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险资主张弃零风险思维 将发专收“错杀”债券资管产品

时间: 2016-08-17 11:35:4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网友评论 0
  • “目前,已有保险资金‘踩雷’企业债券违约事件,预计接下来面临的信用风险将更加突出,这对债券配置‘大户’的保险资金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李致鸿


“目前,已有保险资金‘踩雷’企业债券违约事件,预计接下来面临的信用风险将更加突出,这对债券配置‘大户’的保险资金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日前,一位保险公司高层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


Wind数据显示,目前,共有16家企业发行的25只债券实质性违约,涉及金额超过400亿元。其中,2016年以来,已有10家企业发行的18只债券违约,违约金额达到169亿元。


不过,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机遇与挑战往往如影随形。前述保险公司高层人士进一步说道:“相对其他金融机构而言,保险资金在投资策略上更为稳健,在债券选择上更加谨慎,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存在。如今,企业债券违约事件的警钟敲响,保险资金一方面需要最大限度保全已有投资并更加审慎地进行新投资,另一方面也不应再固守所谓零信用风险,而应科学定价信用风险。”


不仅如此,“信用风险管理能力较强的保险资金可以考虑发行一些专收遭遇‘错杀’债券的资产管理产品。”另一位保险公司首席投资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如是说。


重新审视信用风险定价


“潘多拉”魔盒已开,山水集团、天威集团、宏达矿业、南京雨润、东北特钢等接二连三地登上债市“黑天鹅”的榜单。


前述保险公司首席投资官解释称:“宏观经济形势放缓,使部分行业经营效益逐步走低,部分企业财务状况趋于恶化。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部分地方政府及银行对低效企业的救助意愿降低,使其偿债压力陡增。此外,部分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也趋于恶化,不愿再承担隐性担保责任,躲避责任的情形有蔓延趋势。”


不过,这也为保险资金重新审视信用风险提供了一个难得机会。人保资产宏观与战略研究所研究员魏瑄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企业债券违约事件应该辩证理解。一方面,信用风险对保险资金存量资产配置具有一定负面影响,最大限度保全已有投资成为当务之急,并且需要为再次遇到类似风险寻求妥善的解决办法。”


“另一方面,在过去刚性兑付的环境下,市场缺乏对信用风险的准确定价,使得面对信用评级下降和无法如期兑付的风险时显得慌张,这提醒我们必须重视信用风险,形成更为科学的定价。在没有对信用风险进行准确定价的情况下,保险资金虽然承担了信用风险,但却并未得到适当的定价补偿。在低利率市场环境下,如果对信用风险有一个准确定价,保险资金便可以根据自身承担风险的能力有的放矢,这对改善保险资金收益率起到了正面影响。”魏瑄续称。


对此,前述保险公司高层人士认为:“一直以来,保险资金都在强调零信用风险,但市场环境证明这已无法实现,必须尽快正视信用风险,拿出合理定价。保险资金要做的不是消灭风险,而是在可承受范围内去承担风险,享受风险溢价,为自身带来收益。当然,由于长期以来信用风险没有形成市场化定价机制,加之信用评级和信用产品投资的人才紧缺且身价倍增,因此这一想法无法一蹴而就。”


此外,“未来企业债券违约事件或许还将陆续发生,但应该会局限于某些行业的特定企业。从对保险资金投资的影响来看,避险情绪提升带来的估值压力,可能要大于违约发生带来的实际损失”。一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


发行专收“错杀”债券产品


事实上,保险资金不仅应该重新审视信用风险定价,还可以考虑发行专收“错杀”债券的资产管理产品。


前述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副总经理表示:“一方面保险资金应该避免‘踩雷’企业债券违约事件,另一方面市场也会提供错误的信用风险定价,一些本身财务资质较好、偿债记录良好的企业可能会被‘错杀’,保险资金在合适时点买入这部分债券,具有较优的风险收益比。”


他进一步说道:“其中,虽然一些央企或地方重点国企、平台发行的高级债较多,但并不是都可以投资,可以适当考虑手中握有供水、供电、供热、煤气、高速公路收费权的国有企业。”


此前,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评级技术副总监霍志辉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举办的“21世纪债市风险研讨会”上也表示,在“高收益资产荒”延续的背景下,机构投资者的配置压力逐步加大。目前,越来越多机构开始挖掘特定行业中被“错杀”的债券,实现“富贵险中求”。


霍志辉建议:“应该精耕细作,深挖个券,既需要发挥自身较强的内部评级能力,也需要借助专业机构在产能过剩、风险比较大的行业中挖掘有价值的个券。例如,钢铁、煤炭行业是当前供给侧改革的重点行业,在政策推动下,两个行业处于产能出清阶段,行业内竞争激烈、产品价格下降、盈利能力显著下降,加之财务杠杆较高,造成内、外部流动性显著下降、行业整体信用品质下行。然而,其中部分优势企业在当前行业景气低谷,仍能保持较好的信用水平,并且从中长期看受益于当前供给侧改革,这类企业的债券就可能存在高回报。”


不过,控制风险依然是当务之急。针对信用风险上升的现状,前述保险公司首席投资官表示:“应该加强投资备选池管理,尽可能回避信用风险高发的地域或行业;审慎地进行内部信用评估和投后管理,尤其是加大实地调研力度;与外部信评机构保持密切沟通;进行分散化投资,有效控制单一信用品种的投资规模。”(编辑:马春园,邮箱:macy@21jingji.com)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李致鸿 (责任编辑:七夕)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