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资讯中心 | | | 贸金人物 | | | 政策法规 | | | 考试培训 | | | 供求信息 | | | 会议展览 | | | 汽车金融 | | | O2O实践 | | | CFO商学院 | | | 纺织服装 | | | 轻工工艺 | | | 五矿化工 | ||
贸易 |
| | 贸易税政 | | | 供 应 链 | | | 通关质检 | | | 物流金融 | | | 标准认证 | | | 贸易风险 | | | 贸金百科 | | | 贸易知识 | | | 中小企业 | | | 食品土畜 | | | 机械电子 | | | 医药保健 | ||
金融 |
| | 银行产品 | | | 贸易融资 | | | 财资管理 | | | 国际结算 | | | 外汇金融 | | | 信用保险 | | | 期货金融 | | | 信托投资 | | | 股票理财 | | | 承包劳务 | | | 外商投资 | | | 综合行业 | ||
推荐 |
| | 财资管理 | | | 交易银行 | | | 汽车金融 | | | 贸易投资 | | | 消费金融 | | | 自贸区通讯社 | | | 电子杂志 | | | 电子周刊 |
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独家获悉,平安财险、大地财险、太保财险三家险企获得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牌照,意味着短期出口信用险引入商业化步伐将提速。
多年来,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主要由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信保”)独家承办,是中信保的核心业务。
平安保险、大地财险等公司多年来寻求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办权,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早在2010年两会时就呼吁,允许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经营短期出口信用保险。
据了解,未来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有望对商业保险公司逐步放开,出口信用保险市场未来将出现分化,短期出口信用险由商业保险公司承办,进行商业化运作,更具政策性的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则继续保留在中信保。
短期出口信用险扩容
“近期有关部门放开出口信用保险市场,平安财险、大地财险、太保财险三家公司获得财政部批准,拿到了短期出口信用险牌照。”一位长期从事出口信用保险的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目前行业已有五家公司可以经营短期出口信用险,即中信保、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大地财险、太保财险。”
对此,本报记者致电财政部新闻处,截至发稿,新闻处相关人士电话一直没有接听。而大地财险回复称:“公司还没有收到任何形式的批复。”太保集团品宣部表示没有听说这方面的消息。
出口信用保险分为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和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所谓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指的是保障信用期限一般在一年以内、最长不超过两年的出口信用保险业务。自2001年以来,短期和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一直由我国政策性保险公司——中信保独家承保。
“国家相关部门有意向增加短期出口信用险的承办主体,监管层对出口信用险的规划是,短期出口信用险对商业保险公司放开,逐渐商业化运作;中长期出口信用险继续由中信保负责。”上海一位从事信用险业务人士告诉记者。
在日趋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下,不少外贸企业都曾面临过“有单不敢接”“有单无力接”的难题,而出口信用保险能为外贸企业在国际政治风险、商业风险中保驾护航。以山东一家出口乌克兰的贸易公司为例,今年1月底,中信保接到山东某贸易公司通报,受乌克兰货币贬值影响,买家付款能力下降,银行体系流动性不足,企业出口乌克兰的彩钢板货款无法收回,共约300万美元。中信保核实案情后,向企业支付赔款270万美元。
据公开报道数据显示,2013年,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直接和间接拉动出口5200多亿美元,共支持企业通过出口信用保险获得融资超过3700亿元。
多年来出口信用保险基本上由中信保“垄断”,其中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已是中信保的核心业务。根据中信保数据,2013年前11个月,中信保累计实现承保金额3454.3亿美元,其中,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实现承保金额2797.5亿美元,占比高达81%;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实现承保金额56.3亿美元,占比仅为1.6%。
“以前是中信保一家承保,现在市场上有五家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冲击中信保的现有业务量,不排除五家公司会打起价格战的可能,投保企业当然乐见其成。”一位长期从事信用险工作的人士推测。
业内人士透露,随着平安财险、大地财险、太保财险三家险企获批,中信保开始担心起员工的流失。
“因为出口信用保险是特殊的险种,人才门槛较高;加之多年来由中信保独家承办,行业内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不多,因此其他公司拿到牌照后,势必会挖墙脚。”该人士透露,“中信保公司内部确实有部分员工有跳槽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