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资讯中心 | | | 贸金人物 | | | 政策法规 | | | 考试培训 | | | 供求信息 | | | 会议展览 | | | 汽车金融 | | | O2O实践 | | | CFO商学院 | | | 纺织服装 | | | 轻工工艺 | | | 五矿化工 | ||
贸易 |
| | 贸易税政 | | | 供 应 链 | | | 通关质检 | | | 物流金融 | | | 标准认证 | | | 贸易风险 | | | 贸金百科 | | | 贸易知识 | | | 中小企业 | | | 食品土畜 | | | 机械电子 | | | 医药保健 | ||
金融 |
| | 银行产品 | | | 贸易融资 | | | 财资管理 | | | 国际结算 | | | 外汇金融 | | | 信用保险 | | | 期货金融 | | | 信托投资 | | | 股票理财 | | | 承包劳务 | | | 外商投资 | | | 综合行业 | ||
推荐 |
| | 财资管理 | | | 交易银行 | | | 汽车金融 | | | 贸易投资 | | | 消费金融 | | | 自贸区通讯社 | | | 电子杂志 | | | 电子周刊 |
除了风险,在为期三个月的收购准备工作中,肖亚庆还有一个心愿:要让国际上重新认识中国国企
“不仅是服务和金融等行业在进行全球化变革,最终资源也会实现全球化,而中国必须要参与这个资源全球化过程。”
2月6日下午,肖亚庆走下飞机,刚刚结束了从澳大利亚回北京的长途飞行,他看起来有些疲惫。这一天是中国农历的大年三十。
在车上,肖亚庆听到广播里正在播放着一条新闻:全球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公司正式发布对另一大世界矿业企业力拓公司的收购要约,提出以3.4股必和必拓股票置换1股力拓股票,交易总额高达1474亿美元。
作为中国矿业巨头中国铝业的掌门人,肖亚庆在听到这个消息时并不吃惊,他甚至有些兴奋,因为仅仅在一个星期前,中国铝业(下称“中铝”)联合美国铝业(下称“美铝”)闪电般地用140.5亿美元收购了力拓伦敦上市公司12%股份,这位搅动了国际资本市场和矿业产业布局的中国人,成为国际上一时风光无二的风云人物。
三个月的“闪电项目”
成就一笔迄今为止全球交易金额最大的股票交易项目,需要多长时间?肖亚庆给出的答案是:三个月。
在国外投行机构看来,这是一个需要天文数字的资金、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需要了解几个国家的法律和规则的收购项目。“如果算上之前的调研工作,到收购成功,一个上百人的团队大约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一位投行界人士表示。
肖亚庆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中铝从和美铝接触、双方高层一拍即合后,就开始了各自的准备工作。“事实上,美铝和我们一直在合作,大家都有意联手在国际上购买一些矿产资源。”肖亚庆解释着这个简单的初衷。
中铝的几十个人以及中铝所聘用的国际顶级的财务顾问和法律顾问,要迅速了解与收购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力拓业务所涉及的国家的相关规定。比如,如果收购股份超过15%,必须获得英国和澳大利亚政府部门的批准。这个规定决定了中铝和美铝最终收购的股份数字。此外,还有收购所需要的巨额资金。
2月1日,中铝对外宣布联合美铝收购了力拓英国上市公司12%的股份。当肖亚庆踌躇满志地在英国接受媒体采访时,没有人知道在前一日,英国股市闭市后对价交易那一刻的紧张和惊险。
尽管到现在,肖亚庆还有些自言是商业秘密的细节不能公开。但他不讳言,那个从黄昏到深夜的经历,将是他毕生难忘的。“我们一直在和对方商量价格,买多少股份,多少钱成交,我一直在签署文件,厚厚的,有这么高。”肖亚庆一边说,一边比划了一个几十厘米的高度。
来自中铝的几十个人已经连续几天彻夜工作,每个人的精神像上足了发条一样紧绷着。即使是中铝在伦敦宣布收购成功后,中铝的人也没来得及庆祝,释放一下几个月来的紧张和疲惫,因为他们要立刻赶赴澳大利亚——力拓的很多矿产资源是在澳大利亚。在此之前,中铝已经向澳大利亚总理发函告知收购事宜,作为力拓公司的最大单一股东,中铝愿意向澳大利亚表示友好。
仅仅是此前一个星期,力拓集团首席执行官艾博年(Tom Albanese)造访北京,他拜访了中国商务部的官员,拜访了宝钢,却没有拜访中国铝业公司。尽管艾博年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屡次强调,他们不会接受必和必拓的“橄榄枝”,因为必和必拓的报价远远低估了力拓的价值。但是,艾博年不会想到,一个星期后,中铝会捷足先登成为他们的最大单一股东。
由于此次收购属场外交易,中铝并没有和力拓进行任何实际接触。在力拓2007年度报告发布会上,力拓矿业集团亚洲及中国区总裁路久成向本报表示,在听到这个消息时,力拓主席保罗·斯金纳感到“受宠若惊”。
“我和他们都是老朋友了,和必和必拓的CEO也是老朋友,我们经常会在国际矿业会议上碰面聊天。”肖亚庆说。老朋友“闪电出击”后,世界矿业资源的布局再次被改写。
