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你看,你看,评级机构的脸

时间: 2011-07-18 15:02:27 来源: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网友评论 0
  • “火上浇油”、“火烧连营”、“煽风点火”、“落井下石”……,这不是在讲春秋,也不是在说三国,这是近期媒体对国际评级机构一系列的形容与概括。欧洲中央银行一名高级官员说,信用评级机构错误地调低一些国家主权信用评级,给金融秩序“添乱”,而各国央行过于依赖这些评级机构。

  EC导语:

  “火上浇油”、“火烧连营”、“煽风点火”、“落井下石”……,这不是在讲春秋,也不是在说三国,这是近期媒体对国际评级机构一系列的形容与概括。在欧债、美债危机不断,全球经济状况频出的多事之季,国际评级机构的这“全挂子”武艺,让原本就风云多变的金融市场愈加扑朔迷离。

\

惟恐天下不乱

  评级机构煽风点火 欧债危机“火烧连营”

  全世界都看到欧洲领导人在为欧债危机努力着,为解决欧债危机四处灭火。但是三大评级机构为了美国的利益,无视欧洲的努力,继续在那煽风点火,为祸欧洲。

  国际信评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北京时间7月13日凌晨宣布,将爱尔兰政府外币和本币债券评级由“Baa3”下调一档至“Ba1”的垃圾级,评级前景为“负面”。爱尔兰由此成为继葡萄牙和希腊后,第三个评级跌入“垃圾级”的欧元区成员国。

  就在上周(7月5日),穆迪刚刚将葡萄牙评级连降4级至“Ba2”的垃圾级。此前,三大评级机构轮番威胁下调希腊、意大利甚至比利时等多个欧元区成员国评级。评级机构对欧元区“狂轰滥炸”,客观上致使欧债危机几度升级,引发欧元区当局不满。

  欧盟委员会发言人称,欧盟对爱尔兰评级遭降表示很遗憾。穆迪此举与近期爱尔兰的一系列经济数据不相称,数据显示,爱尔兰2011年能够实现GDP增长,爱尔兰政府也已显示出实施财政紧缩计划的决心。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委员、奥地利央行行长诺沃特尼表示,“评级机构加重了欧债危机,没有这些机构,金融市场照样可以运转”,而评级机构未就其所使用数据的准确性给出任何解释。目前,欧盟正考虑制定评级机构相关法案,加强对评级行为的约束。

  美国债务谈判难破纠结 评级机构“火上浇油”

  就在美国的决策者们在削减开支和加税等关键问题上各执己见,白宫和国会针对债务上限的谈判剑拔弩张的时侯, 评级机构仍在不断向美国施压。穆迪公司7月13日宣布,将美国国债的3A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因为该国出现违约的风险正在加大。同日,中国评级机构大公国际也宣布,将美国的主权债务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就在今年4月18日,标普也曾宣布,把美国的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意味着可能在12至18个月内调降该国评级。

  从地方债到银行业,评级机构“做空”中国

  国家审计署披露了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结果后,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就给出一份报告称,约有3.5万亿元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没有在国家审计署报告中提及。同时,穆迪表示,考虑到目前尚无解决该问题的明确计划,中国银行体系的信用展望可能会转为负面。

  7月11日,穆迪又用一个“红旗”测试系统,对61家中资非金融企业全面审查,并点名西部水泥等6只“高危”民企股份。紧接着,这些个股大幅下挫。这也是一年多来,做空中国的新一轮高潮。

  评级机构,是在预言危机,还是在制造危机?

  在希腊债务危机一步步升级并演变成欧洲债务危机的整个过程中,评级机构的作用招致欧盟的强烈不满。债务危机的每次加剧背后似乎都有评级机构的影子,评级机构每次调低欧元区国家主权信用评级都会在金融市场上掀起一番不小的风波,对市场信心构成沉重打击。

  评级机构是在忠实履行职责、提醒投资者注意相关风险,还是在推动危机升级?尽管这一点尚难定论,但欧盟内部要求加强监管的呼声却日益高涨,毕竟评级机构在金融市场上的影响力实在太大,而且一贯以来,评级机构在对错综复杂的金融产品进行评级时就缺乏透明度,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难免让人心里不踏实。

