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建设银行国际化进程驶入快车道

时间: 2014-11-17 17:39:33 来源: 《中国银行业》杂志  网友评论 0
  • 国际业务在推动建设银行战略转型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得到全行上下的高度认同,建设银行国际业务发展有望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期。”  建立精通国际业务、熟悉海外市场和法律的专业化人才队伍,是银行海外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当前我国银行业国际化面临的短板之一。

  文/本刊记者 李琪

  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4年第10期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以及中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大型跨国金融机构“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的要求,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

  伦敦时间2014年6月17日晚,中英两国政要、各界精英代表齐聚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李克强总理在英中贸易协会举办的欢迎晚宴致辞中郑重宣布,为推动伦敦离岸人民币中心建设,中国建设银行成为伦敦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台下的700多位中外来宾,共同见证了建设银行国际化进程中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以及中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大型跨国金融机构、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的要求,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从海外设点布局到参股控股国外机构,中资银行在全球金融舞台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建设银行境内国际业务和海外业务实现快速增长,在集团中的占比稳步提升,资产占比从2010年的2.59%增长至6.24%。2013年,海外机构利润增长40%以上,远高于境内子公司利润总额增长的11.28%。

  国际业务在推动建设银行战略转型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得到全行上下的高度认同,建设银行国际业务发展有望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期。

  当国际化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国家意志和大势所趋,在战略层面成为中国商业银行的愿景、使命和目标之后,如何执行国际化战略将更具挑战性和复杂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银行国际化进程的发展态势如何,未来又将驶向何方?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日前深入采访了建设银行国际业务发展的多位践行者,建设银行国际化进程的发展全貌徐徐展开。

  明确战略:海外布局再提速

  自1991年设立第一家海外机构——伦敦代表处以来,历经20多年发展历程,目前,建设银行已基本构建起多层次、多元化的海外机构网络,由一家专注于国内业务的银行转变为网络覆盖全球五大洲主要金融市场、提供24小时不间断交易服务的国际性银行,业务范围涵盖批发、零售和投资银行业务等多个领域。截至2014年6月末,建设银行海外机构资产总额1662亿美元,税前利润4.83亿美元。

  “从近代史看,一个国家经济‘走出去’及货币的国际化必然伴随着大型银行‘走出去’和国际化,从而为国家的国际化战略提供配套的金融服务,满足‘走出去’企业的境内外一体化服务需求。”建设银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杨爱民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向记者阐述了银行国际化战略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而另据记者了解,如果从 1917 年中国银行在香港设立分行算起,我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然而此后,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变迁,银行业历经多次调整,国际化进程一度陷入停滞。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建立现代银行业体系,银行业国际化进程才开始重新起步。

  面对业内对“过去一段时期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的步伐滞后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疑问,杨爱民总经理向记者介绍说,“中资走出去的企业大多得到了境内银行在资金、结算和担保等方面的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讲,银行和企业‘走出去’实际上是同步的。”但同时,他也指出,“如果说中资金融机构走出去的步伐相对较慢,则主要源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全球金融监管趋严等外部因素,以及自身能力、战略考虑等内部因素的影响。就战略考虑而言,此前多数中资机构采取了科学谋划、稳妥推进的战略。”

  2008 年以来,西方大型金融机构遭受国际金融危机重创,我国银行业顺势抓住机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国际化步伐大幅加快。记者此前在中国银行业协会举办的《2013年度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现场了解到,截至2013年底,18家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在海外51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1127家海外分支机构,总资产超过1.2万亿美元。

  国际化业务作为银行的战略性业务,领导层面的战略选择直接决定着国际化进程的发展速度和方向。杨爱民总经理介绍说:“建设银行近年来海外业务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领导层对海外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就曾明确表示:“中国企业在走出去,人民币在国际化,如果建设银行不走出去,将会失去客户、丧失先机,也无法成为国内最佳、国际一流的大银行。”

  据记者了解,2006年以前,建设银行海外业务与中资企业同处于“走出去”的初级阶段。2006年底,建设银行出台了《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海外发展战略纲要》,正式确立了海外业务发展中长期战略目标,自此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十二五”期间,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以及建行集团“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的战略思路对海外业务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建设银行制定了《关于落实“2011-2015年海外发展规划”的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提供全球化金融服务、逐步实现国际化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商业银行”的总体定位,提出“到2015年末力争海外一级机构总数30家左右及海外资产总额约1800亿美元”的发展目标。

  2011年以来,在新的海外发展战略指导下,建行海外布局提速并取得突破性进展。三年多来共完成7家一级、3家二级机构申设以及2家一级机构升格工作,平均每年完成三四家机构布局。其中,2013年开业机构数量达6家,2014年高峰期同时申设的机构数量达10家左右,均创历史新高。

  把握机遇:开创跨境人民币业务新局面

  2014年建行伦敦成功获得伦敦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资格,成为我国首个在亚洲以外的国家(地区)的人民币清算行。这一资格的获得也被建行人理解为国际化发展新的重要机遇。

