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股指期货助力风险管理和市场创新渐入佳境

时间: 2013-04-11 19:16:40 来源: 金融时报  网友评论 0
  • 再过几日,股指期货就要迎来它的三周岁生日。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股指期货在打通各大市场分割状况的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保险”,有助于投资者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

  再过几日,股指期货就要迎来它的三周岁生日。从陌生到熟悉,从投机到投资,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者也慢慢接受和运用股指期货的核心功能———风险管理功能。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股指期货在打通各大市场分割状况的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保险”,有助于投资者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

  理论上讲,机构投资者在面临市场下跌风险的情况下,如果认为其投资组合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可以通过股指期货对冲市场下行风险,达到继续持有其投资组合的目的。这既有利于机构投资者长期投资保持投资组合稳定,也避免了因机构投资者大量卖出股票引起的市场超调,有利于保持市场的稳定。

  三年来,机构参与股指期货的步伐持续加快。目前来看,除券商、基金专户已入市外,公募基金、信托也正式开始加入。截至2012年底,已有60家证券公司、25家基金公司、3家信托公司以及各类机构管理的200多个理财产品参与股指期货套保、套利等交易。其中,券商作为参与股指期货的绝对主力,以自营、融资融券、集合理财等多种方式全面进入股指期货交易。

  尤其是在2012年,机构进军股指期货市场步伐进一步加快。去年,新开特殊法人客户占特殊法人客户总数的五成以上,为三年最多。同时,客户类型进一步丰富,2012年新增的客户类型包括:单一信托、公募基金以及套利客户和证券自营投机客户。

  今年1月,首批5家QFII也正式入市,投资者结构进一步完善、丰富。分析认为,作为继券商、基金、信托、保险之后又一重要机构投资者,QFII进入期指市场,将增加市场的深度和厚度,有利于形成更为理性的投资理念,为资本市场提供了“正能量”。

  此外,很多私募基金也积极参与到这个市场中。一位私募人士表示,股指期货比商品期货更吸引人。使用程序化交易后,虽然每单都是微利,但是其复利效果惊人,收益颇丰。

  最新统计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股指期货累计开户13.7万多户,累计参与交易客户约11.5万个。其中,以券商、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成为市场的核心参与角色。据了解,目前,全市场共有法人账户1741个,法人交易量占比超过4%,持仓占比接近35%。

  股指期货的推出,也给机构的投资操作模式带来新的变化。以往,机构投资者普遍采用“高抛低吸”、频繁买卖股票来盈利,而现在很多机构积极运用期货产品,变现货交易为期货交易,减少在现货市场上的频繁操作。在股市持续下跌时,机构敢于稳定持股,坚持价值投资取向,大大减少了股票换手率。

  机构参与度的提高,也推动了市场整体持仓量的攀升。从股指期货上市以来的成交持仓来看,2010年爆发性增长、2011年平稳运行,2012年又出现持续的上行。2012年分月度的日均成交量、日均成交金额和日均持仓量复合增长率达到7.5%、6.8%和5.5%;12月的成交持仓都较上年增长翻倍或接近翻倍。而其中机构持仓已占市场近三成。

  值得关注的是,在股市持续调整的环境下,部分运用股指期货的机构业绩较为良好。资料显示,2011年,证券行业自营业务通过期货套保累计减亏近70亿元,去年,机构套保和风险管理效果进一步显现。“近两年来,凡是业绩表现突出的机构,大都是因为运用了股指期货进行风险管理。”某业内人士认为。

  此外,股指期货还有其他功效。浙商期货研究所所长王德峰认为,首先,一些担当ETF流动性服务商的机构利用股指期货规避做市业务风险,完善做市服务。其次,机构积极利用期货工具规避可能遇到的市场风险,剥离并获得定向增发业务中来自个股因素的潜在盈利。最后,机构利用股指期货为产业资本客户提供限售股保值服务方案,进一步稳定了产业资本的持股信心。

  除了为投资者提供避险工具外,股指期货还推动了产品创新。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章飚认为,股指期货的上市加速了金融创新步伐,形成金融产品多元化、投资策略多样化、交易方式多种化、竞争模式多层次化的金融生态环境,市场结构向成熟方向演进。

  数据显示,2012年发行的参与股指期货的券商理财产品已达18只,首发规模合计40亿元,双双超越2011年。而且大多数股指期货类理财产品收益都还较为不错。

  总体来看,股指期货为量化交易发展提供了新的载体平台,促进了金融工程技术更广泛地与市场交易相结合,程序化交易、算法交易、对冲交易、量化交易、配对交易等各类交易策略和模式纷纷涌现并成功运用。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运用股指期货的创新性产品还比较少。有分析认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创新产品的滞后是因为有代表性的指数期货和期权产品数量太少。因此建议,结合股指期货提供更多包括指数基金类、保本类、绝对收益类及创新ETF等在内的理财产品。

  运行三年,股指期货已步入平稳增长道路。在我国努力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总体框架下,想必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进程还要加快。目前看到的是,国债期货“呼之欲出”,推出股指期权的呼声也日益响亮。而在将来,伴随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不断扩大充实,各子市场有望实现贯通,一个更为完整、高效的多层次金融市场将逐步形成,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李光磊 (责任编辑:丁麒杰)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