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美国百利金融集团危机始末

时间: 2012-09-18 14:56:11 来源: 银行家  网友评论 0
  • 2012年7月10日,业内知名期货经纪商,美国百利金融集团(Peregrine Financial Group Inc. PFG Best,以下简称“百利金融”)向伊利诺伊州北区破产法院提交破产清算申请。“百利金融”显然不是这些经纪商之中,用这种手段挪用客户资金的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2012年7月10日,业内知名期货经纪商,美国百利金融集团(Peregrine Financial Group Inc. PFG Best,以下简称“百利金融”)向伊利诺伊州北区破产法院提交破产清算申请。监管机构——美国期货协会(NFA)——在7月9日声明,“百利金融”超过2亿美元的客户资金从账户上不翼而飞。目前,“百利金融”全部账户资金已被冻结,其所有金融服务业务也被终止。“百利金融”之后发布公告称:“在没有进一步消息前,客户只能执行平仓操作,其他一切交易都被禁止,公司现被禁止释放一切资金。”

  距离曼氏金融破产仅9个月,眼下又有一家美国经纪商面临破产。虽然“百利金融”的客户资产只有大约4亿美元,与曼氏金融相比规模很小,但投资者对美国金融业的信心、美国监管机构的公信力都因此次事件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又一个金融巨人的倒下,在让人们扼腕叹息的同时,更应该引起深思。引发“百利金融”破产的原因是什么?对风险管理和控制有何启示?在我国大力发展期货业进程中,能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百利金融”破产危机

  美国百利金融集团在1980年由拉塞尔·沃森道夫创立,是一家大型的金融服务商。其业务涵盖全球各类商品、金融期权、零售和机构外汇、贵金属现货和期货、客户管理基金、全方位的经纪人服务以及培训等各个方面。此后,公司走上迅速发展道路。美国《期货杂志》最新公布的经纪公司排名中,“百利金融”名列第27位。进入前十位的机构包括美国高盛、J.P.摩根、德意志银行、花旗银行、瑞士银行、摩根士丹利等。根据排名,美国百利是第二大非结算期货经纪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外汇经纪公司之一。

  1998年,“百利金融”开发推出了第一个Best Direct期货交易平台,到目前共拥有17个交易平台供客户选择,可以交易多种期货、外汇和期权产品。2004年,百利金融的加拿大、欧洲等分公司相继设立。2007年,公司外汇月交易额超过千亿美元,同年,收购美国国家交易公司。2011年7月,美国“百利金融”获得中国银监会的批准,在上海设立中国代表处。

  直到“东窗事发”前,整个公司还在一个看似良好的情况下运行——伪造的财务状况成功“逃过”了NFA的监管。7月9日下午,NFA官员进驻百利,令其所有账户进入平仓清算阶段。当晚,NFA对“百利金融”进行了审计,该集团账户下实际持有的客户资金只有510万美元,而集团却谎称有2.2亿美元。据此,NFA认定,在2010年2月和2011年3月的两次报告中,“百利金融”伪造了财务状况,使得实际只有几百万美元的银行余额,看上去超过了2亿美元。

  “百利金融”破产原因

  管理者的道德风险。“百利金融”陷入破产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是变相挪用、骗取客户的资金,以及隐瞒真实债务情况和涉嫌对客户的欺诈。沃森道夫在自杀前的告白书中,披露自己把从客户中诈骗来的钱用于补充公司资本金、建立新的总部大楼,甚至用来交监管部门的罚款。7月18日,在出席法庭听证会时,沃森道夫也承认挪用了客户超过1亿美元的资金,并提到早在1993年,他就开始挪用客户资金。对于钱的去向,他的解释是“大部分挪用的钱用来建立新总部和补充公司的资本金,并支付罚款和日益增长的监管资本金,有时候也用来填补业务亏损”。

  在沃森道夫自杀前,没有人相信他会做出贪污客户资金这样的事情。从1972年从事期货经纪业至今,沃森道夫在业内积累了极高的声誉,在人们眼中,他不仅是一位期货业的元老,也是一位慈善家。但在金融生态恶化的环境下,面对经营困境及业绩考评,即使过去信誉优异的管理者,也极有可能铤而走险,作出牺牲企业长期发展和客户的利益的不道德选择。

  公司内部控制存在漏洞。根据监管部门要求,经纪商自有资金和客户保证金之间,应该有严格的“防火墙”隔离制度。但是一些缺乏有效监管的经纪商,自有资金和客户保证金常在一个账户之下,加上场外市场清算制度的不完善,为经纪商挪用客户保证金大开方便之门。