必须参与资源全球化过程
在肖亚庆看来,形成这个“闪电行动”的初衷并不复杂。“尽管国际上对我们这个举动(指收购力拓)有诸多猜想,但追求利润最大化也是我们的目的,完全可以从商业角度来看这件事。”肖亚庆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在几年前,肖亚庆就发现了一个国际趋势:做单一金属产品的企业发展越来越慢,最终的结局或者是向多元化发展转型,或者是被收购。所以,中铝在力图突破原有的单一格局,发展多金属国际化矿业集团。甚至,他们一度想改掉“中国铝业”这个看起来具有单一含义的名字。
囿于矿产资源的稀缺,也为了自身的发展需要,中铝必须要走出国门去开发新资源。在肖亚庆看来,这是中铝必须走的一步棋。虽然企业在国内也要置身于国际竞争中,但难免有“坐井观天”的短视。那么,走出去,与国际顶级企业合作,真正地参与国际竞争,则成为必然。
“事实上,不仅仅是服务和金融等行业在进行全球化变革,我相信,最终资源也会实现全球化,而中国必须要参与这个资源全球化过程。”肖亚庆理解的资源全球化,是中国这个能源消耗大国在使用这些资源的同时,又向其他国家输出了很多商品,就是说,中国消耗的资源是在为全世界服务。
肖亚庆承认,在以前与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合作时,会意识到中国企业和他们的差距,所以,他认为,企业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情况,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弱势,并及时地补救和进步。“美铝也是看到了我们的发展速度很快,又看重我们的发展前景,所以他们愿意和我们合作。”肖亚庆说。
选择与美铝合作联手来打这场漂亮仗,也是缘于中铝与美铝多年来的友好合作。在中铝当年的IPO项目中,美铝曾经作为其战略合作伙伴大赚了一笔。在与一些国际大企业的合作中,中铝也发现,只有寻找到双方的共同利益点,才能形成良好的合作局面,成就一块共同拥有的、在国际所向披靡的“敲门砖”。
于是,针对国际上越来越不乐观的矿业资源状况,中铝和美铝一直有一个共同心愿,希望能联合起来购买一些矿产资源,以达到双赢结果。
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国企
对肖亚庆来说,单纯地做到产能第一相对简单,大规模地扩大生产就行。但这些所谓的“世界第一”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目前,能够把一定的资源优势抓在自己手里是中铝的第一个目的,下一个目标是把中铝做成一个综合实力强的大企业。
成就这个目标,要尽量利用自己的长处和强项,回避自己的短处和弱势。比如中铝在国内投资的电力公司,会选择用电力企业的人员来管理。同样,在海外的投资,也会结合当地情况,而不是自己投资了就一定要“大权在握”。
肖亚庆回忆起从与美铝达成一致意见决定购买力拓股份的时候,中铝将申请上报国资委。国资委提出了两个意见:按市场规律办,中铝是否有能力承担风险。
“其实,我们在考虑风险上花费的时间,要远远多过对这个项目的考虑时间。”肖亚庆一语道破了他曾经的“心结”。力拓是一个拥有丰厚资源、净利润率高市盈率却不高的企业,即使是每年的分红就可以分担一部分融资成本。从矿业资源不可再生的长远角度看,这个投资更不会是个亏本生意。
风险主要来自于对“游戏规则”的理解。由于力拓的资产分布区域涉及到英国、澳大利亚、美国、非洲和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项政府监管内容,每一个要素都可能成为中铝兵败伦敦的原因。
除了风险,在为期三个月的收购准备工作中,肖亚庆还有一个心愿:要让国际上重新认识中国国企。
这一次,肖亚庆和中铝做到了:中国企业第一次成为世界顶级大企业的最大股东之一。由于力拓资源丰富,又于去年收购了加铝集团,成为全球领先的铝业生产商,中铝显然会因为12%的股份而拥有对国际铝土矿资源的话语权。
同时,中铝用自己的高效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国企。“我相信通过这件事,外国企业能够看到中国国企是有能力的,我们也是在按照市场规则做事。”肖亚庆说。
在1月31日英国股市闭市后,中铝以力拓收盘价格溢价约19%的价格完成了场外交易。第二天开盘,因为中铝和美铝的介入,力拓股价开盘上涨了15%。“这充分证明我们的判断是准确的,无论是我们还是其他投资者,对力拓的价值都是看好的。”肖亚庆说。
肖亚庆
●1959年出生,北京人
●1978年10月~1982年8月,在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专业学习
●1986年,东北轻合金加工厂担任工程师
●1998年6月,任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1999年6月,任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离开西南铝业之后,担任中国铝业公司副总经理
●2004年,任中国铝业公司总经理
陈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