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

时间: 2009-08-11 16:10:56 来源: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网友评论 0
  • 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对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转变发展方式 提高发展质量

  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发展,形成了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和理论体系、发展规律以及遵循原则,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首先要深刻认识为什么发展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机械化是用先进技术装备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产品数量和品质日益增长和提高的需要同落后的农业生产之间供需矛盾的需要;是国家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业基础,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解决工农矛盾,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农民增收增效,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的需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根本原因是在农业生产中用推进技术进步的方法,来解决供需矛盾、差异矛盾等两大矛盾问题,以实现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相适应、协调发展,工农、城乡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根本目的和强大动力,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现代农业的战略目标,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发展根本宗旨是为了造福人民。

  针对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应当遵循农机化发展规律,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积极引导农民充分考虑自身条件、市场、资金等诸多因素,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机械化。

  一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农业机械化总量、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系。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应当由资源开发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由投入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随着农业机械总量的不断增加,应当不断开发新的作业领域。同时,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加快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引导农机研发、生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研发生产多功能、高效率、高性能的农业机械,满足农业结构调整,多产业发展要求。

  二是要加强规划,合理配置资源。较准确地测算出本地农业发展对农机化的需求。包括耕地面积、农机作业层次、作业量、经营水平和农民收入等基础资料,制定出农机化发展步骤、发展重点、年度计划、中长期规划等,并经论证后告知广大农民,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并通过技术、行政手段,加大调控力度。

  三是要加大新技术示范推广力度。随着农机化水平的提高,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不断涌现。复式作业、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技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林果机械化技术、畜牧业机械化技术等,都是降低农机化投入,提高机具利用率,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技术。目前,新疆各地区已开始引进试验,但应用面不广,普及率低。因此,各地政府应加大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的投入力度,使这些技术尽快被广大农机经营户所掌握,尽快实施应用,进一步提高农机化经营效益。

  四是要加强对农机使用者的培训教育,提高使用者科技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当前,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各类农业机械的构造性能比20世纪80-90年代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使用者的操作技术要求很高,但是大部分农机使用者的技术水平不尽人意。有不少农民不按使用说明书正确地操作使用,忽视日常保养维护,导致机具出现故障,影响使用效率,农民又责怪产品质量,使企业与农民发生矛盾和纠纷。因此,当前大力加强对农机使用者的培训是非常紧迫的问题。

  农业机械化是一个大系统。系统外部同许多部门有联系。系统内部也有很多子系统,需要相互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同系统外的各个部门密切配合,认真履行职责,抓住当前发展农业机械化空前有利的时机,顺势发展,科学发展。当前要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要继续坚持“扶持、引导、规范、服务”的方针。鼓励农业机械使用者通过机械、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实行联合,创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机合作组织,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2.创新农业机械科技服务机制。要加强农机化关键技术创新,加快研发适应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要求的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推进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和示范基地建设,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3.加强机耕道、场库棚和维修站点建设,改善农机作业运行条件。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扶持投入,改善农机具维修保养条件。充分发挥农机生产企业的作用,建立高性能农机具维修站点和区域骨干维修站点。

  4.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一要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构建以国家农机化推广机构为主导,农耕服务组织为基础,农机科研、教学单位和农机企业参与合作,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农机技术推广体系。二要加强农机质量监督体系,努力提高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三要强化农机安全监理体系建设。努力构建以源头管理执法监控、宣传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安全长效机制。四要完善农机化信息网络。构建功能齐全、服务优良、高效共享的农机化信息网络体系;改善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发布机制,贴近机手,贴近农业生产,提升农机化信息服务水平,以信息化推动农业机械化。

  5.大力培养农机化人才。活跃在第一线的农机驾驶操作和维修人员,是新型农民的代表和发展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不高,作业、维修、经营技能不强的问题也很突出。要大力推进农机化“三支队伍”的建设。一是针对农机能手、维修能手、经营能手,建设一支技术熟练的实用人才队伍。二是针对基层农机化科技和推广人员,建设一支业务精通的科技人才队伍。三是针对农机管理干部,建设一支理论功底扎实,富于开拓精神的农机化管理人才队伍。

  6.加强引导,促进农机企业服务水平的提升。农机生产企业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力量。让农民买得起,用得上,效益好,即是政府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也是农机生产企业的必然选择。企业只有生产功能适宜、质量可靠的产品,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才能使农民持续不断的使用所生产的产品,企业才有持续发展的机遇。因此需做到三个引导,第一引导企业不断开发适宜的产品;第二引导企业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第三引导企业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 (责任编辑:alexmls)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