  “百利金融”显然不是这些经纪商之中,用这种手段挪用客户资金的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值得注意的是,在“百利金融”网站上提供的中文介绍手册上却有这么一段话:“‘百利金融’作为受监管的美国公司,期货客户资金采用隔离账户存放,外汇客户资金采用分离账户存放,使公司运营资本金与客户资产严格分开,从而确保客户资金安全。”

  监管机构形同虚设。“百利金融”破产危机曝光后,人们发现,沃森道夫的欺诈手段并不十分高明。“欺骗那些监管部门太简单了”,在法庭上沃森道夫这样陈述。作为前NFA的董事成员,他深谙“监管之道”。首先,他虚设了一个邮箱,用来截获NFA的机密监管文件,这些文件本应该邮寄给银行用来核实账户余额。随后,沃森道夫利用技术手段修改银行账户余额,并伪造银行签名,再寄回给NFA。至于银行寄给百利的真正的对账单,沃森道夫则以他全资所有这家公司,是唯一的股东为由,不允许任何人查看对账单。利用这种欺上瞒下的手段,在近20年的时间里,沃森道夫不仅骗过了监管部门,就连公司内部也没有其他人知道公司真正的财务状况。直到2011年11月,由于曼氏金融破产,NFA改善监管手段,银行账户余额改用电子确认,沃森道夫的伎俩才得以曝光。

  近20年的欺诈行为却从未被发现,作为监管机构的NFA和CFTC也受到外界的强烈抨击。一位美国百利的客户甚至呼吁国会就此事件对NFA也展开调查。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NFA终于在7月16日宣布:“将全面检视其审计查账部门,并对所有期货交易商的银行账户进行彻底检查。”CFTC的主席近日也承认在“百利金融”事件中存在监管失误,并将重新检视自律监管机构制度。

  破产危机的启示

  “百利金融”陷入破产危机,给我国的金融机构、监管机构、特别是期货行业带来很多启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要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并将风险控制落到实处。作为经营30多年的期货机构,“百利金融”理应有着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制度的执行力在不同时期存在风险隐患,尤其是高度关注最高管理者对制度的执行程度。此外,在金融机构扩大业务的同时,应不断完善风险控制机制,针对不同时期金融生态环境的变化,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在经营自营业务时,要同时兼顾收益和资金安全,建立完善的“防火墙”机制,对运营风险进行必要的警示和处理。同时也要认识到,仅仅加强制度建设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将风险管理落到实处。“百利金融”也声明了自己的风险管理制度:公司自有资金和客户保证金分离账户存放,严格分开。但是没有落实的制度,最终成为了欺骗客户的幌子,也为公司的危机埋下了伏笔。

  金融机构要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为第一要务,并切实披露信息。不论是“百利金融”欺诈客户,挪用客户资金,还是之前曼氏金融投资以高杠杆大举投资欧债导致破产,都暴露出对投资者利益的漠视。金融业作为一个服务行业,其本质的立足点应该是服务于自己的客户,保护客户的合法利益。没有投资者的利益也不会有金融机构的利益。从表面上看,金融机构利用手段掩盖挪用客户资金,从而谋取短期利益,但从根本上讲,这是在既得利益的驱使下对法律法规的漠视,对投资者的不负责任,更是对金融机构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腐蚀。投资者是整个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只有金融机构长期坚持保护投资者利益,才能提升投资者对金融机构的信任,使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关系,促进金融市场的良性发展。

  金融监管部门需改善监管方式,并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监管。监管部门要注意完善监管体系中存在的漏洞,避免高管人员和机构利用漏洞逃避监管;对不同金融机构实行有针对性的分类,对重点金融机构进行重点监管,并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监管,并对监管的方式进行探索,不能只为监管而监管,要及时发现问题,为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和发展保驾护航。目前,我国采取建立专门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将期货市场的客户资金全部纳入监控范围,通过第三方有效地进行监管和信息披露,有利保障了期货市场的长足发展,在实践中得到了期货公司股东、经营层以及投资者的高度认同,保证金的监管模式得到发达国家的认可。

  现阶段,我国正在大力发展金融市场,特别是期货市场。随着国债期货、原油期货的上市,更多的金融机构、资产管理机构、企业会进入期货市场,金融机构如何加强期货投资的风险管理、如何利用期货市场的优势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服务,避免简单照搬发达国家的监管模式和经验,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监管体系,应成为今后我国期货市场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作者单位: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应用金融研究中心)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银行家 作者:刘立新 杨小玄 (责任编辑:wmy521)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