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美国主权信用风险警报拉响

时间: 2011-04-19 14:24:04 来源: 新华网  网友评论 0
  • 新华网北京4月19日电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18日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调至“负面”,旋即加剧外界对美国未来财政和债务问题的担忧。但众议院多数党领袖埃里克·坎托认为,标普报告为美国政治决策者敲响了警钟,奥巴马政府想要提高公共债务上限,须进行有效财政改革。

  新华网北京4月19日电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18日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调至“负面”,旋即加剧外界对美国未来财政和债务问题的担忧。在欧债危机久未缓解的背景下,突然传来全球最大经济体主权信用警讯,给全球债务形势乃至经济复苏前景平添阴霾。

  预警

  标普当天发布报告说,维持对美国长、短期主权信用的最高评级,但鉴于目前美国财政赤字高企、风险不断上升、政府政策不明朗,将其长期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调至“负面”。这意味着在未来两年内,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的几率有三分之一。

  尽管美国经济复苏情况好于预期,今年以来更显示出加速迹象,但债台高筑已成为美国经济复苏一大“副特征”,也被视为影响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挑战。债务负担加政治内耗使美国的信用状况和融资能力难逃市场质疑。因此标普此举看似突然,实则意料之中。

  在多年赤字财政政策和深度经济衰退之下,美国公共债务余额截至今年2月底已突破14.1万亿美元,迫近国会所批准的14.29万亿美元上限。

  标普说,2003年至2008年,美国政府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2%到5%之间波动,已远高于其他大多数拥有相同主权信用评级的经济体,后又于2009年飙升至11%,且至今未见回落。

  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提议在未来12年内削减财政赤字4万亿美元,但未获由共和党主导的国会同意。标普认为,白宫和国会在2012年大选前就赤字削减方案消弭分歧可能性不大。

  内耗

  标普此举刺到美国决策层痛处,白宫和国会均迅速回应,但其中分歧明显,显示出美国在财政问题上的内耗短期内难以终结。

  美国财政部负责金融市场的助理部长玛丽·米勒发表声明说,标普此举低估了美国领导人应对财政挑战的能力,强调了“两党在财政改革上及时合作和行动的重要性”。

  奥巴马首席经济顾问奥斯坦·古尔斯比表示,标普此举属于“政治判断”,而奥巴马政府与国会在削减财政赤字方案上的分歧只不过是时限之差。

  但众议院多数党领袖埃里克·坎托认为,标普报告为美国政治决策者敲响了警钟,奥巴马政府想要提高公共债务上限,须进行有效财政改革。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美国政府仍未找到有效应对中长期财政挑战的措施,而持续的政治博弈更为解决问题添加变数。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消息或许能让美国决策者意识到需要尽快拿出明确解决之道。

  太平洋(601099,股吧)投资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穆罕默德·埃尔-埃里安指出,这次来自标普的警告强调了这样一点:美国如果希望避免更高融资成本并保住全球核心地位,就必须更好地控制财政。

  震荡

  调降消息一出,投资者信心受挫,避险情绪随即高涨,国际金融市场出现波动。

  18日,美国国债价格下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从3.38%上升至3.47%。股市也应声下跌,纽约股市三大股指跌幅一度接近2%,创下1个月以来单日最大跌幅。

  此外,受避险情绪推动,贵金属价格出现上涨。黄金价格创下历史新高,收于每盎司1492.9美元;白银价格上涨近1%,收于每盎司42.96美元,为31年最高点。美元汇率则在短暂走弱后反弹。

  分析师约翰·基尔达夫认为,标普此举令美国债务形势经受了一次现实检验,当下“只有贵金属才具吸引力”。

  连动

  市场短期波动体现的恰是对长期“连动效应”的担忧。

  作为最大经济体,美国经济走势对全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分析人士指出,欧债问题目前仍是全球最大系统性经济风险,在此环境下,美国债务风险的进一步暴露将加重市场忧虑。

  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曾说,美国公共债务总额最晚将于今年5月16日突破国会批准的上限,如果国会不能及时提高债务上限,政府将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削减开支,届时将影响到军费、退休金、社会福利和医疗保险等各个领域,给众多家庭带来冲击。

  在刚刚落幕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春季会议期间,基金组织发布的《财政监测报告》指出,尽管今年不少欧洲国家财政赤字下降,但欧元区财政整顿计划尚未完全实现;美国财政调整则处于“搁置”状态,对全球财政不稳定构成风险。

  一旦未来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遭到调降,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就会明显上升,以它为基准的公司债券收益率、房屋贷款利率以及信用卡利率也会随之上升,增加经济运行成本,拖累经济增长,并产生全球性的负面影响。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新华网 作者:乔继红 阳建、蒋旭峰 (责任编辑:赵静)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