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中国人保60年巡礼:书写保险业发展新篇章

时间: 2009-07-30 09:40:30 来源: 经济日报  网友评论 0
  •    这是一份从中国人保有关档案中随机抽出的资料: 
        ——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中国人保一直为中国民航联合机队提供保险保障服务。2007至2008保险年度,公司承保中国民航联合机队大型飞机1000多架。
   这是一份从中国人保有关档案中随机抽出的资料:

    ——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中国人保一直为中国民航联合机队提供保险保障服务。2007至2008保险年度,公司承保中国民航联合机队大型飞机1000多架。

    ——截至2008年6月,中国人保累计独家承保或主承保东方红三号、尼星一号、鑫诺三号、中星6B、中星9号等卫星发射项目达40多个。

    ——中国人保一直为大亚湾核电站、田湾核电站、红沿河核电站等中国核电项目提供全方位保险保障。

    ——作为首席承保人,中国人保为沈阳、北京、成都、广州等城市地铁建设项目提供风险保障服务。

    ——中国人保为2003年至2007年中国羽毛球公开赛、全运会、北京奥运会、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体育赛事和国际展会提供保险保障。

    ——2007年8月,中国人保启动政策性保险,承保面达到73%以上,市场占有率超过85%。

    分担国家经济风险,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是这份资料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印象,这也昭示着中国人保60年来在中国保险市场中的地位。

  (一)

    1949年至1959年这10年,人保共收取保费16亿元,为国家创造税收5亿多元。

    1949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地址就选在北京西交民巷——一条 拥有百年历史的银行老街。至此,西交民巷108号就成了中国国家保险机构最初的办公地点。在其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保险会议上,《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条例草 案》得到通过。其对中国人保作为国家金融机构的体制雏形,提出了方针和任务,即:“为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保护国家及社会财产,保障劳动人民之福利,特设立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经营各种业务。”

    接下来的任务是建立销售网络,中国人保靠着政府的有力支持,迅速建立起了覆盖全国的分支机构。在开展各类保险业务的同时,还承担了团结和改造私营保险公司的使命。

    在国内,中国人保配合推进国民经济恢复,实现财政基本好转的策略,推出了国营企 业、县以上供销合作社及国家机关财产保险,铁路、轮船、飞机的旅客强制保险等。这些保险保障补偿了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在迅速恢复生产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也为新中国积累了建设资金;在农村采取自愿投保的方式,开办了牲畜保险和农作物保险;在城市,开办了简易人身保险、火险、物资运输保险等,发挥了安定城市 生活、稳定社会治安的积极作用。

    在境外,保险业务也在积极推进。包括在反封锁、反禁运斗争中发展进出口物资运输保险业务;组成国际力量分散危险,发展分保业务;香港和海外业务,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领导和支持下,也被逐步纳入了国家统一管理的轨道,为国家保险事业保住了在东南亚的市场。

    从1949年至1959年,经过中国人保的努力,中国保险业迈开了第一步。在全国总收入只有200多亿元的情况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共收取保费16亿元,支付赔款3.6亿元,积累保险资金4亿元,为国家创造税收5亿多元。

    回顾中国人保早期的经营实践,应该说为新中国保险业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尽管其中存在因为对社会主义保险职能的认识偏差,以及生搬硬套前苏联保险做法导致的错误和教训。其中,对农村险以及缺乏经济核算导致财政资金不必要回转等问题的反思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二)

    中国人保为我国保险业培养了大批人才,最新数字显示,目前中国保险从业人员已经超过300万人。

    作为一家与新中国同时成立的国家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开启的无疑是中国保险业的破冰之旅。除了从零开始的保险业务外,中国人保在培养国民的保险意识方面,可谓功不可没。

    由于旧中国的保险公司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城市,新中国成立之初,民众普遍对保险缺乏 基本认识。中国人保成立后,很快在绝大部分的地市县设立了分支机构,并建立了很多村镇代办所,宣传保险、解说产品、拓展业务。众多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 和普通大众都是通过中国人保才开始接触保险、了解保险和购买保险的。

