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股指期货六月飞雪 多头跌倒空头吃饱(图)

时间: 2013-06-26 17:51:21 来源: 《证券时报》  网友评论 0
  • 期指走势昨日呈现V型反转,持仓大减2万余手,总成交量133万手,创历史新高。在桑东亮看来,成功的投资源于对宏观数据的趋势性判断、技术面的趋势性判断、还有严格的资金管理。

  原标题[股指期货六月飞雪 多头跌倒空头吃饱(图)]

期指走势昨日呈现V型反转,持仓大减2万余手,总成交量133万手,创历史新高。翟超/制图

  期指走势昨日呈现V型反转,持仓大减2万余手,总成交量133万手,创历史新高。翟超/制图

  证券时报记者 沈宁

  一场暴跌,造就了一批成功者,同时也让部分投资者的心情跌至冰点。一个资金的零和游戏,财富就这样在市场剧烈波动间悄无声息地完成了重新分配。这是哪儿?这里是扬起“六月雪”的期指市场。

  昨日,期指市场延续前日暴跌势头、继续寻底,盘中再度出现恐慌性杀跌,午后一波强劲拉升收复大半日内跌幅。截至当日收盘,期指主力IF1307合约收报2112.8点,较前日结算价下跌45.2点或2.09%,合约当日减仓17886手至73401手,成交量有所放大。

  尽管周二期指呈现一定企稳意愿,但近几日的连续重挫着实令人叹为观止。6月以来,期指市场更是几乎一路单边下行,较高点已跌去近20%。走进暴跌背后的故事,几家欢喜几家愁。

  做空者的盛宴

  “多亏有了股指期货。”不少抓住此次机会的做空者都发出了如是感慨。在他们看来,正是股指期货的做空机制,让他们品尝到了难得的饕餮盛宴,收益颇丰。

  记者调查中发现,多半做空期指的投资者在此轮暴跌中盈利超过50%,有些甚至资金翻倍有余。理论上,按照期指近20%的跌幅计算,6月满仓做空的收益能接近200%。

  “我们5月29日清掉了所有股票组合,然后开始做空。”上海新泰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桑东亮表示。该公司目前管理的“银河新泰厚1号”运用积极对冲操作模型,因为有股指期货作为做空工具,4月启动至今收益相当可观。

  在桑东亮看来,成功的投资源于对宏观数据的趋势性判断、技术面的趋势性判断、还有严格的资金管理。

  “最主要是趋势判断,首先是宏观经济数据走向,其次是技术面。”桑东亮称,近几个月国内官方及汇丰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及生产者物价指数(PPI)下行,表明工业企业需求下降,持有库存意愿降低,经济形势持续低迷。股指期货反映市场预期,与宏观面高度相关。而技术面是对宏观数据等基本面的客观化,技术指标的空头排列则提供了入场做空的信号。

  交易手法和资金管理同样重要。“有些投资者会频繁日内交易,追涨杀跌很容易亏损,也有些开仓策略不对,在趋势初期开仓太少会影响策略的最终回报。在剧烈波动的市场中,必须有严格资金管理,一般10倍杠杆的期货做趋势交易的仓位应控制在三到五成。”桑东亮介绍说。

  昨日期指市场探底后快速回升,不少前期做空的专业投资者都选择了获利平仓。“午后伴随拆借利率明显回落,大盘出现一根长下影线,K线上为单日反转信号,次日上证指数会有测试5日线即向2000点反抽的过程,股指可能还会有50-60点的反弹,因此我们做了获利了结的操作。”桑东亮表示。

  死多头的滑铁卢

  零和游戏有赚就有赔,期指空头们赚得盆满钵满,也就意味着多头损失惨重。期指的此轮暴跌,堪称死多头们的滑铁卢。

  “期指成为客户亏损的重灾区。我们这儿大多数做多期指亏损的客户都是从60多万亏到只剩20万,有个大户1400万入场做多期指,如今仅存400万,亏损比例达到70%。尽管如此,不少死多头仍在坚守,也有一些因为保证金不足而被期货公司强平。”某期货公司上海营业部员工介绍说。

  中途盲目抄底被套牢的客户也不少见。一位期货员工向记者表示,他的一位客户在周一大跌时进场做多抄底,结果市场跌幅超出预期,该客户依旧选择持有,导致账户严重亏损。“这反映了投资者在市场暴跌时的一种心理,有些投资者习惯股市抄底思维,只会一根筋做多,逆势操作通常会造成很大损失。”该员工称。

  中金所盘后持仓报告显示,昨日前20名多空主力机构均大幅减持。其中,前20名空头机构减持空单16216手至76397手,减持幅度大于多头。

  抱有侥幸心理的多头此次能否顺利大逃亡?形势似乎依旧不妙。多数专业人士认为,尽管市场在当前位置会有反复,但中期下跌趋势尚未结束。

  桑东亮认为,下跌趋势还没有结束。“全球退出宽松已是大势所趋,对于国内而言,正处于去杠杆化的进程中,信贷偏紧会影响多数行业业绩,从而利空股市表现。当前形势仍不乐观,指数中期很可能会下探更低的位置。”

  作者:沈宁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沈宁 (责任编辑:丁麒杰)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