  大西洋两岸的这场“评级战”凸显了国际社会对三大评级机构信誉的质疑。许多专家指出,虽然不能对这几家评级机构的信用评判记录一概否定,但近年来它们多次失语甚至误判却是不争的事实。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三大评级机构无一发出预警。2008年,三大评级机构不仅再次表现“麻木”,反倒将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美国次贷机构的信用等级评为最高级,结果造成了推波助澜的恶劣效果。

  三大评级机构使用的评级模型的科学性令人怀疑,靠“发行人付费”的经营之道也存在利益冲突之嫌。

  欧洲中央银行一名高级官员说,信用评级机构错误地调低一些国家主权信用评级,给金融秩序“添乱”,而各国央行过于依赖这些评级机构。

  欧洲央行理事会成员、法国央行行长克里斯蒂安 努瓦耶在参加一次会议时说,多家评级机构在评定希腊等一些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时经常犯错。

  当市场遭遇恐慌情绪、而所涉及政府在信用方面并未发生变化时,评级机构却选择调低这些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以爱尔兰为例,政府过去3个月至9个月内信用没有发生变化,可是仍然遭遇降级。

  评级机构“从市场获取信息,却没有向市场提供信息”,“对我们而言,这当然是个大问题,因为这种事情总是发生在错误的时候。”

  评级机构:披着经济“羊皮”的阴谋家,还是穿着学术外衣的投机客?

  20世纪70年代,评级机构的业务运营模式和现在大相径庭。需要评级的投资机构需要付费订阅评级机构的服务。后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决定,评级机构应该更多地服务于公众利益,并随即修改了评级行业的商业模式。于是,公司不再花钱订阅评级服务,而是为自己的债务评级支付费用。事后看来,这是证券交易委员会有史以来犯下的最大错误之一。

  俄罗斯战略文化基金网站曾发表题为《美国的各种评级机构是如何将若干国家从地图上抹去的》的文章说,标准普尔、穆迪、惠誉等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已失去独立性,成为为政府和大公司服务的工具,其活动旨在追逐利润,其数据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影响各国稳定。

  文章指出在全球经济体系(不包括俄罗斯)中,早就存在一些“粘附鱼”,利用对银行、企业、地区甚至国家的所谓评级进行投机,他们叫卖着用科学研究包装的商品,那只是狡猾的金融工具模型,毫无用处,但却寄生于西方经济,并能够成为压制非西方经济竞争者的重要政治工具。

  《纽约时报》曾这样描述评级机构的行为,“一批来自华尔街的分析师统治了世界,那里有穆迪公司的本部”。美国电视节目也调侃说,只有五角大楼是评级机构的直接竞争者,它可以用轰炸机将整个国家从地球上抹去,而穆迪公司只要通过降低主权债务评级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15年前穆迪公司给韩国最高的投资评级,此后韩国就陷入了极为深刻的危机。2003年春,德国公开指责美国评级公司蓄意降低德国公司的评级,因为美国与欧盟在伊拉克问题上有矛盾。

  最近这次金融危机也暴露出问题。美国安然公司破产,而该公司一直被标准普尔授予最高评级,于是标准普尔的领导人不得不去白宫说明问题。美国参议院的调查表明,美国的两家最大评级公司标准普尔和穆迪公司由于有意隐瞒在贷款方面的欺诈,并因此得到客户的奖金。而银行的欺诈行为恰恰促成了金融危机的形成。2008年10月美国议员沃克斯曼说,信贷评级机构的历史就是铸成大错的历史。但这并不是它们的判决书。

  谁都没有想过,之所以有评级机构最初只是为了解决一个最简单的问题:诚实地寻找诚实的伙伴。

  德国汉堡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托马斯 施特劳布哈尔日前要求剥夺评级机构的影响力。他说,美国的评级机构对欧洲完全不适用,是对稳定的威胁。他相信,摆脱这些私人公司统治的历史时刻已经到来。施特劳布哈尔认为,美国把国家和公司支付能力的评价强加给欧洲。它们的数据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制造出新的问题,如将希腊的债务评级一下降低3档。标准普尔的这种做法也引起新的大规模群众抗议,使破产传言满天飞。

  读者也许会表示反对,惠誉国际评级公司表示,如果美国不减少自己的国债的话,它的主权评级可能会下调。难道这不是对世界经济表现出的诚实和负责任吗?自己想想看,惠誉是按照谁的命令来压美国外债不断增长的趋势的。这样做可以使美国在国外出售自己的债务,用点儿纸张和油墨印制债券就可以解决自己的财政问题。同时美国的预算,包括军费,可以继续膨胀,可以没完没了地增加。

