其数字货币支付利息,央行数字货币则成为类似银行存款的流动性资产,则对银行体系、财政和金融的关系有重要含义。总之,对于市场参与者来讲,在技术层面之外我们应该重视数字货币的公共政策含义,这是判断未来发展的关键。

来源:观察者网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