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引领“固定收益+”配置时代 鹏华基金多策略增强收益

时间: 2016-11-09 11:23:56 来源: 号外财经网   网友评论 0
  • 一位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负责人近期曾表示,“银行传统的固收类理财产品主要配置债券和一些流动性管理工具,随着资产端收益下降远快于资金端成本的下降

作者:郝微 来源:号外财经网 

\

一位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负责人近期曾表示,“银行传统的固收类理财产品主要配置债券和一些流动性管理工具,随着资产端收益下降远快于资金端成本的下降,如果保持这种配置策略,很可能无法覆盖成本。”公募基金作为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可以覆盖全市场投资,以鹏华基金为例,不仅在固定收益资产有深厚积累,更具有在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及海外市场丰富的投资经验,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具有先天的投资优势。

  第三方基金研究机构对记者表示,以鹏华基金为例,公募基金正在引入不同种类的资产——包括打新、定增、权益类投资等在内的多类别投资工具来实施“固定收益PLUSE”策略——不仅可以有效确保组合资产的持续稳健增值,也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全产品线的投资选择。

  PLUS基本功:13年扎根固定收益投资,大规模资金管理经验

  鹏华基金固定收益团队组建于2003年,在业内属于先行者,并作为第一批社保管理人开始管理社保基金债券组合,同年即发行并管理公募债券基金。记者了解到,截至2016年9月中旬,鹏华基金旗下管理的固定收益组合包括36只公募基金、数只社保组合及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累计管理资产规模已超过2500亿元。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4日,鹏华旗下19只成立半年以上的偏债类基金自成立以来的年化平均收益率超过7%,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厚可持续的投资收益。

  经过13年的发展积淀,历经多轮牛熊转换,鹏华基金固定收益投资已具有管理大规模基金的经验和优势,长期以来操作风格稳健积极,通过前瞻性的趋势把握、专业的大类资产配置和严格的风险控制,形成了高度成熟稳定的管理模式。在固定收益投资方面,鹏华基金一贯坚持“理性投资、主动操作、控制风险、稳健增值”16字投资理念,相信基本分析和数量化分析有助于寻找被错误定价的证劵;相信市场并非充分有效,认为主动操作有带来超额收益的潜在可能;恪守固定收益投资平衡整体风险、实现收益稳定增值的投资纪律。

  除了具备较强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波段操作能力,信用分析和风险控制也是鹏华基金固定收益投资团队的“杀手锏”。据记者了解,鹏华基金固定收益团队在管理社保组合初始,不仅建立了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还制定了严格的信用品种库管理制度。在人员配备上,鹏华旗下有超10位债券投资经理、6名信用分析师,信用分析团队具有丰富的信用研究经验和较强的信用分析专业能力。上述完善的制度建设,再辅以稳定的投研团队,让这一信用分析和风险管理系统得以很好地运转及传承。

  PLUS+多资产类别:新股、定增、权益、量化、海外

  鹏华基金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鹏华基金固定收益PLUS,是以固定收益类资产为基础型配置力争获取稳定收益,同时发挥鹏华基金在资产配置和跨市场投资积累的投研优势,分别在银行间市场多品种的固定收益投资、一级市场的新股申购、一级半市场的定向增发、二级市场的主动权益投资和量化投资、以及海外市场投资中积极寻找投资机会,力争获取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投资收益,为投资者提供可覆盖全市场的资产配置工具。

  以近两年火热的新股申购为例,其潜在高收益吸引各路资金竞相角逐。今年以来,新股发行加速,尽管中签率屡创新低,市场打新热情不减,公募基金成为基民分享新股收益机会的主流方式。第三方机构报告显示,“以债券驻底、打新增厚收益”(固收+新股申购)已成为定期开放混合基金的主流策略,应从固定收益管理能力、打新运营水平、底仓选股能力三个方面来筛选此类基金。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9月30日,最近三年鹏华基金以接近100%的高中签率力压同业,旗下产品共有累计82个组合参与新股申购,参与首发配售次数达5973次,累计申购动用资金额超过2万亿元,首发累计获配投入资金超过3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鹏华基金的上述五项指标均在行业首屈一指。

  与一级打新市场类似,一级半的定向增发市场因自备“折扣安全垫”,成为公募基金增强收益的另一类标的。鹏华基金作为定向增发市场中的重要机构投资者,是市场上开展定增投资业务时间最早的基金公司之一,相关团队已经有近10年的投资经验,在 2006年第一批获得社保定增委托资格,2015年第一批获得银行定增委托资格。鹏华基金投研团队丰富的项目投资经验和风险管理经验,有助于甄选优质定增标的。在定向增发领域的投资技能已获得市场投资者的认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号外财经网 作者:郝微 (责任编辑:七夕)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