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资讯中心 | | | 贸金人物 | | | 政策法规 | | | 考试培训 | | | 供求信息 | | | 会议展览 | | | 汽车金融 | | | O2O实践 | | | CFO商学院 | | | 纺织服装 | | | 轻工工艺 | | | 五矿化工 | ||
贸易 |
| | 贸易税政 | | | 供 应 链 | | | 通关质检 | | | 物流金融 | | | 标准认证 | | | 贸易风险 | | | 贸金百科 | | | 贸易知识 | | | 中小企业 | | | 食品土畜 | | | 机械电子 | | | 医药保健 | ||
金融 |
| | 银行产品 | | | 贸易融资 | | | 财资管理 | | | 国际结算 | | | 外汇金融 | | | 信用保险 | | | 期货金融 | | | 信托投资 | | | 股票理财 | | | 承包劳务 | | | 外商投资 | | | 综合行业 | ||
推荐 |
| | 财资管理 | | | 交易银行 | | | 汽车金融 | | | 贸易投资 | | | 消费金融 | | | 自贸区通讯社 | | | 电子杂志 | | | 电子周刊 |
9月28日,由于在美国次级房贷风暴中受创过重,贝尔斯登不得不选择出售高达20%的股权以改善困境,而在竞购名单中出现了来自中国的机构。海外媒体甚至认为,中信银行是可能胜出的“候选人”。
贝尔斯登发布"卖身自救"消息的第一时间,立即引来了大批国际知名投资者抛来的橄榄枝。而这其中,来自中信集团和建设银行的两家中国机构都榜上有名,其他还有“股神”巴菲特、美国银行、美国美联银行和汇丰银行。
根据海外媒体的报道,在贝尔斯登众多的“候选人”中,巴菲特和中信集团获得青睐的可能性最大。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巴菲特顺利入资,那么贝尔斯登就能顺势借助巴菲特的声望,快速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表。
现在的贝尔斯登处于信任危机中,因此像巴菲特这样有着良好声誉,并且有着雄厚资金的金融巨头,自然容易到贝尔斯登的信任。
事实上,远不止美国机构对危难中的贝尔斯登感兴趣。远隔重洋的中信银行和建设银行都向贝尔斯登主动伸出了橄榄枝。
据悉,早在2006年,贝尔斯登就曾与建行就其出售股权事宜进行过深入的谈判,而谈判的内容则包括建行购买贝尔斯登的可转换债券,然后换为其最高20%的股份。
有趣的是,这20%的股权也恰好与此次贝尔斯登宣布的出售最高20%的股权相吻合。
“贝尔斯登可能需要新的长期资金来源,以安抚反对方和贷款方。”一位分析人士表示,“如果有一个资金雄厚的合伙人持有战略性股份,那就更好了。”
如果从这个角度考虑,中国的中信集团也是不错的选择。
按照目前中信集团下属公司中信证券的市值计算,已经远远超过股价不断下滑的贝尔斯登。更有意思的是,时任中信集团总经理的常振明正是此前与贝尔斯登进行谈判的前建行行长,双方曾就谈判一事早有默契。由此看来,中信银行将成为贝尔斯登买家的传闻也并非空穴来风。
对于贝尔斯登来说,中国市场的诱惑力也是不言而喻的。目前如果能够抓住中国这个巨大的潜在市场,也将成为其东山再起的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