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资讯中心 | | | 贸金人物 | | | 政策法规 | | | 考试培训 | | | 供求信息 | | | 会议展览 | | | 汽车金融 | | | O2O实践 | | | CFO商学院 | | | 纺织服装 | | | 轻工工艺 | | | 五矿化工 | ||
贸易 |
| | 贸易税政 | | | 供 应 链 | | | 通关质检 | | | 物流金融 | | | 标准认证 | | | 贸易风险 | | | 贸金百科 | | | 贸易知识 | | | 中小企业 | | | 食品土畜 | | | 机械电子 | | | 医药保健 | ||
金融 |
| | 银行产品 | | | 贸易融资 | | | 财资管理 | | | 国际结算 | | | 外汇金融 | | | 信用保险 | | | 期货金融 | | | 信托投资 | | | 股票理财 | | | 承包劳务 | | | 外商投资 | | | 综合行业 | ||
推荐 |
| | 财资管理 | | | 交易银行 | | | 汽车金融 | | | 贸易投资 | | | 消费金融 | | | 自贸区通讯社 | | | 电子杂志 | | | 电子周刊 |
75只逼近红线私募清盘季
理财周报记者 滕晓萌/文
2011年6月17日,大盘跌破2661创年内新低。
到这一天,今年已有11只阳光私募产品清盘,75只净值低于8毛;到这一天,一半“一对多”产品跌破面值,6只接近清盘线;到这一天,7只TOT逼近红线,最低净值4毛1。
清盘季,就像一次成人礼。
2011年的中期策略报告,国泰君安在标题上用了三个大字:“底、底、底”。
对于曾经生机勃勃的阳光私募、挂钩证券的信托产品、以及各家基金公司力推的“一对多”产品而言,这一底部进程,也许才刚刚开始。
有很多位从公募奔私的大佬,正在度过从业以来最艰难的时光:业绩不济、无法提成、赎回压力大。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挂钩他们产品的TOT,以及最直接的竞争对手——“一对多”上。
这并不是这些号称面对高净值客户的产品,第一次遭遇业绩危机——同样的业绩线,我们在2008年见过,2010年上半年也见过。
但不同的是,当时他们并没有受到太多的责难,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在熊市中能够比公募基金跌的少,已经难能可贵。
2011年,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已经将仓位降至一成,整体而言,同样能够战胜公募基金。
但是投资者耐心终于到达极限,业绩神话轰然破碎。
这源于投资者的成熟度提高:投资者终于发现,无论出自私人公司、公募基金、信托大户、银行渠道、合伙企业,私募产品都不是绝对高收益的代名词。高收益只是一种可能性,可能的高收益背后,伴随着同样可能的高风险。
这也源于行业竞争的激烈:越来越多没有历史业绩可考,或者历史业绩并不突出的管理人,进入私募领域。业绩不佳、不受投资者认可的管理人不断被自然淘汰,才是一个健康的资产管理行业的标志。
与公募基金一样,他们同样受到银行和信托产品的冲击。对于厌恶风险的高净值客户们来说,如果眼前有年收益率固定在15%的房地产信托,就不会有人选择收益率不稳定的证券投资产品。
他们都受到最初的规则所限:净值低于0.8元时要减仓,低于0.7元时可能清盘。他们当初欢天喜地进入这一行之前,并没有认真考虑过,除非市场单边上涨,否则很难在很低的仓位限制下,将自己的业绩从0.7元提升到1元。
但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他们与公募基金,实际上面临的是同一个市场。
同样的投资标的、同样的管理人、同样的投资者。如果仅仅依靠仓位的灵活,他们也许可以跑赢大盘基金,却不可能跑赢证券投资行业。
他们和投资者都曾经以为,这是一块新的应许之地。几年之后发现,即便穿上新鞋,仍然还是在原地转圈。
所幸,我们能够看到一些公司所做的努力,对冲模型、量化投资、更多样的投资标的……这些,相比管制严格的公募行业,更有可能成为下一轮资产管理行业突破的方向。
也许很多年后,我们会想起这几年,无论是私募行业还是私募产品,都将自己的骄傲和荣光,寄托在相对于公募产品的比较优势上。
