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中信保“利剑出鞘”防出口赊欠风险

时间: 2010-02-21 21:47:47 来源: 中国贸易报  网友评论 0
  • 中信保与中国贸促会此次合作旨在帮助出口企业规避贸易风险,重点推出“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支持。
   日前,在中国贸促会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信保)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合作协议签署仪式”上,中信保副总经理周纪安在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说,金融危机下,多国银行紧缩银根、收紧信贷规模,使得进口商开具信用证难度加大,从而转向要求出口商进行赊销贸易。这一变化,无疑加大了出口贸易的风险,使中国外贸企业进入两难境地。

赊销支持获益了谁

据了解,中信保与中国贸促会此次合作旨在帮助出口企业规避贸易风险,重点推出“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支持。服务对象主要针对赊销账期在一年以内的出口企业,核心内容分为前期资信调查、中期短期险保障以及后期商账追收三个部分,即一个“短期信用保险”附加两个服务。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出口企业总数约为20万家左右,其中90%以上的企业为一般贸易或赊销账期在一年以内,需要提供的信保支持规模空间巨大;仅中国贸促会7万家会员单位中,就有5.5万家企业需要提供信保支持。周纪安告诉记者,借用国家信用工具是出口企业进行赊销贸易风险防范最有效的措施。首先,在于信用保险能够使企业进行风险转嫁。当信保支持单位遭遇海外买家欠款或破产时,信保机构将在第一时间按照企业承保的金额快速理赔,然后再代表企业以国家信用机构的名义向海外企业进行追偿,企业的权益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其次,通过信保支持企业,能够根据信保机构提供的数据分析,科学合理的控制贸易成交规模,进行赊销风险管控。

周纪安认为,出口信用支持不仅规避了企业的赊销风险,还有利于企业增加贸易规模与合理控制产品价格。虽然信用保险没有直接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却发挥着杠杆作用。由于信保支持能够完全覆盖企业的出口赊账风险,减少了因需要对方开具信用证和提前预付款而丧失贸易机会,使企业敢于开辟新市场、敢于接触新客户、敢于赊销扩大贸易额。事实上,赊账的实质就是给进口商提供间接的资金支持,从而促进进口商的采购规模的扩大,这种营销模式的背后,信用保险起了保障性的作用和支持。

信保支持快速有效

据介绍,当前,国家在稳定外贸增长方面主要以出口退税鼓励企业扩大外贸交易总量。某种程度上讲,出口退税给了企业更多的让利空间。但是,出口退税很有可能带来出口价格走低的弊病,随着出口退税增加,外国进口商会往往以此为由要求降价来分享退税,从而导致企业利润减少。与退税不同的是,信用保险支持剔除了企业赊销风险,加大了企业的主动权,企业可以通过适量提价来弥合不同地区出口限量。

周纪安表示,当前,我国出口企业正面临业务下滑、资金周转艰难的境地。如何借助贸促资源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是当前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也充分体现双方政府背景下的职能作用。他说,金融危机下,中国政府提出保出口、稳增长战略与就业战略,中小企业具有规模的就业吸附能力,某种程度上超过一些国有企业。

据悉,为方便中小企业快速获取信用保险支持,除了中信保原有的申报渠道外,企业也可通过中国贸促会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进行申报。接到申报材料后,中信保将根据进出口企业双方的交易历史、交易规模、放账周期及所在国家和区域进行综合评价指数,根据指数给予科学合理的信用限额。

借势国家信用工具规避风险

周纪安表示,由于不同国别和不同地区法律环境、市场的成熟程度大不相同,对申请信保支持的保费比例也有所不同。市场成熟、法律环境较好、贸易规则稳定、调查和追偿的渠道比较畅通、国家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比较可靠的国家,企业赊销额度可适当放宽,保费较低。反之,赊销额度需要合理收缩,保费适当上调。

据了解,目前出口贸易风险防范中,多数企业只是通过贸易伙伴了解买方的资信状况,采取预付款和开具信用证等保守的支付方式,以及紧密地账期跟踪等三个环节的控制。然而,过度的保守防范可能意味着丢失贸易机会。事实上,金融危机下很多进口商已经无法开具信用证,继而要求出口企业以赊账方式进行贸易,一些保守企业只能选择放弃贸易机会。

周纪安透露,金融危机中全世界贸易量都在下降,中国外贸出口形势却相对较好。虽然这与中国产品质量、服务、价格等竞争力的优势有着密切的关联,但中国资金和信用资源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说,金融危机下国外很多银行紧缩银根,市场对中国产品却仍然存在刚性需求。正是这样的贸易环境快速推动中国信用保险的企业参保额度增长。中信保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信保短期保额出现大幅上涨,从2008年的360亿美元,增长至2009年的902亿美元,其中60%是新兴市场。基于此,周纪安建议,出口企业在自身风险防范的同时,也应借用国家的信用工具,以促进企业扩大市场份额。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 (责任编辑:bizcom)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