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金岩石:“外储内用”打开巨额外汇储备新想象

时间: 2009-02-16 22:30:30 来源: 中国贸易金融网  网友评论 0
  • 温总理2月4日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说:正在研究“外储内用”的可行性,坊间为之一震。外汇储备是否能够直接用于国内投资?经济学界争议颇多。反对的意见认为:外汇储备在入账之时,央行已经发了等额的人民币,所以不能“再次入境”了,因为“外储内用”等于变相发行人民币,会引发国内的通货膨胀。支持的意见认为:外汇储备虽然不能直接入境,但却可以“过桥”使用,可选择的过桥方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温总理似乎是接受了后者的意见,开始考虑打外汇储备这一局“桥牌”了。其实,温总理的“桥牌”在这个时点开叫,我看是一举三得:

    第一是国际“桥牌”。美国总统奥巴马接了国会打出的一张牌,“美国人买美国货”,温总理立刻回叫一张“外储内用”。中美之间在经济上有一座桥,桥那边是美国的高消费,桥这边是中国的高生产,“买美国货”的政策几乎就等于是“抵制”中国货。但是在中美贸易桥梁的背后还有一个经济循环:中国的高出口形成高外储,高外储持有美国债,出售国债给美国经济注入流动性,美国继续高消费,中国继续高出口。这一付牌打得正热闹时,美国人又叫出一张保护主义的怪牌,温总理以“外储内用”来回应奥巴马的“买美国货”,顺理成章。

    第二是国内“桥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提出了两年投资“4万亿”的刺激经济方案,但至今也没有明确这笔钱的来源。“两会”召开在即,今年承诺投资的2万亿资金能否落实,至少要面对代表的提问:谁出钱?从哪里出?成思危老前辈说国家投资1万亿,拉动民间3万亿,这样今年的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只增加5千万就够了,但我想两会代表不会听成老的“忽悠”,4万亿说的是国家刺激经济方案,怎么能能说了不算又缩回去,今年承诺的2万亿投资是要摆在桌面上的。所以适逢两会前夕,温总理出一张“外储内用”的牌,恰到好处。至于“外储”如何过桥“内用”,那是操作层面的问题,自然无需两会代表过问。

    第三才是经济“桥牌”。今年经济增长率“保8%”的目标是必须实现的,投资2万亿是最直接的方法。即使按照最简单的乘数效应计算,一块钱投资仅能带动五毛钱的GDP,2万亿加上投资带动的GDP就是3万亿,可占到2009年的GDP总额预计超过32万亿的9.4%。但由于经济下滑,税收下降,2009年已经不可避免出现赤字财政,预计发债规模会达到甚至超过当年GDP的3%,还不包括经济刺激方案中承诺的这2万亿投资。正在人们为2万亿投资的资金来源发愁之时,温总理叫出一张“外储内用”,令人耳目一新,为之一振。

    不过,经济学家只看桥牌不打桥牌的,所以免不了还要刨根问底,问个究竟。外汇储备究竟如何过桥入境呢?至少有四条路是可以走通的:其一是转道香港,以境外中资企业在境内直接投资的形式入境,投资股市可以通过QFII通道进来,不过金额有限。投资实体经济和基础设施则可以直接采购设备,直接入股或跨境租赁等等,都可以通过企业实现“外储内用”;其二是通过央行发行特别国债,就像中投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一样。这本质上就是发行国债,只是比我建议的赤字举债开支在名义上更容易被接受而已;其三是对境内金融机构发行挂钩票据,所发行的票据直接和外汇储备挂钩。这其实就是增加货币发行,因为票据一旦进入流通,银行就能够衍生出货币。光大证券潘向东博士建议的用外汇储备做抵押发行人民币债券,交易性质大同小异,都是以商业银行为风险承受主体;其四是财政向央行等金融机构定向发行外币债券,然后再置换成人民币由财政部主导直接投资。也就是由银行持有外汇储备资产,置换成人民币给财政部来执行其扩张性的经济刺激计划。

    上述“外储内用”这四条路分别由跨境企业,央行,商业银行和财政部各自主导,都有可操作的流程,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的研究。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外储内用”后带来的经济后果?外汇储备的“过桥”入境的风险不大,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入境,结果都是境内金融体系的流通工具增加,虚拟货币的流动性放大。一旦目前的经济下滑企稳反弹,通货膨胀的危险就会浮出水面。好在通货膨胀的威胁大幅度减弱,“外储内用”的新增流动性还有助于降低通货紧缩的风险,这就像服用止痛药一样,可以暂时抑制身体的伤痛。但止痛药可以止痛但不能治病,要解决当前经济下滑的病根,还必须面对外需下降后出现的产能过剩,创造可长期消化过剩产能的真实内需。

    不管如何,我们都应该为温总理这一手“桥牌”叫好,也许这只是一个逼叫,目的是让奥巴马及时收回美国那张“买美国货”的怪牌,在外交上也是高水平的“精确叫牌法”。如果真的实现了“外储入境”,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其经济后果呢?重要标准之一是看投资的结果:是扩大了产能过剩还是消化了过剩产能?因为中国经济正在陷入一个悖论:用扩大产能的投资解决就业压力,结果却在加剧产能过剩。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中国贸易金融网 作者: (责任编辑:bizcom)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