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一姐一哥弃公转私为哪般?不为别的,谁赶上浪潮谁就赢了

时间: 2017-11-23 16:39:04 来源: 自由理财师  网友评论 0
  • 基金经理为什么跳槽?

 来源:自由理财师

综合自众禄基金、凤凰股票、i投资、中国基金报等


基金经理为什么跳槽?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与基金经理创造的巨大财富相比,基金经理本人所得到的薪水虽然令高级金领也羡慕不已,但与基金规模增长产生的巨大财富相比,基金经理的高薪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至少是不能和与业绩挂钩可以分红的私募基金相比。


私募圈最为有名“私奔”当属一哥王亚伟一姐王茹远。


王亚伟创造过五年十倍的记录,并且成功穿越07-09年的牛熊,业绩持续排名前列。 


2006年至2012年,近5年他管理的华夏基金净值增长达1198.91%。2012年他离职创办私募公司,摇身一变成为“私募一哥”,掌管的昀沣资本2年收益率超80%,而泽熙1号的收益也达到137.44%。


王亚伟招牌式的微笑,一身西装,有王亚伟的论坛,会场会被挤得水泄不通,参会者会提前占位,庆幸自己能够一睹“基金一哥”的风采。


(王亚伟本人)


2012年5月4日,华夏基金发布王亚伟离职公告,在业内和资本市场引发地震。史上最杰出的公募基金经理由此作别。离开公募基金之后,王亚伟于2012年9月28日成立自己的私募基金公司千合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投身私募事业。成为又一位公转私的冠军基金经理。


另一位公转私的有名人物当属私募一姐王茹远了。


公募基金是个充满雄性荷尔蒙的战场,面对几乎每天都要进行的排名,不见血光却充斥厮杀,即便男性也不免望而却步。然而,却有着那么一群女性,爱红妆更爱武装,冲入阵地以柔克刚扯起自己的旗号,其中最醒目的莫过于上书“茹”字的大旗,便是威震江湖的王茹远。


一位中年男分析师曾充满仰慕地不吝赞美之词“王茹远是公募基金难得的三高人群:高情商、高智商、高收益,她对互联网的理解在国内绝对是金字塔顶级别,互联网女王、科技女神、基金一姐当之无愧。”茹远姐姐,得知己如此,足矣!


上天好玩,开发了拿盆接成长类牛股的游戏,而一姐无疑是骨灰级玩家。面对辉煌的业绩,她曾霸气宣示“不要把精力放在空间小的东西上,一定要放在 5 到 10 倍空间的东西”。这份底气则来自于互联网的经历曾帮助其重仓了一大波儿满意股,飘过来的有科大讯飞、东方财富、朗玛信息、银之杰、卫宁软件等等。


王茹远离任日 2014 年 10 月 17日,苦心经营 2 年多的宝盈核心优势 A(江湖名号小宝)共创造 127%的总回报,更蔚为壮观的是一年内 23 次分红排排站,事实证明,“基金一姐”的名号真的不是白混来的。


当然除了一哥一姐以外,公转私的基金经理越来越多,在基金业短暂的19年发展历史中,先后至少有14位总经理离职后最终选择创业私募,以实现自我价值。


他们的名字是:

龙小波,王鸿嫔,俞妙根,莫泰山,陈礼华,王文博,尚健,陈东升,吕宜振,俞岱曦,田仁灿,林利军,刘青山,尤象都。



那么这些基金经理们为什么要公转私呢?我们觉得有下面几个原因。


❶ “收入”是他们公转私时考虑的首要条件。几乎所有受访的公募基金投资人士都认为,“相比自身承受的压力,公募基金目前的收入与私募基金相比几乎没有任何吸引力。”中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透露,同一家基金公司的不同基金经理,收入差距达3-5倍,即相差50万到300万元。而私募基金那里,所有的收入都要翻10倍,利益的巨大差别是公募转私募的首要原因。


❷ 这几年公募做不过私募因为公募以前拥有的平台优势和信息优势已经没有了,繁文缛节的流程都成了提升投资业绩的桎梏。所以2014 年 12 月 11 日,王茹远携“大浪潮”刷爆新闻页面,秒杀性募集 18亿元轻松上头条,一姐在私募圈照样长袖善舞。


❸ 公募基金的投资范围有明确而严格的限制,不进股票池的股票根本不能投资,而且投资比例达到一定程度,就要进行逐层研究审批,程序繁琐。公募基金一般只能投资于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而私募基金的投资范围相比之下就要宽泛得多。


股票不仅仅是私募投资的唯一途径,股权投资甚至产业投资都被归列在私募的投资范围内,上海一家拥有十多亿规模的私募基金就是以投资尚未上市的股份银行的法人股为主要业务。另外,有些私募基金也不是简单地在二级市场买卖股票,同时会通过参与上市的定向增发来获利。


公募基金经理去私募,多数是自己创业或者出资做合伙人,无论职位还是职权都能比在公募的时候上几级台阶,未来的发展前景“无限”宽广。相比之下公募用人体系已经很完善,升值空间有限,越是规模大的基金公司机制越完善,职位越全面,晋升的难度也就越大。


 无论曾经多么辉煌,这些公募总经理们还是选择了私募作为自己很可能是一生的事业,当属顺势而为。公募基金发展的十几年,除掉货币基金,管理规模仅有4万亿元,陷入长期停滞.相比之下私募基金的管理规模总是屡创新高,已经突破上百万亿规模。


这些公转私公募老总留给我们的或许不仅仅是一个远去的背景,他们的一个转向或许能给我们释放出不少信号。一个行业衰落往往预示着另一个行业的崛起。


《浪潮之巅》中有一段话很漂亮,“一旦处在了那个位置,即使不做任何事,也可以随着波浪顺顺当当地向前漂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对于一个弄潮的年轻人来讲,最幸运的,莫过于赶上一波大潮。”


深谙互联网之道的王茹远以及这些弃公转私的公募基金经理一定是感觉到了这波私募浪潮的到来而提前蛰伏,所有的希冀与感情都倾注于产品名字大浪潮之中了。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自由理财师 作者: (责任编辑:hello123)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