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推石油期货现在应是理想时机

时间: 2009-06-05 10:22:05 来源: 上海证券报   网友评论 0
  •  在6月2日举行的“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上,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称,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的精神,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期货市场和金融衍生产品发展方面,要按照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具体安排,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有序推出原油、汽柴油、沥青等能源化工期货品种上市。这番讲话引发了业内人士对“石油期货国内上市”的遐想。
  虽然中国已经被视为仅次于美国的石油消费大国,但在国际定价机制里连0.1%的权重都没有,由于没有建立石油期货市场,我国石油企业和石油消费企业的石油交易均在现货市场,而没有套期保值,企业没有交易的自愿选择权,也没有一个多元选择的市场,所以中国总是被动地接受国际油价。据统计,2008年国际油价狂飙时,前10个月我国进口原油和成品油导致的贸易逆差达1300多亿美元。为保障国内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我国直接或间接给炼油企业、粮农和低收入群体的补贴达近千亿元之多。预计到2010年和2020年,石油进口将达到1.6亿吨和2.5亿吨,对海外石油的依存度分别超过50%和58%。

  同样处于油价波动风浪中的外资航空公司,却由于成功地在原油期货市场上套期保值,规避了因石油涨价带来的风险。1999年,当国内飞机载着每桶近40美元的高价油飞翔时,香港国泰航空每桶航油成本却不到20美元。同样承受风险的还有石化行业的中下游企业以及大量耗油企业。2003年美伊战争期间,燃料油的国际价格上涨到每吨2300多元,而华南地区以燃料油为原料的发电厂所能承受的燃油成本是每吨1600元。对比鲜明的是,形成新加坡石油期货市场价格的基础是每天不足10万吨的交易量,但新加坡通过石油期货市场,却可以轻松操控亚洲市场几十万吨乃至上百万吨的石油现货交易价格。

  可见,建立石油期货对解决我国能源矛盾具有现实意义。随着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大幅扩张,石油在今天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基础能源,除了期货的风险推崇和商品定价功能对国民财富具有保值作用之外,石油期货及石油期货市场已经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成为发达国家的工具。从某种意义上说,石油已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商品,它内含太多金融因素和政治因素。目前,石油定价权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的表现。

  当然,我国建立石油期货市场还有一些十分复杂的背景因素。一方面,国内油价改革严重滞后,扭曲了市场机制,不能正确地引导消费,在错过了2006年那次低油价时机后,我国的成品油市场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才推出。另一方面,我国石油流通市场发展水平与国外差距太大,经营者缺乏、监管者水平不够,尚需要逐渐摸索。制约国内推石油期货的最大、最现实的障碍,是我国的原油进口权仅掌握在几家大型石油公司手中。国内石油市场存在严重的垄断,国内石油“安全”维系在少数几家国企身上,而全社会资金却不能进入这个市场来缓解中国的石油危机。而一个健康运行的期货市场,正是需要在无垄断的情况下,供需完全靠市场来调节。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油价出现了过山车似的走势。我国为应对金融危机,实施了巨额经济刺激计划,避免了大起大落的局面,在国际上的影响不断扩大,人民币保持稳定,因此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从内部需要和条件来看,我国建立石油期货,目前是比较理想的时机。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周子勋 (责任编辑:huangzhen)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