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资讯中心 | | | 贸金人物 | | | 政策法规 | | | 考试培训 | | | 供求信息 | | | 会议展览 | | | 汽车金融 | | | O2O实践 | | | CFO商学院 | | | 纺织服装 | | | 轻工工艺 | | | 五矿化工 | ||
贸易 |
| | 贸易税政 | | | 供 应 链 | | | 通关质检 | | | 物流金融 | | | 标准认证 | | | 贸易风险 | | | 贸金百科 | | | 贸易知识 | | | 中小企业 | | | 食品土畜 | | | 机械电子 | | | 医药保健 | ||
金融 |
| | 银行产品 | | | 贸易融资 | | | 财资管理 | | | 国际结算 | | | 外汇金融 | | | 信用保险 | | | 期货金融 | | | 信托投资 | | | 股票理财 | | | 承包劳务 | | | 外商投资 | | | 综合行业 | ||
推荐 |
| | 财资管理 | | | 交易银行 | | | 汽车金融 | | | 贸易投资 | | | 消费金融 | | | 自贸区通讯社 | | | 电子杂志 | | | 电子周刊 |
纵观历史长河,白糖价格走势可谓波澜起伏,影响食糖价格的因素也是千差万别。在综观白糖价格历史走势后,我们将从国家政策、供需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对未来糖价走势的判断。
白糖历史价格回顾
表1:2001-10-12至2009-03-31期间国内综合糖价
从近八年的走势看,糖价在2006年2月7日达到5425元/吨的历史高位,随后的走势便与这一峰值渐行渐远。由于2008年国内食糖产量大幅 增加,供大于求的压力导致糖价于08年10月13日跌至2829元/吨的谷底。08年初的霜冻虽然没有使当年减产180万吨的预言成为现实,但对09年的 食糖产量却造成极大的影响,因而糖价顺势出现了一波快速上涨的行情。
国家收抛储政策
糖业生产关系到4000万糖农的增收和边远地区的脱贫致富,国家会对供求和价格进行调控,经常会出现政策市。
2008年年初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暴涨过后,糖价于3月份开始大幅跳水。为了稳定糖价,保护农民和制糖企业的利益,在糖价大幅下跌的07/08 榨季,中央和广西地方政府先后累计收储了110万吨白糖,其中广西政府30万吨的收储量预计在2010年投放市场。由于08/09榨季期初,市场糖价依旧 低迷,为缓解制糖行业亏损和农民糖料款兑付困难的局面,国家在2009年1、2月份共计收储80万吨白砂糖。在研究历次收储时糖价变动情况时,笔者发现, 在国内食糖供大于求时,国家收储并不能改变其供需格局,因而对糖价的影响十分有限。
综合近两年的收储数量,国家储备仓库至少有160万吨的白砂糖。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白砂糖的保质期一般是18个月,那么2008年1-4月收储 的50万吨白砂糖到2009年7月即陆续到保质期,因此在7月份之前国家要么采取新糖换旧糖的方式,要么对库存进行抛储。如果用轮储方式,可能因为陈糖价 格而压低新糖;如果要抛储,则需要合适的价格,至少是顺价销售。如果按3700的收储价,一天仓储费0.4元/吨,则一年144元,则销售的成本价格大于 3844元。因此,除非糖价涨至3800以上,否则国家不会进行大规模的抛储。因此,可以说抛储是在糖价出现过快暴涨的情况下,国家为稳定食糖价格而采取 的抛售储备糖的措施。国储抛糖可以说是2005/06年度的焦点,在2006年年初白糖期货刚上市之时,白糖就创下了历史的最高价格。为了白糖市场的稳 定,从2006年1月5日到10月13日,国储糖共进行了12次拍卖,拍卖的成交总量达到了117.33万吨。从历次拍糖明细看,糖价呈先上涨后下跌的趋 势。
对于2009年国家是否采取抛储的政策,关键还是看届时糖价是否处于合理的水平,目前广西中间商白糖报价3500-3600元/吨上下,比糖厂 平均生产成本3300元/吨高出200-300元,这一价位尚处于一个较合理的区间水平。同时从前文对国家抛储时机的选择看,现货糖价在 3800-3900存在很大压力,若后期现货价格上涨至这一区间,则须谨慎,切忌盲目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