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出口信用保险实现历史性跨越

时间: 2011-12-13 17:29:11 来源: 商报网  网友评论 0
  • 信用保险是国际通行的贸易促进手段,但在我国起步较晚。中国信保自成立以来,一面快速学习国际同业先进经验,一面结合国情,“摸着石头过河”,使我国信用保险业呈现出超常规、跨越式增长态势。
  中国信保的成立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密不可分,2001年12月18日,在我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后的第七天,我国唯一承办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金融机构中国信保也正式成立了,这是我国政府参照WTO规则和国际惯例,加大对外经贸政策性支持力度的重大举措。这样特殊的诞生时刻,意味着这家政策性保险机构承担的是光荣而重大的使命,即积极配合国家的外交、外贸、产业、财政和金融政策,通过国际通行的出口信用保险手段,为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提供收汇风险和出口融资保障,支持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和发展。

  信用保险是国际通行的贸易促进手段,但在我国起步较晚。中国信保自成立以来,一面快速学习国际同业先进经验,一面结合国情,“摸着石头过河”,使我国信用保险业呈现出超常规、跨越式增长态势。

  十年间,中国信保积极推进产品服务创新。在中国信保成立之初,我国信用保险产品单一,只有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和海外投资保险三种产品。十年来,为适应我国出口、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发展变化,中国信保不断创新完善保险产品,改进保险服务,目前已经拥有由43种产品、26种承保模式组成的项目险、贸易险等业务板块,以及包括资信评估、应收账款管理在内的完整的信用风险管理服务体系,建立了与客户无缝对接的“信保通”客户服务系统。中国信保专业、完善的产品服务体系,能够为我国进出口贸易、海外投资、国内贸易等经济活动提供完整的信用风险保障。

  十年弹指一挥间,中国信保的专业品牌形象逐渐深人心,影响力不断加强。随着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性职能的有效发挥,政府及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出口信用保险的重要作用。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提出要“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当年5月,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产生的严重影响,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确定了六项政策,其中第一项就是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介绍2010年重点工作时指出:要“稳定发展对外贸易。今年的主要着力点是拓市场、调结构、促平衡。坚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和以质取胜战略,落实和完善出口信用保险等各项政策措施。”2011年,温家宝总理分别在第110届广交会、天津滨海新区调研和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国家将加大对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改善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健全出口信用风险保障机制,确保出口企业收汇安全”、“要保持外贸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用好出口信用保险、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行之有效的政策,努力促进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和基本平衡”和“要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发展。保持外贸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发挥好信用保险、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政策的作用,努力促进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和基本平衡。”

  走过不同寻常的十年,中国信保实现了超常规快速发展,公司的综合实力达到了新的高度。2002年至2011年(截至10月份)间,中国信保承保金额从27.5亿美元增长到2062.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70.5%(2002年至2010年),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同期GDP和出口贸易的年均增长率,承保业务覆盖全球21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信用保险对我国出口的渗透率从2002年的0.8%提高到2011年(前10个月)的11.3%,超过国际平均水平,承保业务覆盖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在国家出口信用保险政策的有力推动下,2009年至2011年10月,中国信保共实现承保金额5193.3亿美元,是公司成立前七年(2002年至2008年)累计承保金额的3倍。2010年,中国信保出口信用保险总承保金额、海外投资保险承保金额,以及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金额,在全球所有官方出口信用机构(ECA)的排名均跃升至第一位。

  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我国借鉴国际经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措施,对于促进和支持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发展对外关系,开展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的重要工具。我国加入WTO十年间,通过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这个杠杆,把国家的金融资源、信用资源与企业的制造能力、销售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我国外经贸新的竞争力,企业出口实现了由简单保守的“低档产品现金交易”逐步向国际通行的“高档产品信用交易”的过渡,有力促进了我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了我国由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的进程。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商报网 作者: (责任编辑:于跃)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