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降息周期下分红险更适合储蓄投资

时间: 2009-03-23 13:10:17 来源: 京华时报  网友评论 0
  • 降息周期下宜购分红险,更适合年轻人储蓄投资。
     去年以来,央行连续降息,越来越多的市民不愿将闲散资金全部存入银行或者购买国债,而股市的持续低迷和变幻莫测又使不少人不敢轻易入市。而分红保险 由于具有“保障、储蓄、投资”于一体的功能,使人们越来越多地盯上了它。一方面避免了自己直接投资股市的高风险,另一方面又可享受保险公司投资股市、债市 及通过协议存款所获得的收益,分红保险还拥有其他理财工具所没有的保障功能。

  保障储蓄投资三功能

  【案例分析】35岁的王先生想为自己的资产保值增值做打算,在信诚人寿北京分公司特别项目组主管丁波指导下,王先生投保了信诚“安享未来”养老 年金分红保险B款,王先生选择保额12万元,月缴1312元,缴费期15年,共缴23.6万元。那么,王先生从55岁开始每年即可领取12000元,保证 领取至80岁,共领30万元;王先生生存至55/70/80岁还可额外领取祝寿金和满期金1.2万/2.4万/6万元,共计9.6万元;从35岁至80岁 的45年期间王先生还可视实际经营情况获得数额不等的红利分配;如果王先生在15年的缴费期内身故,可豁免未缴完的余款,且受益人可继续领取养老金和红 利;如果王先生在55岁前因意外伤害而身故,可获赔12万元,且受益人可继续领取养老金和红利。 

  【专家点评】信诚人寿丁波表示,传统产品都有一个固定的预定利率,风险保障基本是固定不变的。分红保险则除具有基本保障功能外,每年还可以根据分红保险业务的经营情况,决定红利分配,这是分红保险的最大特点。 

  长城保险产品精算部总经理赵峰认为,不论利率处于加息周期还是降息通道,不论资本市场如何变动,分红险的收益都能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因此,分红险成为抵御资本市场动荡的主力险种。

  分红险更适合年轻人

  【案例分析】33岁的夏女士想为自己5岁的儿子童童投保一份保险,既能保证童童从小到大的教育经费,又能保证童童长大到退休的收入。在华夏人寿理财师的帮助下,夏女士投保了华夏人寿“童鑫锁”两全型分红险。 

  夏女士年缴保费21052元,缴费期20年,保额10万元。童童从该合同生效90天后(需经过犹豫期)即可领取3000元;从童童7周岁至54 周岁每年都可以领取3000元,到童童55周岁至64周岁,童童每年可领取1.8万元,65周岁至87周岁每年领取3.6万元。如果童童生存至88岁后的 保单周年日,可获取20万元的满期金。如果童童在保险期间身故,可获得3倍保额的赔付,即可获得30万元,保险期间内每年可享受现金红利。红利不领取可以 累计生息,到童童88周岁的累计红利(中档)约为2154680元。 

  【专家点评】华夏人寿总精算师张科:“夏女士所存保费仅40多万,即可领取200多万现金红利,这就是分红险的优势,尤其是从小开始投保,不仅领取的红利时间长,而且获取的现金红利也多。交纳的保险费不增加,但得到的保障却通过分红不断上涨,并且复利上涨。” 

  太平人寿北京分公司金牌讲师刘国琴认为,分红险适合那些个人经济状况良好,长期收入稳定,并且想为未来较远的某一时间点(如子女的教育、婚嫁, 自己的养老等等)提前做准备的客户,尤其适合年轻且需要保障期限长的客户。保险解决的是一生的事情,分红保险并非为了赚钱,其目的是为了抵御未来的通货膨 胀。

  名词解释

  【分红保险】是保险公司年经营收益扣除相应的成本后的部分称为可分配盈余,根据国家要求将可分配盈余的70%根据每张保险合同对公司贡献程度进 行收益分配,分红分为现金形式和购买新增保险金额方式。目前保险公司的非消费型的保险产品基本都有分红方式,例如重大疾病保险、养老金、终身寿险、理财产 品等等。除了年度分配的新增保险金额之外,保险公司还会分配一笔现金终了红利。

  购买分红险小贴士

  专家提醒,如果个人财务状况不够理想,或者在缴费期限内将会发生可预见的收入震荡,再或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将有大笔的开支需要现金流支撑,那么这样的客户在购买分红险之前一定要慎重。 

  投保人选择分红保险首先是保险,其次才考虑储蓄和投资功能,不应对短期的收益看得过重。短期内有大笔资金需求的家庭应慎购分红险,因为如果在短期内中途退保,只能按保单的现金价(210,-0.02,-0.01%)值退费,可能连本金都难保。 

  依据中国保监会的规定,保险公司不能对分红保险的分红水平进行预测和承诺,即便以往的业绩确实较高,也不能保证以后仍会维持较高的水平,因此在购买分红保险时,如果个别营销员以较高的分红许诺作为诱导,市民不应盲目听信。相反,要注意了解各寿险公司的经营业绩。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 京华时报 作者: (责任编辑:dulina)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