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阳光私募年度盘点(一):行业大洗牌,1589只私募基金清盘,是过去4年的总和

时间: 2016-01-14 16:37:24 来源: 格上理财  网友评论 0
  • 2015年A股市场可谓惊心动魄,证券类私募行业也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清盘潮。据格上理财统计,截至2015.12.23,2015年清盘的证券类私募基金共1589只,接近2014年的3倍,相当于过去4年清盘基金数量的总和;且提前清盘的基金占清盘

2015年A股市场可谓惊心动魄,证券类私募行业也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清盘潮。据格上理财统计,截至2015.12.23,2015年清盘的证券类私募基金共1589只,接近2014年的3倍,相当于过去4年清盘基金数量的总和;且提前清盘的基金占清盘基金总量的比例高达43%,较2014年的20%占比翻倍。


1452760828106268.jpg

9月以来清盘激增,杠杆市后遗症是诱因


格上理财数据显示,今年9月以来证券类私募基金清盘数量明显增加,主要原因有两点:


1.私募井喷式增长,到期清盘基数加大。2014年8月21日正式推出《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后文简称《办法》)后,证券类私募基金呈井喷式增长,许多2014年8月后成立的私募基金自今年9月后开始到期清盘。格上理财数据显示,9月后清盘的产品中,77%集中成立于2014年9月至12月,且近95%发行时设定为1年期产品。


2.“去杠杆”催生大量私募提前清盘。2015上半年,牛市高收益吸引了大量的场外配资疯狂涌入,而下半年在“去杠杆”引发的快熊中,大批高杠杆基金遭受腰斩,击穿清盘线后纷纷被迫清盘。同时,从今年2月起监管层便开始管控场外配资,6月加大力度严控,最终在9月给予其“最后的期限”。于是,9月、10月大量带有杠杆属性的“伞形信托”提前清盘,如格上理财数据显示,云南信托的“私募工厂”系列提前清盘基金近130只。


行业洗牌加剧,最高7成基金提前清盘


据格上理财数据显示,今年清盘的证券类私募基金不仅总量多,提前清盘的基金占清盘基金总量比例更高达43%,明显高于2014年的20%。其中,3月、4月大盘疯涨行情中,提前清盘的基金占比最少,但在6月中旬大盘开始深度回调后,提前清盘基金的占比迅速攀升,七月达到最高,在清盘基金总量中,71.43%为提前清盘。

1452760919106771.jpg

格上理财认为,大比例基金提前清盘,除了行情因素(熊市导致巨额亏损)、监管因素(清理场外配资)外,私募公司盲目扩张也是重要原因。部分证券类私募机构过于热衷于营销,意图借助牛市高收益迅速扩张管理规模,具体表现为:基金成立时点缺乏选择,很多基金成立于股市高位后便一蹶不振;无视管理能力承载上限盲目扩张,新基金成立速度远高于团队成熟速度;产品条款与投资理念脱节,为满足营销口味,简单粗暴设立清盘线;只认资金不认人,与投资者风险偏好严重不匹配等。


清盘不是洪水猛兽,理清原因很重要


基金清盘仅仅是基金终止运行的一种说法,并非均为投资中的恶性事件,需要理性对待。一般来说,证券类私募基金清盘分为到期清盘和提前清盘,其中,到期清盘是正常的投资运作环节,而提前清盘需要区分主动提前清盘和被动提前清盘。


格上理财认为,主动提前清盘主要源于证券类私募机构对管理规模的控制、对产品策略布局的调整、对基金销售渠道的调整、以及满足专项产品客户需求等。例如:私募机构为了控制管理规模,会提前终止部分基金;在对于公司产品投资策略布局进行调整时,可能对非重点投资策略及相关产品进行清理,使投研力量更集中于优势领域;在终止与个别渠道合作时,也可能会提前终止在该渠道发售的基金;对于由于某些专项产品,高净值客户或机构投资者需要动用资金,也可能导致产品提前结束。


因而,无论出于行情因素、监管因素、还是私募机构管理因素,被动提前清盘都是非正常投资行为,需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对于主动提前清盘的基金,则无需过度恐慌。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