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互联网企业产业化转型路向何方

时间: 2019-10-29 17:20:40 来源:   网友评论 0
  •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我国互联网企业发展既面临全球技术创新加速颠覆变革的新挑战,也面临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新机遇。互联网企业如何在数字产业化的浪潮下更好地把握机遇,寻找新动力,拓展新边界和开辟新空间,走出一条产业化转型的新道路,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来源:人民邮电报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我国互联网企业发展既面临全球技术创新加速颠覆变革的新挑战,也面临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新机遇。互联网企业如何在数字产业化的浪潮下更好地把握机遇,寻找新动力,拓展新边界和开辟新空间,走出一条产业化转型的新道路,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互联网企业产业化转型是大势所趋


人口红利见顶,互联网行业发展阶段化特征明显。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普及率达59.6%,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随着网民增长趋势放缓,互联网行业发展呈现新特征:一是三四线城市和农村等下沉市场成为发展焦点,趣头条、拼多多等成功上市正是基于下沉市场的开发,面向三四线城市的业态和应用为消费互联网发展提供增量蓝海;二是围绕消费者吃穿住行用的消费侧互联网服务需求日益饱和,我国移动应用市场App数量趋于稳定,移动互联网发展已进入平稳期,融合创新决定移动服务发展未来。


经营焦虑升级,互联网企业外部扩步伐加快。无论社交、电商、搜索还是娱乐,消费互联网平台企业的主要经营思路都是通过爆款产品吸引流量,再将流量与商业机构进行引导嫁接,实现流量变现。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见顶,流量增长命门暴露,各大互联网平台企业核心业务都面临增长压力:2018年,微信用户接近11亿,连续两年增速放缓;阿里和京东的GMV增速呈持续下降态势;2019年第一季度,百度净亏损人民币3.27亿元,出现2005年上市以来的首个亏损。核心业务增长放缓致使互联网企业焦虑升级,寻求外部新增长点的动机加剧,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加速,新零售、共享出行、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不断出现。面向产业互联网的转型同样也是源于行业焦虑的远期发展规划和业务布局,即互联网企业寻找未来增长点的一种试探。


企业服务领域潜力巨大,新的市场红利悄然形成。消费互联网的潜力依赖于网民规模,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则基于企业数量。在我国人口红利消失的同时,企业红利悄然形成。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2018年3月16日我国市场主体数量迈入“亿户时代”,截至2018年年底已达1.1亿户。其中企业3474万户,全年平均每天新增近2万户企业。我国不仅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市场主体数量也居世界第一,潜在的企业服务需求巨大,远未得到开发和满足,未来市场空间不可限量。


谋求转型发展方式及路径


调整组织架构,强化转型抓手。2018年9月30日,腾讯官方宣布,启动新一轮战略升级,调整组织架构,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拥抱产业互联网。同年11月和12月,阿里和百度分别进行组织架构调整,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百度将智能云事业部升级为智能云事业群组,被业界解读为BAT齐聚产业互联网赛道。从主要互联网企业组织架构调整的动向不难看出,云成为其面向产业服务转型发展的主要抓手,平台化和规模效应仍是BAT认为最合理的发展方式,因此,他们都着力投入资源,大力发展云服务及相关产品。


打造开放平台,吸引合作伙伴。虽同名“互联网”,但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因服务主体不同,在商业模式、产品、生产及交付过程、人员构成等方面差别很大,对产业理解的匮乏和人力成本的高企使得互联网企业很难全面深入产业一线,因此,BAT的云平台都采取了开源的方式,通过打造开放平台,构建合作生态。腾讯云在人才培训、市场推广、商机交流、激励金、云市场、平台及服务支持等方面为合作伙伴提供红利;百度AI算法全部开放供合作方和客户免费调用;阿里云除基础平台外,数据工厂、算法工厂和AI创作间均采取开放方式,试图打造企业级应用商店,以壮大合作生态。


利用自身优势,赋能其他产业。消费互联网重在“眼球经济”,靠爆款产品快速吸引流量,而后想方设法实现流量变现,产业互联网则强调“价值经济”,即通过创造全新的管理、生产、服务模式,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因此,“开放能力”和“创造价值”是互联网企业产业化发展的重点。互联网企业因其消费侧优势的不同产生产业互联网发展路径差异,例如,腾讯利用C端社交网络巨大优势,联通企业端,强调为企业市场扩展及营销赋能;阿里以阿里云为主攻,结合消费领域大数据,为制造企业产品研发赋能;百度利用AI弯道超车,融合AI、大数据的技术能力,通过云的载体进行输出,提升企业生产活动效率。


挑战与机遇并存


互联网企业的产业化转型如火如荼,但产业内外的质疑声却从未停止。首先,发展规模化的产业互联网难度重重,企业需求差异巨大,且产品周期很长,产品稳定性要求高,需要在垂直领域里有相当的积累,互联网企业的消费侧经验很难规模化复制。其次,消费互联网领域的经营思维和惯性反而会制约互联网企业的产业化发展,特别是大的平台型互联网企业,习惯了单一标准化产品赚快钱的模式,面对需求极度分化的企业需求,仍试图采取标准平台的方式切入,成功概率将大打折扣。最后,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仍未找到,消费互联网一直采取的是“羊毛出在狗身上让猪来买单”的思维,并以此开发出各种商业模式,而这种模式在产业侧却很难行得通。2018年阿里云营收213.6亿元,亏损55.32亿元人民币;腾讯云增长超过100%却仍大幅亏损,商业模式确实与盲目追求扩张并存,未来发展前景存疑。


我国拥有全球最繁荣的互联网应用市场,互联网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积累了大体量用户、海量消费数据、细分领域先进技术、充足的资金和优秀的人才,这些优势转移到产业侧,将对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产品设计优化、生产流程和质量管理、产业链金融等方面产生影响,给传统产业带来更大的市场、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更多的资金,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面向社会化生产的资源配置与协同,由外至内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


作为政府主管部门,一方面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医疗、教育、金融等互联网与其他产业紧密融合的领域加强协同管理和监管研究,引导互联网企业更好地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市场监管,防范互联网企业在快速扩张过程中的执法缺失产生的市场风险,在服务标准、数据安全等领域加快出台相关政策,保护用户权益,保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