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资讯中心 | | | 贸金人物 | | | 政策法规 | | | 考试培训 | | | 供求信息 | | | 会议展览 | | | 汽车金融 | | | O2O实践 | | | CFO商学院 | | | 纺织服装 | | | 轻工工艺 | | | 五矿化工 | ||
贸易 |
| | 贸易税政 | | | 供 应 链 | | | 通关质检 | | | 物流金融 | | | 标准认证 | | | 贸易风险 | | | 贸金百科 | | | 贸易知识 | | | 中小企业 | | | 食品土畜 | | | 机械电子 | | | 医药保健 | ||
金融 |
| | 银行产品 | | | 贸易融资 | | | 财资管理 | | | 国际结算 | | | 外汇金融 | | | 信用保险 | | | 期货金融 | | | 信托投资 | | | 股票理财 | | | 承包劳务 | | | 外商投资 | | | 综合行业 | ||
推荐 |
| | 财资管理 | | | 交易银行 | | | 汽车金融 | | | 贸易投资 | | | 消费金融 | | | 自贸区通讯社 | | | 电子杂志 | | | 电子周刊 |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不断蔓延扩散,国际市场买家拖欠、拒收和破产的风险明显加大,出口收汇风险成为我国外贸出口企业面对的最大外部风险,出口收汇安全成为出口企业普遍担心的问题。
以美国市场为例。美国在我国出口市场中的份额急剧萎缩,出口企业订单下滑。2008年1至11月,我国对美国出口2331亿美元,同比增长9.6%,低于整体出口增幅近10个百分点。一些具有传统优势的产品产业,一个时期以来出口定单锐减,交易受挫,不少企业濒临破产边沿,面临着巨大的经营风险。
国际贸易信用风险趋增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美国次贷危机导致了全球金融动荡,世界各国普遍受到波及,全球金融市场损失惨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逐步加深,国际贸易的信用风险程度明显加大,出口面临的信用与结算风险增高。主要表现在:
一是国外银行的信用风险加大。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向全球各个金融市场的蔓延,银行业稳健经营的基础遭到破坏,流动性普遍严重紧缩,许多非常著名的银行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美国一批曾经叱咤风云的银行已经黯然倒下。在全球银行纷纷被降级的情况下,出口贸易中涉及信用证结算等银行信用的业务所面临的风险日益加大,短期内信用证结算方式也不再具有原来的信用程度。
二是海外买家信用风险加大。国际金融动荡导致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信贷紧缩,相当部分公司无法从银行贷款,加大了这些企业拖延支付货款甚至赖账的风险。一些高负债企业,特别是杠杆收购企业资金流趋紧极易陷入经营困境。一些欧美客户通过延长付款期限等方式来缓解资金压力。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下,国际市场原油、钢铁、黄金、铝、铜等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导致国外买方收货付款意愿陡降、买方违约风险急剧升高。国际评级机构已调低了一批欧美等地区的国家贸易风险评级,以及航空运输、工程建筑、汽车、造纸、零售、电子零配件和纺织品等行业的风险评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也受到金融危机冲击,本国货币大幅贬值,汇率剧烈变动导致进口商持币观望,拖欠出口商货款,违约率大幅增加。各种迹象都说明,全球信用风险正在升高。
三是海外主权违约风险加大。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一些国家的对外偿付能力、主权担保有效性、汇率政策的稳定性等都将受到较大影响,外汇管制风险也在加大,国家风险水平进一步上升。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伤害的不断加大,主权违约风险的滞后作用将不断显现。
四是出口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进一步萎缩,进口商在国际贸易谈判中将处于更加有利地位,一些企业为争夺市场,可能置出口收汇风险于不顾,冒险签约出口。一旦企业出口收汇坏账增加,将影响企业正常资金周转,加大经营压力,不利于外贸出口的持续健康发展。
整体上看,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出口企业的收汇风险进一步增大。如何妥善应对出口收汇风险问题,提高抗风险能力和水平,成为广大外贸出口企业的重大课题。
商务部门助力企业风险防范
增强企业防范出口收汇风险能力,是促进外贸企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商务部于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加强与本地区行业商协会、金融保险机构等的信息沟通,建立和完善防范出口收汇风险的协作机制,加强对出口企业的服务,搭建平台,帮助企业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如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国别风险动向,掌握外贸风险防范、控制的工具和方法,提升企业信用管理水平。加大对出口信用保险等信用工具的宣传,鼓励企业积极参保,大力推广保理、福费廷等风险防范工具,降低收汇风险。积极探索引入国际先进的信用管理和评级机构,商账追索等服务业,引入竞争机制和先进服务理念。积极尝试,大胆创新,根据企业需要,会同金融保险机构认真研究创新避险工具,开发更多、更好、更优惠的避险产品,可在具备条件的地方进行试点,而后进一步总结推广。
对于行业商协会而言,要进一步发挥组织、协调和服务功能,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要求,为会员企业和服务对象提供形式多样的风险防范服务。要及时发布本行业出口风险预警信息,进行风险提示;要将行业内企业举报的国外不良进口商信息,及时通过行业刊物、网络等方式进行发布;要加强行业协调,减少行业内的出口恶性竞争。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外贸企业作为风险防范的主体,要主动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要加强出口合同管理,加强对国外客户资信的了解,尽可能选择安全稳妥的贸易结算方式,积极运用出口信用保险等避险工具,保障出口收汇安全。对出口收汇过程中出现的外方恶意拖欠、拒付货款、违约毁单、申请破产等情况,各地商务主管部门、金融保险机构、行业商协会和出口企业要积极应对,充分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