  事实上,作为全球范围内人民币业务实力最强的银行之一,这一资格的获得并非偶然。据建设银行国际业务部综合处副处长展佳介绍,建设银行资产规模超过16万亿人民币,是全球范围内人民币业务综合实力第二大行;拥有超过2.9亿个人客户,306万公司客户,其中的重点客户均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力量;同时,建设银行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型企业服务、项目融资和住房金融服务等业务领域具有显著的传统优势。当前,建行正凭借雄厚的人民币资金实力,依托庞大的客户群体,在国际业务、特别是跨境和离岸人民币业务领域充分地发挥其在境内已经形成的强大的客户服务能力。

  建设银行此次获得伦敦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资格,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使用的良好发展态势。本刊记者了解到,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消息称,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已超过4.8万亿元,人民币已成为我国第二大跨境支付货币。同时人民银行已先后与26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额度将近2.9万亿元。人民币已成为第七大储备货币。

  美、欧、日等国家和地区银行业跨国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银行业的跨国发展进程与所属国货币的国际化进程高度吻合。一国货币的国际化将有助于该国金融业获得更多业务增长空间,加快国际化经营步伐,也有助于该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因而,人民币国际化无疑将为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进程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作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的首批试点银行之一,建行早在2009年业务开办之初,便已充分认识到跨境人民币业务对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及提高银行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将其列入全行五年战略规划,定位为关系今后全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业务。根据人民币国际化使用中的广泛性、系统性、渐进性特点,行内制定了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规划,全行上下形成高度重视人民币国际化相关业务的氛围,并明确了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的总体目标。”杨爱民总经理介绍说,“截至2014年9月末,建行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在全行国际结算量中的占比20.28%,远高于全国15.6%的平均水平,充分体现了跨境人民币业务在行内的重要地位”。

  “自2009年跨境人民币业务开办以来,建设银行已累计为客户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超过6万亿元,特别是今年以来,建设银行的跨境人民币业务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市场份额持续保持第二位。2014年前三季度,建设银行境内外机构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已达到2.44万亿元,当年办理业务的客户数超过12500个。”建设银行国际业务部跨境人民币业务处副处长唐马介绍说。

  伦敦人民币业务清算行最终花落建行,是对近年来建行跨境和离岸人民币业务快速发展的积极肯定,同时也对未来建设银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跨境服务乃至全球服务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对此,建设银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杨爱民表示:“作为伦敦人民币清算行,一方面,建设银行将进一步提升以伦敦为中心的全球人民币清算服务能力,为伦敦人民币清算参加行提供公平、及时、准确、专业的人民币清算及结算服务。另一方面,建行将进一步通过提供更多的人民币交易产品和提升做市报价能力促进和推动所在地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

  此外,“伴随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建设银行将推出更多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民币产品和业务模式,在全球金融治理新框架下培育新的竞争力。”杨爱民总经理如是说。

  服务企业:境内外一体化金融服务能力提升

  以客户为中心,是商业银行的基本经营理念。中国银行业的海外业务发展,必然是顺应中国企业“走出去”大势、满足客户全方位需求、实现银企双赢的国际化进程。

  最近几年,我国企业和居民的跨国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国内企业跨境经营活动蓬勃发展,客观上迫切需要国内金融机构加速在海外布局以更好地提供相应服务。据本刊记者了解,中国企业“走出去”对银行金融服务的需求是全方位的:一是境外融资的需求;二是资金结算便利的需求;三是境内外资金集中统一管理的需求;四是降低经营成本的需求;五是规避投资风险、理财增值的需求。

  2013年2月26日,中海油151亿美元并购加拿大第五大石油公司尼克森公司的收购大单宣告成功,创造了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纪录之最。建设银行在此次与中海油海外收购案的合作,也成功获得最高贷款份额并入选汇划交割行。这是近年来建设银行海内外机构联动服务大型中资集团“走出去”一系列重大胜利的缩影。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随着中国企业集团‘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建设银行国际业务从品种单一到服务多样,在境内外市场均建立了良好的信誉。2013年主要指标突破‘三个万亿’:国际结算量突破一万亿美元,跨境人民币业务量突破一万亿元,贸易融资投放量突破一万亿元,国际业务迈上新的台阶。”建设银行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原玎对记者说。

  “银行服务企业‘走出去’的业务重点,一般来说与海外机构发展的不同阶段保持一致。海外扩张初始阶段,中资机构多采取‘跟随客户’战略,业务以国际结算和服务企业‘走出去’为主,多属批发性质。”建设银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杨爱民向本刊记者介绍说。

  伴随市场信誉和经营能力的持续提升,建设银行海外经营策略逐步由“以跟随为主”转变为“跟随”和“落地”并重:2013年2月成功参与中海油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能源公司;同年11月助力中海油完成了对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柯蒂斯液化天然气项目权益的增持。