  忍无可忍,无须再忍

  德呼吁反评级机构“垄断”

  穆迪曾于7月6日,一天内将葡萄牙国债评级连降4级,从Baa1降至Ba2的“垃圾级”。今年被降级的欧洲国家还包括意大利、希腊、西班牙、爱尔兰,欧盟近日就猛烈抨击评级机构的行为有失公允,直指其决定助长市场投机,巴罗佐又批评没评级机构来自欧洲,可能对欧洲的评估存在偏见。德国财长朔伊布勒更呼吁,限制评级机构的“寡头垄断”。

  欧盟委员会金融服务委员米歇尔.巴尼耶称,近期评级机构接连下调欧元区成员国评级,是引发欧债危机升级的主因,此举令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欧盟拟加强对评级行业的监管,未来可能要求评级机构在公布主权评级调整前,必须披露其所使用的数据及相关分析报告,以增加透明度。

  欧盟或立法规限评级机构

  巴尼耶称,上述措施可能会被写入欧盟相关法案,该法案旨在加强对评级机构的控制。有关法案可能还允许投资者,在评级机构出现疏忽或违反操作规定时起诉有关机构。此外,欧盟也将削弱评级机构的参考作用,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强自主风险评估,避免市场边性依赖信用评级机构。

  EC资料:三大评级机构

  目前国际公认的专业信用评级机构只有三家,分别是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国际。

  1、穆迪(Moody)公司的创始人是约翰 穆迪,他在1909年出版的《铁路投资分析》一书中发表了债券资信评级的观点,使资信评级首次进入证券市场,他开创了利用简单的资信评级符号来分辨250家公司发行的90种债券的做法,正是这种做法才将资信评级机构与普通的统计机构区分开来,因此后人普遍认为资信评级最早始于穆迪的铁道债券资信评级。1913年,穆迪将资信评级扩展到公用事业和工业债券上,并创立了利用公共资料进行第三方独立资信评级或无经授权的资信评级方式。穆迪评级和研究的对象以往主要是公司和政府债务、机构融资证券和商业票据,最近几年开始对证券发行主体、保险公司债务、银行贷款、衍生产品、银行存款和其他银行债以及管理基金等进行评级。目前,穆迪在全球有800名分析专家,1700多名助理分析员,在17个国家设有机构,2003年评级和分析的债券总额超过30兆美元,其股票在纽约证交所上市交易(代码MCO)。

  2、标准普尔(S&P)由普尔出版公司和标准统计公司于1941年合并而成。普尔出版公司的历史可追溯到1860年,当时其创始人普尔先生(Henry V. Poor)出版了《铁路历史》及《美国运河》,率先开始金融信息服务和债券评级。1966年标准普尔被麦克劳希尔公司(McGraw Hill)收购。公司主要对外提供关于股票、债券、共同基金和其他投资工具的独立分析报告,为世界各地超过22万多家证券及基金进行信用评级,目前拥有分析家1200名,在全球设有40家机构,雇用5000多名员工。

  3、惠誉国际(Fitch)是1913年由约翰 惠誉(John K.Fitch)创办,起初是一家出版公司,他于1924年就开始使用AAA到D级的评级系统对工业证券进行评级。近年来,惠誉进行了多次重组和并购,规模不断扩大。1997年公司并购了另一家评级机构IBCA,2000年并购了DUFF & PHELPS,随后又买下了Thomson Bankwatch,目前,公司97%的股权由法国FIMALAC公司控制,在全球有45个分支机构,1400多员工,900多评级分析师,业务主要包括国家、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机构融资评级,迄今已对1600家金融机构、1000多家企业、70个国家、1400个地方政府和78%的全球机构融资进行了评级。

  自1975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认可上述三家公司为“全国认定的评级组织”或称 “NRSRO”(Nationally Recognized Statistical Rating Organization)后,三家公司就垄断了国际评级行业。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报告,在世界上所有参加信用评级的银行和公司中,穆迪涵盖了 80%的银行和78%的公司,标准普尔涵盖了37%的银行和66%的公司,惠誉公司涵盖了27%的银行和8%的公司。每年的营业收入穆迪约15亿美元,标准普尔为10多亿美元,惠誉国际为5亿美元左右。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作者: (责任编辑:赵静)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