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全球三大央行竞相印钞 专家称中国货币无力宽松

时间: 2012-09-27 20:54:34 来源: 时代周报  网友评论 0
  • 本月欧美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出,日元猛然面临升值压力,日元走强对出口导向型的日本经济无疑贬损严重,催促了日本的宽松步伐。陆磊即认为,此前,全球对欧洲央行的货币宽松已有充分预期,欧元由此出现持续贬值。

  原标题:全球央行竞相“印钞”

  本报记者 王珏磊 发自上海

  9月19日,日本央行宣布采取进一步宽松措施,增加资产购买规模10万亿日元,将抵押品支持的市场操作规模增加至80万亿日元,同时维持0-0.1%超低利率不变。

  据悉,新增的10万亿日元资金中,5万亿用于购短期国债,另外5万亿用于购入长期国债。此外,日本央行将景气现状判断由“缓慢改善”降为“改善势头停滞”,并取消在资产购买计划项目下购买日本国债利率0.1%的最低限。

  这是今年9月以来,继欧洲、美国相继发动“OMT(直接货币交易计划)”和“QE3(第三次量化宽松)”之后,全球市场第三个量化宽松行动。与此同时,包括英国央行、澳大利亚央行在内的多家央行均透露了将进一步宽松的货币政策倾向,新一轮的“印钞比赛”已经开启。

  强势日元促日本宽松

  早已进入宽松货币政策轨道的日本,祭出此招,令外界颇感意外。此前市场预测,日本央行可能会在10月份进一步采取宽松措施。而欧美的举动,显然让这一天提前来临。

  久已低迷的日本经济,近又雪上加霜。9月14日,日本政府连续第二个月下调对该国的经济评估,称由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日本国内经济复苏似陷于停滞。这一表述相比8月的报告更趋谨慎。8月报告称,尽管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疲弱,日本经济正温和复苏。

  日本财务省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8月出现7541亿日元(约合96亿美元)贸易逆差,且逆差扩大的幅度超过上月,出口疲软局面似难早日扭转。而受地区争端风险影响,日本对中国的出口连续第三个月下滑,一些倚重中国市场的日本企业股票价格下挫。

  从通胀数据来看,日本目前通胀数据为-0.4%,不仅大幅低于年初制订的1%的通胀水平,更暗示日本依然处于通货紧缩状态。

  鉴此,日本延续此前的宽松货币政策,已属必然。今年2月,日本央行设定1%的通胀率目标,通过扩大资产购买规模来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4月再度放松。市场预测,日本央行极可能在10月继续扩大资产购买规模,而仍将维持现有的利率水平—因为已经降无可降。

  本月欧美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出,日元猛然面临升值压力,日元走强对出口导向型的日本经济无疑贬损严重,催促了日本的宽松步伐。

  “一方面,目前的经济局势,再加上周边的政治局势,使得日本硬着陆的风险加大。它是一个制造国,渴望更低的汇率,使得它的低增长能勉为其难地有所抬升。另一方面,主要货币特别是美元、欧元、日元三者之间是相对的比价关系,美国QE3出来,日本央行担心美元贬值会使得自己的产业或GDP受损的幅度更大,因此出现了与2009-2010年危机之后类似的竞争性贬值。”广东金融学院代院长陆磊告诉时代周报。

  “日本本身是外向型经济,汇率变化对它的影响太大了。此外,日本经济近年都在零增长的区间徘徊,需要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助理应展宇说。

  三大央行似有默契

  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在本月有三家接踵推出量化宽松的政策,一些观察人士由此怀疑是否存在某种默契。

  陆磊即认为,此前,全球对欧洲央行的货币宽松已有充分预期,欧元由此出现持续贬值。“在市场担心欧元贬值的时候,美联储当然就敢于实行QE3了,美元贬值将不会影响它的全球储备核心货币地位。这是个连环博弈,你怎么出牌,然后我再怎么出牌。美国的高失业率已持续多时,目下才出QE3,就是将自己和别国的因素作了通盘考量。今夏,主要国家央行已对外放风,提出应统一协调,进一步推货币宽松政策,结果,事情就这么发生了。”

  独立经济学家、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谢国忠也告诉时代周报:“美国等欧洲先出政策,再出自己的QE3,它怕自己先出的话,欧洲会搭便车不出招。欧美出了量化宽松政策后,日本害怕汇率上升,自己经济受不了。被动之下,它也必须推一把宽松政策,把日元压一压。”

  “在全球化的态势下,资本流动迅速,一国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各国之间会有一些协调,至少有一定的一致性。”应展宇说。

  不过,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试验室主任刘煜辉却认为,“三大主要央行相互参考的因素不是很大。它们的议息会议早已定好日程安排,难有默契。日本早就处在增持债券购买计划的轨道中,政策有连续性,与欧美关系不大。”

  多家央行欲“从宽”

  无论默契与否,三大主要央行联合“放水”,驱使各国央行都要考虑进退,澳大利亚央行发布会议纪要显示可能将在不久后降息。与此同时,英国央行也暗示或将继续扩大资产购买规模。