  “未来,建设银行的海外机构本土化发展策略,会进一步加大对落地客户的营销拓展力度。首先通过加大资源投入、适当提高风险容忍度等措施,为发展落地业务和提高盈利能力创造良好条件。其次,引导海外机构充分利用现有牌照,拓展产品、渠道和服务范围。在当前公司信贷和贸易融资业务基础上,引导海外机构深入挖掘现有牌照功能,有条件的机构争取牌照升格,不断扩大业务、产品和服务范围,向‘综合化、多功能’的方向积极迈进。加大海外网银系统推广力度,加快二级机构申设步伐,完善多层次的渠道网络布局,更好地满足客户的综合化服务需求。第三,加强品牌宣传,塑造市场形象。鼓励海外机构参与当地金融同业及政商往来活动,增进与监管、政府、我驻外使领馆、同业和企业的联系与互信,充分融入当地社会,提高我行在当地的影响力。”杨爱民对建设银行海外发展做了进一步的展望。

  立足创新:业务发展与管理提升齐头并进

  当然,从“走出去”到“站稳脚”,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进程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对此,杨爱民总经理用“量体裁衣”一词形象地指出,“实践表明,海外经营要取得成功,必须统筹兼顾一体化管理与本土化经营,要更好地了解当地文化、熟悉当地法律、遵守当地行业惯例,采取本土化经营策略,满足当地客户的需求,拓展并巩固当地市场。”

  “此外,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步伐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建设银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杨爱民对此亦有着清醒的认识,“同其他走出去的中资银行一样,建行在国际化进程中同样面临着一系列外部因素的制约,比如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各国监管法律制度差别甚大,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政治风险、合规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声誉风险等各类风险相互交织等;同时,也有一些自身的制约因素,中资银行国际化人才匮乏、跨国经营的经验普遍不足、驾驭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海外机构的管理就是种种挑战中令人头疼的难题之一。

  目前,建设银行按照牵头管理与条线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来推进集团整体发展战略的实施。然而,在具体业务操作层面,如果涉及多个业务条线管理部门,海外分行往往要为一个项目耗费相当大的内部交易成本来请示和跟踪办理,有时会因此丢失市场机会。

  “建设银行为此积极组织境内外联动座谈会和联动客户营销会,通过深度挖掘市场和客户信息,建立了一整套系统、精准、高效的集团客户境内外信息联动机制,对接数百个客户联动项目。”建设银行国际业务部杨爱民总经理向本刊记者形象地举了个例子,“创新设立并运用新型联动载体是破解此类管理难题的一个突破口。例如,我们已经开设的‘贸易金融’和‘境内外联动业务信息互动’两个微信群,由国际业务部门负责人担任群主,聚汇该领域各骨干力量,打破了机构间的壁垒,打造总分行、境内外7×24小时不间断实时沟通平台,实时高效发布信息动态,有效对接了联动业务需求。”

  建立精通国际业务、熟悉海外市场和法律的专业化人才队伍,是银行海外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当前我国银行业国际化面临的短板之一。

  “在人才发展方面应该两条腿走路:引进来和走出去,引进当地成熟的专业化人才、培养自身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建设银行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原玎进一步补充指出,“毕竟海外机构是在当地市场经营的,文化、语言、历史、对当地市场业务的了解等方面还是当地人员更了解,因此需要引进当地人才,调动其积极主动性,这是整体人员发展的一个基础。另一方面,银行国际化发展希望对整个网络有一定的控制,也希望整个网络是连贯互通的,因而国内人员走出去是十分必要的。这就要求完善外派人员管理机制,确保出得去、回得来、有发展。”据记者了解,未来,建设银行会继续扩大处室、总分行和境内外人员交流,加速人才培养,为员工成长创造空间。

  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曾强调:“创新是银行之魂,是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中国银行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中资银行国际业务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要想在变革中赢得未来,关键在创新。

  虽然截至目前,建设银行已成为人民币业务领域产品创新最为积极、业务品种最为丰富的银行之一。但比起广阔的市场需求来说,创新的步伐仍有待加强。

  “今后,建设银行将继续加大创新力度,改变原来主要依赖存贷款的传统经营模式,提供更多增加流动性、提升收益和降低融资成本的新型金融工具。” 原玎进一步补充指出,“2013年,建行已将 ‘产品创新’指标纳入一级分行和总行部门KPI考核方案,以此来鼓励产品创新、激发全员活力。”

  建设银行近年来海外业务发展成绩斐然,但必须看到的是,建设银行的国际化道路才刚刚起步。一般认为,海外利润占比15%以上,可称为国际银行;达到30%以上,可称为全球银行。而目前在中国除中国银行外,其他银行的海外利润占比普遍较低。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加快国际业务发展步伐,不仅是全面推动建设银行战略转型的需要,更是积极支持国家“走出去”战略、发挥国有大银行支持实体经济作用的必然选择。

  60周年是成就,更是开始。值此建设银行成立60周年之际,我们有理由期待,在建设银行全力推进综合性、集约化、多功能转型和建设国际一流银行的征途中,国际业务继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在世界各个角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责任编辑:李琪)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4年第10期。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中国银行业》杂志 作者:李琪 (责任编辑:lixuezhen)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