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外汇占款减少提示热钱外流

时间: 2012-08-15 16:16:33 来源: 汇通网  网友评论 0
  • 更值得一提的是,多数中国国内企业目前都更倾向于持有美元营收款,而非将其结汇为人民币,这使得银行的换汇业务量大为降低。中国长期维持贸易顺差以及投资净流入的状况,使得外部资本不断流入国内市场。

  汇通网8月15日讯——据国外媒体周三(8月15日)报导,全球投资者与企业主近来正在将大量的资金从中国市场撤出,原因是大家都对中国的经济前景顾虑有加,而这一状况一旦继续发展下去,可能使中国政府此前所采取的提振经济增长措施难以起到预期效果。

  中国央行(PBOC)周二(8月14日)发放的最新数据显示,国内银行业外汇占款额在今年7月份共计减少38亿元人民币(约合5.97亿美元),这显示国内出口商并没有将所获得的美元营收款结汇为人民币现钞,同时,还有更多的投资者将美元资金带出了境外。

  这一状况与过去10年内间大多数时间的状况大相径庭。之前,在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信心高胀的情况下,大量投机资金以“热钱”的形式流入中国市场。而大量外部资金的流入,被认为是造成中国银行信贷高涨、资产价格飙升以及人民币升值的主因。而现在,国际投资资金的反向流动,则使得一切状况开始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楼市、股市以及人民币的汇率走势,今年以来都出现了下行趋势。

  另外,近年来中国愈演愈烈的中国富裕阶层移民潮,则又进一步强化了资金与资本外流的趋势。国内持续高企的房价,使得内地富人纷纷另辟蹊径,在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以及欧美诸国购置房产。

  大量资金外流,也意味着中国金融体系开始面临银根吃紧的状况,银行变得难以向经济领域发放足额的信贷,这使得政府拟采取的各项经济刺激措施效果大打折扣。尽管央行自年初以来已向银行业注入了1.4万亿元人民币的资金,但是银行信贷增速却始终迟缓。

  国际金融研究员张明(ZhangMing)指出,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欧债危机的不断恶化使得国际金融市场不断受到冲击,全球资本纷纷去杠杆化,资金纷纷寻求避险。短期资本也因而从发展中国家市场流出,进入美国国债市场,这对于中国经济来说,确实是一大冲击。

  与此同时,市场投资者对避险美元的热需,也使得人民币汇价走势发生了逆转。今年以来,人民币已相对美元贬值了0.7%,而央行的任务也由阻击人民币升值变成了防止人民币过快贬值。目前,央行仍设定了人民币汇价每天1%的上下波动空间,但是市场资金仍可以通过“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使人民币汇价不断回落。

  更值得一提的是,多数中国国内企业目前都更倾向于持有美元营收款,而非将其结汇为人民币,这使得银行的换汇业务量大为降低。花旗银行的策略师贺伟晟指出,企业界对于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已没有此前那么强,因而,各企业都希望能多储备一些美元资金,以供不时之需。而鉴于人民币汇率走低的趋势近来并没有明显的逆转,预计企业界在今年下半年仍会增加美元储备额。

  而资本的大量外流也使得中国国内资产价值出现了大幅走贬。上海证交所综合指数在过去12个月中累计跌去了17%,而国内此前一直高涨的房价也出现了回落(虽然这要部分归功于政府的挤泡沫操作)。尽管资产泡沫被逐步消除的状况,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是长远利好,但是这也会对消费及投资信心构成负面影响,并损害到经济发展的目标。数据显示,国内企业融资今年前七个月的融资活动水平,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5%。

  此前,中国长期维持贸易顺差以及投资净流入的状况,使得外部资本不断流入国内市场。以往这些年,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推动下,大量外资资金都被很快兑换成了人民币。然而目前,外汇占款额已经开始低于贸易顺差,这意味着一方面有大量的热钱外流,另一方面国内出口企业也开升更多地持有美元营收款。而鉴于强制结汇制度仍很大程度上被应用于国内出口企业,因而热钱外流这一状况就更值得引起特别的关注。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汇通网 作者: (责任编辑:黄克琼)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