  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对汇率更为敏感,尤为焦虑,高汇价将使本国商品价格腾升,影响出口竞争力,一时间出现了货币竞相贬值,全球打响“货币战争”的说法。

  9月17日,巴西央行推出“反向美元互换”,遏制本币升值;秘鲁同日亦修订了干预策略;9月18日,土耳其也作出了多于市场预期的减息举动;印度则下调准备金率25BP,至4.5%。

  此外,按兵不动的新兴国家也有一些:韩国、泰国、新加坡及菲律宾都维持观望态度,未即时遏抑汇价。俄罗斯更是反向操作,加息25%,再融资利率达到8.25%。

  “新兴国家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经济体,它们主要面临的是产能过剩和向世界范围内出售产品的压力,当买家货币出现贬值的时候,卖家的自然诉求是跟随贬值。俄罗斯为何逆反?因为俄罗斯出口的主要是初级产品、大宗商品,如石油、天然气、军工类,这些与工业制造品不一样。主要国家货币贬值,合乎逻辑的推论是这些产品的价格应该上涨,所以俄罗斯所受到的国际收支压力不如终端制造国。我们观察汇率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时,不能忽视输出的产品结构。”陆磊分析。

  谢国忠则分析:“韩国、菲律宾、泰国最近在货币政策上都是停滞不前,原来想要减息的也不敢减了,就是估计到QE3会出来。”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增加货币量,在遏制升值、刺激出口的同时,通胀水涨船高则是跷跷板的另一端。正因此,谢国忠认为,韩国等国货币未轻易放宽松,是宁可损失一些出口,也要让国内通胀可控。“巴西、土耳其的经济问题比较严重,对巴西来说,铁矿石价格已经掉了一半,对经济影响很大。它们宁可刺激经济,而对通胀的容忍程度可能要高一些。”

  “一国货币汇率如何,是由经济的基本面决定的,是否采取量化宽松,主要根据自己的状况来考虑。别人宽松了我也一定要宽松,这是很幼稚的想法。”刘煜辉说。

  国内政策以稳为主

  在欧、美、日印钞机隆隆启动压力下,中国如何进退,是否有杀入印钞战的可能?

  多数接受时代周报采访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采取进一步宽松货币政策的空间已显逼仄,难以施展。“中国跟着"放水"的话,只会加剧资本进一步外流,加大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我认为货币政策不要动,趁美元短期偏弱的时候,将汇率浮动的空间进一步扩展。”刘煜辉建议。

  陆磊则认为,中国不能进入降息周期。“在达沃斯论坛之前,人民币一直呈现贬值态势,这对中国的打击比升值更大,我们的出口主要取决于全球的总需求,而不是汇率。如果人民币贬值的话,就会出现热钱连续外逃,外汇储备连续若干个月下降,货币出现过度紧缩,这对实体经济是很不利的。”

  “中国的货币已没有能力再继续宽松,因为有两个限制的条件:一是通胀,中国本来就有通胀,如果把油价和农产品价格往上一推的话,通胀压力会更大。二是如果跟着宽松的话,热钱跑得更快,人民币要贬值,而中国不想贬值。”谢国忠分析。

  即便人民币贬值,在谢国忠看来,对出口的刺激也比较有限。“中国产能过剩很严重,按一般的经济政策,货币是应该要大幅贬值,但中国不太可能有机会做这样的事。因为人民币至少要贬值30%,才可能达到效果。中国过剩的产能很可能超过1万亿美元的生产能力,世界贸易少有可能承受这样大规模的中国出口增加,招致贸易保护主义的可能性很大。”

  既然难以过度宽松,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是,中国也许可以坐享其成,因为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量化宽松会促使资本流入新兴市场,中国银行系统将获得流动性注入,缓解实体经济的资金短缺局面,中国疲软的房地产市场和股市也能有所提振。

  不过,这也许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现在中国的资金还是朝外走的,主要的问题是中国的资产回报率非常低。过去钱流进来,是来赌资产泡沫涨价的。而从QE2开始,就没有资金流入了,QE3就更不用谈了,因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已经很差,有热钱来捧你的可能性就很小。”谢国忠说。

  左支右绌中,中国还是得有所作为。陆磊的建议是:“应采取结构性货币政策。停止降息,因为输入性通胀会将CPI水平再度抬至2%-3%的水平,一年期存款又将出现负利率,且PPI的缓慢上移也将导致CPI的上涨幅度超过预期,降息会使通胀雪上加霜。而存款准备金率应该继续降,考虑到我国的存准率全球最高,在此背景下,来逐步地、差别性地降低存准率。谁向中小微企业贷款,谁向经过严格风险管理审查的企业或自然人发放贷款,可享受更低的存准率,有更多的可贷资金。这样就可以在基准利率不动的情况下,事实上降低全社会的融资成本。”

  “结构性政策永远应该存在,假如兴利除弊是人类在探索政策优化过程中的必要步骤的话,它就应该存在。”陆磊说。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王珏磊 (责任编辑:丁麒杰)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