    破冰之旅更体现在中国保险业的人才培养上。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1959年国 内保险业务一度停办。直到20年后,国内保险才终于在改革开放的潮声中复苏,财产险业务率先恢复。但当时摆在中国人保面前的情况是:保险专业早被大学取消 了,保险书籍也早就在书店销声匿迹,保险人才奇缺,中国人对保险又变得一无所知了……

    中国人保再度担当起中国保险业的拓荒者。

    为解决人才断代问题,中国人保除了加紧在职培训外,开始自办学校,做起了专业教 育。1986年4月,长沙保险管理干部学院正式成立;不久,哈尔滨和南昌等地又建立起培训中心;此后还与吉林财贸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 等数所高校签订了资助开办保险专业的协议。现在看来,这些立足长远的人才培养工程成了中国保险业的人才摇篮。

    最新统计显示,目前中国保险从业人数已经超过300万人,这当中有相当部分与 中国人保有着各种渊源,更有不少人已经成为中国保险市场的栋梁。对此,我国保险业元老秦道夫这样说:“人保的种子撒向大地,如今已是山花烂漫,桃李满天 下。我们当初培养的这些人才哪里都有。外国公司有,中国公司也有。从人保本身来讲,好像是人才外流了,但对我国的保险业来说,是贡献。”

    如果说,在中国保险业的发展中,中国人保培育了中国的保险市场,为这个市场提供了包括资料数据、险种设计、法律事务、经营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得失成败参照。那么,中国人保对中国保险业更重要的贡献,则体现在为中国保险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三)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在香港上市,成为内地金融机构在港上市第一股。

    进入20世纪,中国人保又完成了一次破冰之旅,为中国金融业实现了境外上市“零的突破”。

    2003年11月6日,中国人保旗下子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作为内地金融机构境外上市第一股“中国财险”(上市代码2328)在香港挂牌交易,由此刷新了中国人保54年纯国有保险的履历。上市当日收市时,港股虽受 外围股市影响急跌288点,“中国财险”却逆市大升,高收于2.7港元,比发行价大涨50%,成交额高达42亿港元。此前,通过公开招股,人保财险共募集 资金54亿港元,创下当年香港上市公司集资的最高纪录。

    “中国财险”的上市,开创了中国保险业乃至金融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运用国际资本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范例。“中国财险”也因此被称为“民族保险第一股”。

    中国人保从一个纯粹的国有保险公司,变身为现代企业股份制保险企业,其间走过了不 平坦的道路。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中国人保一直以其资金、人才、品牌的实力发挥着中国保险业主渠道作用,引领着保险市场的发展,在社会上,提到保险就想到 中国人保,说到买保险就是到中国人保的营业部办理手续。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市场开放竞争的压力,使中国人保没有也无法再以老大自居,尽管那时,中 国人保还占据着财产险市场70%的绝对份额。未雨绸缪、变革图强的忧患意识,给了中国人保改革的动力。

    早在1995年初,中国人保就对外宣布,把未来发展的目标定位于商业保险公 司。同时从体制到机制、观念到产品,开始了全方位的改革。其中通过股份制改革,引入外部股东,规范股权结构,以改革僵化的经营管理体制和人事管理制度,提 高资本实力、经营效率和综合竞争力,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中国人保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大举措。

    股份制改革带给中国人保一系列的良性反应,公司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得到明显提 升,人保藉此踏上了现代保险金融集团化建设的征途。股份制改革不仅是中国人保这家老牌国有企业的一次凤凰涅,对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和保险市场的完善也具有促 进和带动作用。继中国人保之后,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相续上市,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刮起了一股“中国旋风”。

    如今,中国人保已经形成包括财险公司、寿险公司、健康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和保险经纪在内的多元保险产业构架,实现了从保险集团向保险金融集团的跨越。新的战略布局正加速成为中国人保更强大的发展动力。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bizcom)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