就像几年前,公募基金们毫不掩饰,自己相对于银行定存和理财产品的优势。
所有的潮水都会退去,投资者只有在受伤之后,才会趋于理性。
最初的几年,永远是最黄金的回忆。2011年,让我们对其说再见。
7只TOT逼近红线:平安信托重灾区,最低净值4毛1,罗伟广4只产品“很受伤”
理财周报记者 刘梦 董华/文
私募的信托席位紧缺,TOT产品为私募发新产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阳光私募本来就不是很“阳光”,信托产品的信息披露就显得更加隐蔽了。
在记者统计的TOT产品中,有一只产品最为神秘——黄金组合1期2号。截至6月10日,黄金组合1期2号为0.4180元。
记者了解到,这只产品很可能是平安信托经过原产品改造而来,自产自销的一款产品。
黄金组合1期2号
或是平安信托自产自销
据平安信托客服查询数据显示,黄金组合1期2号成立于2007年12月28日,首发时产品的净值是1元,到2008年年底,净值一度跌至0.3363元,2009年底为0.4464元,2010年底为0.4290元。截至2011年6月10日,累计净值低至0.4180元。
“一般私募产品的净值若低于7毛钱,则已经达到清仓线,预警线在8毛5上下的也有。”淡水泉产品风控部负责人刘忠海向记者表示,“净值低至4毛钱,这种情况很少见。”
平安信托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平安证券只是和黄金组合1期2号有合作关系。目前黄金组合系列产品的信托经理都是田颖秋,但投资顾问一栏空白。
“我认为1期2号的组合其实就是星石和淡水泉,还有朱雀的组合,从去年2月到现在的收益来看,如果是这三个产品的组合,收益率是吻合的,现在收益率也就是3%左右。因此投资顾问是由多家私募组成,所以投资顾问这栏显示为平安信托。”壹私募研究中心一位研究员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据平安信托客服向记者介绍说,黄金组合1期2号产品的主要投资方向为,一级市场、货币市场基金、银行和交易所债务市场、一级市场申购、受托管的信托产品、银行存款等。
“这个很有可能是由平安信托之前的产品改造过来的。”一位分析私募产品多年的研究者向记者解释,之前平安信托曾有一款产品叫“瑞智1期”,黄金组合1期2号很可能是由这个产品改造过来的。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瑞智1期在今年初的单位净值为40.23元,与黄金优选1期2号非常接近。
另外,瑞智1期与黄金组合1期2号的成立日期是同一天,均为2007年12月28日。
罗伟广4只产品“很受伤”
壹私募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92只在售的TOT产品中,82只来自平安信托。这92只产品中,33只净值低于0.9元,7只净值低于0.8元。
净值最低的TOT产品,除了上述的黄金组合1期2号以外,还有黄金优选2期7-10号、黄金优选5期6号等。
净值倒数后八位榜单中,黄金优选2期7-10号产品占了四个位置。
截至2011年6月10日,黄金优选2期10号的累计净值为0.7002元,绝对收益率为-29.98%,9号产品净值0.7054元,8号产品净值0.7366元,7号产品0.7271元。
黄金优选2期7-10号均为非结构化产品,分别成立于2010年9月、11月,基金经理是新价值的罗伟广。
据业内人士称,罗伟广可能是高点进去的,目前市场环境又这么恶劣,业绩不好也是正常的。
产品净值在0.8元以下的还有尚雅等知名阳光私募。
截至2011年6月10日,黄金优选5期6号的累计净值为0.8001元。该TOT产品成立于2010年12月28日,基金经理是尚雅的石波。
“我们主要看准的是新能源、低碳的企业,这些企业可能规模小一点,供求关系的影响也明显一些。”尚雅的总经理石波告诉记者,“中小企业受大盘震荡的影响大一些,造成业绩出现波动。”
“我们看的都是新兴企业3-5年的长期回报。”石波说,“这轮中小板创业板深幅回调之后,已经出现了一些很好的投资机会。”目前尚雅加大了调研的力度,主要搜寻一些长期持续高增长的新兴企业。
最后石波表示,目前短期净值影响并不大,投资者相对而言也比较理性,公司会坚持长线原则,对整体策略不作过多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